栏目导航
  茶史   
  茶的起源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茶的典故   
  茶叶   
  茶树标本   
  名茶荟萃   
  茶树资源库   
  器物   
  唐以前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当代   
  其他国家   
  茶人   
  先秦至汉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国外   
     
  艺文   
  茶书   
  茶画   
  茶诗   
  茶艺表演   
  茶歌   
  茶俗   
  遗存   

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姑苏雨,碧螺春,自带花果香,百花丛中醉。

 

品质特征

洞庭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

“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外形条索纤细,卷曲如螺,白毫隐翠;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汤色嫩绿明亮,味道清香浓郁,饮后有回甜之感。

 

 

 

茶山、茶芽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产区

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

炒制碧螺春: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冲泡要点

洞庭碧螺春为细嫩绿茶,冲泡时可选用“上投法”的方式进行冲泡。

上投法,即“先水后茶”,杯子内注入80℃-85℃的水至7分满,然后拨入茶叶,再倾斜杯身缓缓旋转两圈,让茶和水充分融合,最后静待1~2min,就可以饮用了。

采用“先水后茶”的上投法,也是为了避免水直接冲击茶身带来的物理伤害;同时,多绒毫的碧螺春,细小的毫毛也浮于水面,让茶汤更为清澈。

 

 

 

历史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

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太湖备考》里说碧螺春“所产无多,市者多伪”,只有产自苏州吴中区洞庭山的东西两山,除此之外,再也别无他处,即使到了产量翻倍的今天,正宗上等的碧螺春产量依旧供不应求,99%以上的人都喝不到。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