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茶史   
  茶的起源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茶的典故   
  茶叶   
  茶树标本   
  名茶荟萃   
  茶树资源库   
  器物   
  唐以前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当代   
  其他国家   
  茶人   
  先秦至汉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国外   
     
  艺文   
  茶书   
  茶画   
  茶诗   
  茶艺表演   
  茶歌   
  茶俗   
  遗存   

蔡襄


   蔡襄改进北苑贡茶的制作工艺,创制小龙团,提高了贡茶质量,使得福建茶业名扬天下,并著有继陆羽《茶经》后最有影响力的论茶专著《茶录》。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别称蔡忠惠、蔡端明。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 。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蔡襄为人直言敢谏,权贵对其心怀畏惧,多有收敛。

蔡襄童年时受到外祖父惠安县名士卢仁的严格教育。他十五岁参加乡试,十八岁游京师,入国子监深造。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参加开封乡试,获第一名。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福州除蛊害,泉州建造万安桥。在建州任官时,倡导种植七百里驿道松,并主持制作北苑贡茶“小龙团”。还著《茶录》总结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的《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其诗文清妙,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熊蕃有《御苑采茶歌》云:“外台庆历有仙官,龙凤才闻制小团。争得似金模寸壁,春风第一荐宸餐。”这位庆历年间的“仙官”即指蔡襄。

蔡襄在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创制小龙团,每年都进贡给皇帝。《苕溪渔隐丛话》说北苑茶大小龙团“起于丁谓,而成于蔡君谟”。蔡襄任福建转运使时,令北苑茶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并发展到新的高峰,他从改造北苑茶品质花色入手,求质求形。在外形上改大团茶为小团茶、品质上采用鲜嫩茶芽作原料,并改进工艺,提高贡茶的质量与艺术性。龙凤团茶尤其是小龙团是宋茶之顶峰,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说到:“建茶于江南,近岁制作尤精,龙凤团茶最为上品,一斤八饼。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转运使,始造小团以充岁,一斤二十讲,可谓上品龙茶者也。仁宗尤索珍惜。虽宰臣未尝辄试。推郊礼致斋之タ,两府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翦金为龙凤花贴其上,八人分蓄之,以为奇玩,不敢自试,有嘉宾出而传玩,”可见,当时小龙团茶之珍稀,连达官显贵也不可多得。蔡襄的督办与创新,既促进了北苑茶的发展,也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使福建茶叶在北宋时期名列首位。

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由此写作《茶录》。全书分为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熁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此书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宋代建茶能名垂天下,与蔡襄的提倡和推荐是分不开的,前人评曰:“建茶所以名垂天下,由公(蔡襄)也”。建茶盛传至日本,对日式茶道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茶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蔡襄喜爱斗茶。宋人江休复《(嘉祐杂志)记有蔡襄与苏舜元斗茶的一段故事:蔡斗试的茶精,水选用的是天下第二泉一一惠山泉;苏所取素劣于蔡,却是选用了竹沥水煎茶,结果苏舜元胜了蔡襄。

蔡襄对茶的鉴别颇有心得。他在《茶录)中说:“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瞟人气色也,胞然察之于内。”他神鉴建安名茶石岩白,一直为茶界传为美谈,彭乘《墨客挥犀》记:“建安能仁院有茶生石缝间,寺僧采造,得茶八饼,号石岩白,以四饼遗君漠,以四饼密遣人走京师,遗内输禹玉,岁余,君谟被召还阙,访禹玉,禹玉命子弟于茶笥中选取茶之精品者,碾待君谟。君谟捧瓯未尝,辄曰:“此茶极似能仁石岩白,公何从得之?'禹玉未信,索茶贴验之,乃服。”

作为书法家的蔡襄,每次挥毫作书必以茶为伴,欧阳修深知君谟嗜茶,在请君谟为他写序时,不许金银俗物,而以大小龙团及惠山泉水作为“润笔”。蔡襄很高兴,笑称“太清而不俗”。蔡襄年老不能喝茶时,仍“烹而玩之”,茶不离手,老病中他万事皆忘,惟有茶不能忘,可见其与茶已不可分离。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