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茶史   
  茶的起源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茶的典故   
  茶叶   
  茶树标本   
  名茶荟萃   
  茶树资源库   
  器物   
  唐以前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当代   
  其他国家   
  茶人   
  先秦至汉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国外   
     
  艺文   
  茶书   
  茶画   
  茶诗   
  茶艺表演   
  茶歌   
  茶俗   
  遗存   

陶弘景


最早提出茶有去腻减肥功用。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自号华阳隐居,卒后谥贞白先生。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陶弘景在医药、炼丹、天文历算、地理、兵学、铸剑、经学、文学艺术、道教仪典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而以对于药物学的贡献为最大。

陶弘景的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经历复杂。虽然梁武帝对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誉。但在南梁时期,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作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压力出走远游。最后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前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如此才避免了如寇谦之的新天师道一世而亡的下场。后人皆将此事视作齐梁佛道交融的例证来宣讲,却从未分析陶弘景礼佛的真实原因。陶弘景此举,实非出于自愿,而是为维护茅山道众的生存不得已而为之。陶弘景有悼好友沈约诗云:“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陶弘景被迫受戒后,假借悼念沈约之实,诉说自己痛苦之心境。苏东坡所感慨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实古今皆然,博大如陶弘景者也概莫能外。

陶弘景一生著作颇丰,据统计,全部作品达七八十种,可惜大多亡佚。至今尚存者有《真诰》、《太玄真一本际经·道性品》、《真灵位业图》、《登真隐诀》、《肘后百一方》、《本草经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导引养生图》、《养性延命录》、《合丹药诸法节度》、《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历》、《华阳陶隐居集》等。《真灵位业图》是陶弘景编订的第一部道教神仙谱系称,包括天神,地祗、人鬼和诸多仙真,大约3000名,以7个等级排列。

陶弘景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原书已佚,但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敦煌后来也发现了残本。陶弘景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陶弘景对茶效有研究,他最早提出茶有去腻减肥功用。《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陶氏《新录》(陆羽的《茶经》引作“杂录”)曰:“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意思是说苦茶能够使身体轻快放松,从前丹丘子、黄山君常饮用。

此处的丹丘子在陆羽的《茶经·七之事·神异记》中有记载:“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吾,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余姚人虞洪进山采茶,遇见一个道士,牵着三头青牛,带领虞洪来到瀑布山前。道士说:‘我是丹丘子。听说你善于煮茶,希望能赠我一些。山里有大茶树,可以送给你,希望你以后有剩余的茶汤送一些给我喝。’于是,虞洪用茶祭祀丹丘子。之后他经常让家人进山,找到了那颗大茶树。”而黄山君见于晋代葛洪所著的《神仙传》卷一:商末有黄山君,修彭祖之术,数百岁犹有少容。治地仙,不取飞升。彭祖既去,乃追论其言,以为《彭祖经》。”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