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茶”字的文字学解析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 文字学 传统文化 解析 
描述:“茶”字作为茶文化中文字学的主要应用单位,其部首结构、来源演变及双关寓意,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反映。“茶”文字中包含的自然哲学及社会思想,也是文字学研究的一大难点。基于此,本文主要解析了“茶”字的文字学概念,并探究了“茶”字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全文:“茶”字的文字学解析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赵金文(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028000)摘 要:“茶”字作为茶文化中文字学的主要应用单位,其部首结构、来源演变及双关寓意,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反映。“茶”文字中包含的自然哲学及社会思想,也是文字学研究的一大难点。基于此,本文主要解析了“茶”字的文字学概念,并探究了“茶”字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关键词:茶;文字学;传统文化;解析1 “茶”字及传统茶文化1.1 “茶”字的原义概论这里的“茶”字原义概论指“茶”字关于茶叶(实际物质形态)的本身广义含义。“茶”字出自上古文献《诗经》中的《尔雅·释木》。当时的“茶”字还不是简体,其表达文字为“槚”。通过字形可知,茶叶属于灌木植物,“槚”中的“木”及“贾”代表灌木,其“贾”字下的“贝”也与茶叶形状相近。由此可见,“茶”字的原始意义多指茶叶。根据茶叶本身的物质属性,“茶”字的原义也可表示“茶商、茶户、茶水、茶市”等包含“茶叶”这类实物的词语。以上皆为“茶”字的广义原义,茶字的狭义原义仅仅指茶叶这种灌木植物。现今的“茶”字应用多以广义原义为主。1.2 “茶”字的引申义概论“茶”字因其文化广博性,引申义非常多。在历史上应用最多的,大体分为三类引申意义。第一,“茶”字在古代,是人们订婚聘礼的代称。在古代订婚时,男方送的聘礼也叫“下茶”或“茶定”。结婚的彩礼聘礼习俗统称为“三茶六礼”,女方受礼也叫“受茶”或“茶红”。由此可见,茶文化在古代男女婚假中具有重要意义,直至今日,人们佳节送礼也多送茶。第二,“茶”字在古代也意指上流社会或文人雅客的社交活动。“茶话”便的人们在以茶为场所进行社交谈话的名词。“茶友”也多指具有文学性素养的亲朋好友。第三,“茶”字代表礼仪。不同于第一点的物质性“茶礼物”,这里的“茶礼”指的是以茶德为宗旨的礼仪。“客从远方来,多以茶相待”便是茶礼的最普遍象征性含义。综上,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茶的引申义众多,且都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1.3 “茶”字的多义性原因一方面,“茶”字的多义性主要是由于其历史沿革时间长。自上古时期《诗经》产生开始,“茶”自就开始出现并逐渐被应用。千年的历史沿革下,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及不同文化的熏陶,茶字开始吸取道家、儒家等思想,形成出自身意义外的象征性文化意义。另一方面,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已经有了自身的文化体系脉络。茶元素下的茶道、茶德、茶艺、茶学等,都是茶文化在哲学、政治、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及民族学上的意义与价值。“茶”字通过茶文化的发展与上升,自身的文字学意义也在不停被赋予新的内容。直到现代流行网络元素的出现,“茶”字甚至被表意为人物的人格或一种生活方式(茶系人生)。综上,时间的积累及不同文化的渗透造就了“茶”的多义性。2 “茶”字的文字学解析2.1 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是最接近“茶”字原始意义的文字学解析。从“茶”字的构成进行分析,将“茶”分解,能得到“草、人、木”这三个部件。这三个部件自上而下,人在草和木的中间,意味着人的周边多以自然为主,形成引导人们回归自然、保护自然的自然主义意识。古人饮茶也多在山水之间,讲究“自然的饮茶环境”,在此山水草木之中,才能引发文人墨客的诗性,激发人们的思考。并且,最初的茶道思想便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子的《道德经》教导我们要回归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思想;道家学派发展到周庄时期,更要人们“齐物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综上,从“茶”字的原本部件构成以及茶文化的历史沿革意义,可以解析出“茶”字浓厚的自然主义思想。