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茶史   
  茶的起源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茶的典故   
  茶叶   
  茶树标本   
  名茶荟萃   
  茶树资源库   
  器物   
  唐以前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当代   
  其他国家   
  茶人   
  先秦至汉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国外   
     
  艺文   
  茶书   
  茶画   
  茶诗   
  茶艺表演   
  茶歌   
  茶俗   
  遗存   

吕惠卿

  

  吕惠卿爱茶,著有一卷《建安茶记》。

吕惠卿(1032年—1111年),字吉甫,号恩祖,汉族,泉州南安水头镇朴里人,北宋宰相,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为推动变法做出了许多贡献。和王安石情同师徒,后因事生恨;宦途起伏不定,后半生一直在朝外辗转,历任翰林学士、知军器监、参知政事、知太原府等职。

据宋史和资治通鉴记载(百度百科整理):吕惠卿在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因和王安石政治理念相合而获得他的器重,还得到了宋神宗的信任。在熙宁初年王安石执政时期,帮助他推动了青苗法、市易法等数项改革。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后,吕惠卿出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继续推动变法,变法过程中,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成为参知政事后与王安石发生矛盾,二人关系破灭,王安石回朝后,吕惠卿因连坐其弟罪责被贬出京,从此远离政治中心。在边境,吕惠卿历任鄜延路经略使、知太原府等职,继续推动置将法等军事改革的进行。宋哲宗即位后,吕惠卿被高太后支持的保守派迅速打倒,贬为建宁军节度副使。在哲宗亲政后,又得到任用,但再也无法进入政治中心。宋徽宗年间,于醴泉观使任上致仕,死后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后追谥“文敏” 

吕惠卿大半生都被卷入新旧党的争斗,宦途也因此非常波折,评价也出现极大分歧,史书上认为他背信弃义、祸国无耻,人格低劣;而在后世对王安石变法重新定义后,认为他是卓有才能的政治改革家。

吕惠卿爱茶,曾撰有一卷《建安茶记》,已佚失。徐海荣主编的《中国茶事大典》考证了此书,这里摘录如下:《宋史·艺文志》又将其著录为《建安茶用记》二卷,疑书名误衍一“用”字;卷数又讹“一”为“二”。施元之注苏诗,今存吕仲吉《建安茶录》两条佚文,不知是否即为惠卿《建安茶记》的佚文。如是,则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如为吕仲吉另外一书,则宋代茶书又多了一种。惜书阙有间,姑存疑待考。

《建安茶记》中的“建安”即指福建省古郡建安,郡府驻地在今建瓯市。建安郡是八闽第一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张清改所著的《信阳茶史》一书高度评价建茶,这里摘录原文如下:

现代的茶学文献中,可以查到的宋代茶书目录共有25种,其中属于建安地方性的茶书就有14种之多,如《大观茶论》作为皇帝编写的茶书,其内容亦是以建茶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北苑贡茶录》、《北苑茶录》、《北苑煎茶法》、《建安茶记》等10多部著作。这些茶学著作将茶生产与茶理论、茶文化融为一体,不仅对福建茶进行了广告营销,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而且对当地茶种植、炒制、泡饮的技术进行理论总结和升华,更使得福建建安成为宋代茶生产和茶学研究的中心区域举奠定了福建茶辉煌的历史地位。据157年榷茶统计,福建产茶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低于信阳茶占全国比例的7%,但却能够“所产之茶为天下人之所嗜”。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