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茶史   
  茶的起源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茶的典故   
  茶叶   
  茶树标本   
  名茶荟萃   
  茶树资源库   
  器物   
  唐以前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当代   
  其他国家   
  茶人   
  先秦至汉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国外   
     
  艺文   
  茶书   
  茶画   
  茶诗   
  茶艺表演   
  茶歌   
  茶俗   
  遗存   

孙长卿


孙长卿担任江浙荆淮发运使时,反对弛茶禁。

 

孙长卿(1004-1069)北宋扬州(治今江苏扬州)人,字次公。荫补入仕,历任知楚州粮料院、通判河南府、益州路提刑、盐铁判官、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等职。岁漕米至八百万石,力反开盱眙河及弛茶禁。嘉祐三年(1058),特诏其理司副使资序,令久任。长于政事,为人廉洁。改陕西都转运使,逾年,移知庆州。凿井修路,颇有政绩。治平中,加集贤院学士、河东都转运使。官终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

孙长卿担任江浙荆淮发运使时,反对弛茶禁。宋朝早期实行榷茶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官府垄断茶叶的种植和贸易。而到了嘉祐四年(1059年)二月,仁宗下诏罢除榷茶,颁行通商之法。

方宝璋所著的《宋代经济管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对通商法的始末有较为明晰的梳理,这里参考如下:

史籍记载,通商法的大致内容是:“园户之种茶者,官收租钱;商贾之贩茶者,官收征算”。就是由政府向园户收取“租钱”,园户交了“租钱”以后就可以自由卖茶。而商贾贩卖茶叶,政府向这些商人征收“征算”,商人直接向园户买茶,也不再受政府的干涉。

实行嘉佑通商法的好处是减少民间贩私茶的行为,开放的市场下,商人自由竞争,可以提高茶叶质量,茶叶价格由市场定价,经营茶叶有利可图,政府税收反而增加;因禁茶而设置的很多政府机构被裁撤,政府节省了大量开支,去除虚估,促进了茶叶的流通。

通商法虽有诸多的长处,但统治者最关心的茶利得不到增加和保证,所以很多大臣上书反对,如《宋史》本传记载孙长卿:“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十一,国用耗矣。’乃条所不便十五事,不从。” 孙长卿认为放开茶禁、实行通商法是有很大弊端的,他从前面的祖宗皇帝实行茶叶专卖制度说起,认为榷茶可以囤积钱粮,不管是办公事还是私事都有钱可使。而如今放开茶禁,收入顿减,会使国库空虚,因此他陈述十五条弊端,不依从通商法。       

茶利减少使国库空虚这一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比如刘敞和欧阳修。 刘敞认为通商法使国家在茶利上对商人依赖更大 :“大商富贾为国贸迁,而州郡收其税,今大商贾不行则税额不登,且乏国用”。他认为实行禁榷法时茶叶收归国有,由大商人搬运贩卖,各州郡只需坐等收税即可,简单方便又省心,而如今放开茶禁,谁都能种茶、贩茶,从事茶业的人一多,税收就会很零散,收取的茶利没有以前多,会造成国库空虚。

欧阳修也认为通商法仅一利而有五害:一利是“茶之新法既行,民无私贩之罪,岁省刑人甚多,此一利也”,认为通商法承认普通百姓贩茶的权利,减少了私贩的刑罚,促进社会安定。而弊端在于新法实行后收到的茶税会减少,造成国库空虚;商人会提高好茶叶的价格,有些百姓就会喝不上茶叶,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五害了。欧阳修的五害说不一定都有道理,但茶税减少这一点是无疑的。

总之,通商法不能使宋朝朝廷最大限度地获取茶利,从根本上是不符合统治者的愿望的。孙长卿反对弛茶禁有一定道理。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