2.2 茶寿寓意“茶”象征着长寿。首先,“茶”字的草字头“艹”与“廿”字外形非常相近,而“茶”的第三部件“木”又可以分为“八和十”。“廿”字加上“八”,再加“八十”,约等于一百零八岁。因此古人经常把所以把一百零八岁的老人称为“茶寿老人”。“茶寿”与“长寿”谐音,长此以往,茶就代表了长寿的意思。其次,茶叶对老年人有降低血压血脂、稳定心血管等医用功效。由此可见,茶叶本就是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食物。最后,茶叶从古至今就是逢年过节,晚辈送给长辈的必备礼品。送茶作礼的寓意便是恭祝长辈延年益寿。综上,“茶”字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开始成为长寿、健康等意义的代名词。提到茶,便于健康长寿挂钩。2.3 天人合一前文提到,茶的“艹”、“人”、“木”相结合而组成的。“艹”在最上方,可以看作“天”,天与人相结合,便是茶道思维“天人合一”理论的最初来源。在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天”代表“道”、“真理”,而合一则是与世界的真理、本性相合,回归真理,回归自然。因此,“茶”字的天人合一思想与自然主义思想相互包含,互为整体。在饮茶文化里,茶叶能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在此基础下,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理论,它与茶艺相结合,成了一种“文化意识状态”。人们在饮茶时的情感升华,是天人合一“状态”的最普遍情况。以台湾作家林清玄的饮茶理论为例,喝茶的最高境界则是将“茶”字拆开,人回到草木间,植根于大地,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更好的理解茶道。综上,天人合一是“茶”字中哲学意义最高的思辨解析。3 “茶”字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3.1 透析历史政治制度“茶”字的文字形式在历史上有许多种变化,从最初的“槚”,到沿革后字形进行流变的蔎、茗、荈等,都是茶在古代时候的名词。而“茶”字最初也是“荼”字。唐代开元年间流传的文字读本《开元文字音义》,是皇帝唐玄宗所著。唐玄宗在书中将“荼”字改为“茶”。这一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之举,都奠定了今后的“茶”字最终部件构成。“茶”和“荼”经过一段时期的混用,最终以“茶”字为确认版本。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就已经将“荼”全部改为“茶”。这一历史趣事反映了在我国历史朝代下,封建君主专制这一政治制度的特性。以此为例,在其余更多的茶书故事及茶戏曲歌舞中,都反映了“茶”字在不同历史朝代的不同释义及引申义,反映了当时朝代的政策及社会氛围。甚至能够透析出井田制、均田制等茶农的生产生活制度。3.2 反映古代风土人情“茶”字能够反映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各茶乡最原始的民族性风土人情。“茶”字的原始含义是茶叶,即各个不同类型的茶种。茶种的名称由“茶”的引申义作为主题,各有特色。例如著名的“庐山云雾”,便是以江西庐山的地名及风景特征命名,由此可以看出庐山的自然地理状态以及在此环境下的人民生活习性。在多雾山地地区,人们以唱歌跳舞的形式驱散湿气,能够从“茶”字透视出当地茶农的习俗。而茶种内以“洞庭碧螺春”为代表的命名,则暗喻了茶文化下的典故碧螺姑娘的故事。碧螺姑娘的爱情故事也能反映中国南方人民的温婉细腻,与北方的粗犷茶种名字寓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综上,从“茶”字的文字学解析中,能够通过茶种名字及文字学解析中的茶文化寓意,分析出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及风土人情。3.3 沿袭传统文化脉络对传统文化的沿袭,是“茶”文字学在传统文化意义中最具有社会研究价值的重要方面。其一,“茶”字的历代字形变化,是我国历朝历代不同文字的演变范例。从“茶”字的结构流变中,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主要应用文字,及我国整体文字学的发展方向。其二,“茶”字的寓意不断扩展,也体现出我国古代到近代、现代的传统文化不断革新的过程。“茶”字到了近代甚至有茶科学、茶生命学的新字义,其意义是传统文化的沿袭,也是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最后,“茶”字的演变,是证明我国数千年来历史文化没有断层的最好案例。“茶”的文字学意义经过《诗经》、《茶经》、《说文解字》、《开元文字音义》等各个历史文献的记载,能够发现文字学的流变,更能体现我国千年大国的历史厚重性。综上,“茶”的文字学解析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传承性意义。