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茶史   
  茶的起源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茶的典故   
  茶叶   
  茶树标本   
  名茶荟萃   
  茶树资源库   
  器物   
  唐以前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当代   
  其他国家   
  茶人   
  先秦至汉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国外   
     
  艺文   
  茶书   
  茶画   
  茶诗   
  茶艺表演   
  茶歌   
  茶俗   
  遗存   

黄山毛峰

 

品质特征

黄山人对徽州文化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住在粉墙黛瓦里的那些百姓,更愿意自称为徽州人。从万山丛中走出、纵横南北的一代代徽州商帮们,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而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贸易路线,不仅在国内遍开茶庄、茶行,更是东流南下,漂洋过海,成为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出超的主力。在成百上千的茶叶担中,在众多的徽州茶叶家族中,黄山毛峰被称为徽茶之首。

黄山毛峰形似雀舌,匀齐壮实,白毫披身,芽尖锋芒,色为象牙,鱼叶金黄。冲泡后,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


 

 

 

产区

   “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在逶迤绵长的山脉中,藏着山谷、盆地、平原、溪涧和高山湖泊,也藏着或三三两两或连片成群的青瓦农舍,身临其中,俨然是一幅不用渲染的诗意中国山水画。

在如此独特的生态系统中,黄山松、黄山笋、黄山油茶、黄山茶等各种经济植物长势良好,尤其是茶树,无论房前屋后还是云雾山间,随处可见。

   目前,黄山毛峰的生产已扩展到徽州区、黄山区、歙县、黔县等地。

 

 

 

工艺、特点

黄山毛峰采摘细嫩,开采于清明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采摘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夜制。

黄山毛峰的加工分为杀青、揉捻、干燥(烘焙)等工序。

 

 

 

 

冲泡要点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如用大山里的山泉水冲泡一杯黄山毛峰,这是茶叶与山泉的舞蹈,水旋转,茶蹁跹。顺着缕缕雾气溢出的高长清香,弥漫在鼻尖,而杯中叶芽簇立汤色清澈,绿中微微带些嫩黄,此时入口,舌面上滋味鲜浓,醇厚甘甜。

黄山毛峰的品饮,冲泡时水温也以80℃左右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续水冲泡2-3次。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放茶叶3克;一般玻璃杯,每杯可放2克左右。

 

 

 

 

历史

据徽州府志记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明人许楚《黄山游记》有这样的描述:“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鄂,谓之黄山云雾茶。” 黄山云雾茶,被视为黄山毛峰的前身。

现在茶叶史上,认定创造黄山毛峰并为它命名、扬名的人,是清朝光绪年间的歙县人谢正安。谢正安,字静和。1838年出生在歙县(今徽州区)漕溪的一个茶叶世家中,在他的手中,创制了黄山毛峰并将它卖到上海中外客商的手中。   

至今,在国际大都会魔都上海,那条谢正安曾经开设过谢裕大茶行的路,依然存在着,即是今天上海的漕溪路。上海的漕溪路,很多人都知晓,但未必知道漕溪路与古徽州有着如此源长的血亲关系吧?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