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茶史   
  茶的起源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茶的典故   
  茶叶   
  茶树标本   
  名茶荟萃   
  茶树资源库   
  器物   
  唐以前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当代   
  其他国家   
  茶人   
  先秦至汉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国外   
     
  艺文   
  茶书   
  茶画   
  茶诗   
  茶艺表演   
  茶歌   
  茶俗   
  遗存   

郑燮


郑板桥平日与茶结缘,写过许多茶诗、茶联、雅俗共赏,为后人称道。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冠。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著有《郑板桥集》。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郑板桥以“怪”闻名,但“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体掺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板桥早年学书从欧阳询入手。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谨:这与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有关。对此,郑板桥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在他40岁中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了。郑板桥书法最被称道的是“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入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郑板桥曾在《赠潘桐冈》诗中称道自己的书法:“吾曹笔阵凌云烟,扫空氛翳铺青天。一行两行书数字,南箕北斗排星躔。”郑板桥书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

郑板桥平日与茶结缘,写过许多茶诗、茶联、雅俗共赏,为后人称道。特别是郑燮写的《竹枝词》:“君若闲时来吃茶”句,一语双关:请君既来喝茶,又来行聘,传递爱的信息,为后人广为传诵。

板桥写过一首茶诗——《家衮州太守赠茶》:

头纲八饼建溪茶,万里山东道路赊。

此是蔡丁天上贡,何期分赐野人家?

 

据《中国茶联》记载,郑板桥写有不少茶联,这里列举一些:

1、郑板桥行书联“秋江欲画毫先冷,梅水才煎腹便清”,上联写创作进入角色,作品才能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力。下联写梅花上的雪,冬天收取于坛中,存埋地下,以应沏茶之用。煎水时,回想当时梅花白雪,给人清逸无比的爽快。

2、郑板桥行书联“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抒发画画有好纸、品茗茶具美的乐趣。茶苦会回甘,有“啜苦咽甘”之说。

3、“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吴山作画屏”,此为板桥题江苏镇江焦山自然的庵联。焦山危峙于镇江市东北的长江之中,东汉人焦光曾隐居于此,故名。

4、郑板桥行书联“白菜青盐枧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现挂于江苏兴化郑板桥故居。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