4 结论在“茶”字庞大寓意下,不仅透析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历代各地的风土人情,更是中华数千年文化演变过程的标志性参考。“茶”字的部首沿革、笔画转变,都有其相对应的历史渊源。通过解析“茶”字,我国的文字学研究又提高到了新的层次,更奠定了茶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参考文献[1]张婷,邱国桥,黄琰冰.从古汉字看中国的茶文化——《说文解字》中“茶”文字解读[J].美食研究,2017,34(04):28-31+47.[2]蔡定益.古代茶书认定标准的探讨[J].中国茶叶,2016,38(06):38-39.[3]钱璐.茶文化术语英译中的语用关联解析[J].福建茶叶,2017,39(04):241-242.[4]丁以寿.苏轼《叶嘉传》中的茶文化解析(续)[J].茶业通报,2003(04):189-191.作者简介:赵金文(1978-),男,内蒙古赤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研究。
日语中的“茶”字研究
作者: 王露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道 茶文化 日语 
描述: 中国的茶道是世界茶道的鼻祖,而日本的茶道也主要源于中国,但是在日本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性文化,与日本人的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世界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日本在传承中国茶文化中精华部分的同时,也在其中融入了新的创新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日语中的“茶”字,从茶名、茶与人的交互以及茶的谚语方面对日语中的“茶”字表达进行研究。
全文:日语中的“茶”字研究王露(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 330099)摘 要:中国的茶道是世界茶道的鼻祖,而日本的茶道也主要源于中国,但是在日本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性文化,与日本人的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世界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日本在传承中国茶文化中精华部分的同时,也在其中融入了新的创新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日语中的“茶”字,从茶名、茶与人的交互以及茶的谚语方面对日语中的“茶”字表达进行研究。关键词:茶道;茶文化;日语日本的茶道来自于中国,但是在日本本国的发展之中,融入了自身特有的民族色彩,并在形成自己浓郁的茶文化。茶文化讲究的是“和、敬、清、寂”,要是以日常的茶事和饭事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与日常生活行为和宗教哲学结合在一起,并且融入了伦理以及美学,形成了特有的茶文化,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由于现代社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茶文化的产生能够有效地摆脱这种制约,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们能够从内心深处追求心灵的融洽,作为最高的追求受到日本人民的喜爱。一般文化的载体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日本的茶文化要想得到有效的传播,就需要从日语的表达中寻找突破口,从而帮助我们对日本茶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1 在日语中的茶名表达在中唐之后,出现了“茶”这一汉字,而在此之前人们描述喝茶都是用“荼”来替代,在西汉时期的著作之中就有关于“荼”字的描述,《僮约》当中就记载着“烹荼尽具”的故事。而在日语当中,对于茶的发音可以分为三种:其一是吴音;其二是汉音;其三是唐音。汉音和唐音在日本的《色叶字类抄》之中是最早出现的,索引不难发现,“茶”字的发音是在汉唐之间传入到日本国内的,所以在对“茶道”的日语表达之中,一般都会有两种读法:一是“さどう”;二是“ちゃどう”。在日本类似于“茶道”这类读法的还有许多,例如:茶菓、茶会、茶経、茶匙、茶商、茶人、茶汤、茶房、茶茗、茶寮、茶话等。但是这些关于“茶”的语言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在不同的文化土壤当中被日本吸收,因此,茶文化的培育和发展与中国茶文化截然不同。受到地域环境和历史环境的影响,日本人民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不同,文化走向的不同也影响着日本茶文化的发展。我国的茶叶种类可分为百种之多,依据不同的区分方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若是按照国际划分方法来甄别的话,那么可以分为绿茶、白茶和黄茶、红茶等。日本虽然在不断的尝试培育红茶和青茶等,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其品质和价格都无法适应日本人民的需求,无法形成良好的供求市场,导致不能进行量化的生产。因此人们在谈到日本茶的时候,一般都会想到绿茶,但是日本人却将对绿茶的栽培方法和采摘期以及制作工艺进行划分,对绿茶进行命名,从中就可以发现日本社会文化当中,茶文化所占据的比重以及日本人对茶叶的喜爱。日本人对茶的命名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因此我们能够从茶名当中粗浅地了解日本茶,日本茶一般都以“产地”加上“茶”这种形式来命名茶。例如:黑石茶、猿岛茶和八女茶等,将近百种的茶叶种类。在对日本茶叶的茶名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不难发现,除了产地的差异之外,每种茶都有各自的特征和差别、文化,我们可以从茶叶的背景和渊源来探究其茶名的由来。日本人对茶叶的喜爱就能够从日语中的茶名中看出来,通过对茶艺的概括或是对茶叶生产的季节进行茶叶命名。虽然日本的茶叶一般都是利用汉字表进行命名的,由于中国人的字体具有望文生义的特征,能够将茶叶的主要特点表现出来,所以日本人在命名茶叶的时候一般都会选用汉字。但是在日本有一部分饮品虽然以“茶”字命名,却与茶没有直接的联系,例如麦茶,日本的麦茶读作“むぎちゃ”,其重要原材料是大麦和荞麦,经过精加工之后揉制而成。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日本的茶叶历史与我国相比较为短暂,但是日本却沿用了明代之前的制茶技术:蒸。我国的制茶技术在明代之后经过不断的改进主要以“炒”为主,简化了制茶的过程,而日本在“蒸”技术上进行了不断的改进,细致了“蒸”的过程,并且在世界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制茶技术。尽管中国的青茶——乌龙茶在世界闻名,尤其是半发酵技术十分的成熟,但是日本却在生叶采青之后,没有进行发酵环节,直接对不发酵的绿茶进行生产,更加贴近了自然,接近绿茶的本质,对茶文化进行了创新。从中说明日本人虽然不具备创造精神,却能够在引进外来文化后进行创新发展,不仅将传统的茶文化保留下来,还进行了技术上的创新。2 日本人与“茶”的交互在日本,每天的生活之中都无法离开茶,因此在日本有许多关于借茶寓意的表现。例如“滅茶苦茶”就是表达乱七八糟的意思,“茶化す”指的就是开玩笑,而“茶々を入れる”就有捣乱的意思,所以,在日语当中,对茶的利用十分的形象,具有多样性。2.1 茶坊主在日语当中形容茶坊主为:ちゃぼうず,常常用来描述狗仗人势的人,是贬义词。茶坊主在日本的室町时代以来,是武家的司茶一职,主要的职能就是对茶具进行管理,还要负责沏茶和对来访的客人进行接待等,主事的人一般身着僧衣,将头发剃掉,为了讨好主人和客人,经常吆五喝六,因而得到了骂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坊主这个名称也殃及到了与“茶坊主”无关的人。2.2 茶番茶番在日语中是:ちゃばん,主要是描述那些耍花招,却能够被人一眼看穿的把戏。但是在日语当中ちゃばん本来指的是茶房中沏茶的人,当日本衙门里面的差役外出办事的时候觉得无聊,就会开口吆喝两句:おい茶番、なんか芸でもやれや。意思就是烧茶的,耍点好玩的让我开心开心。但是“茶番”这种行为并不可笑,无法让人取乐,因此,就得到了“耍花招”的说法。2.3 茶碗と茶碗茶碗と茶碗指的是茶碗和茶碗无法禁得住轻微的碰撞,大多数都是用来比喻那些个性过于相似的人,二者的关系却不和睦的人之间容易互相伤害。日本人对茶叶的喜爱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在茶名和茶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上,日本人对茶的了解十分的细致,不仅仅是将茶与人情世道联系在一起,还归纳出了事理,在日本的民族语言当中联系尤为密切。3 日本社会生活与茶谚在日本的社会生活当中,有许多的谚语具有思想性和文化性特征,所以日本的谚语被称为“文化的大百科全书”,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最不可或缺的存在就是茶,所以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日本人对茶文化的经验和生活智慧都能够通过茶来体现,谚语作为语言艺术表达中的一种,具有简洁凝练的特性,日本人就将茶融入到了日本谚语当中。3.1 寄托缘起例如日本就有许多关于茶的谚语:其一是茶叶立起好兆头;其二是茶叶立起得贵子;其三是茶叶立起贵客来;其四是茶碗插箸,在劫难逃;其五是早茶招福;其六是早茶消灾;其七是剩茶有福根等。在日本茶谚当中,有寄托缘起的说法,“寄托”指的就是上述的谚语,而“缘起”主要来自于佛教用语,有因缘生起的意思,日本的茶道最初是从中国唐朝学习而来的,通过去唐朝学习制茶的僧侣进行传播,所以茶在日本的发展就自然而然的被称为“缘起物”,有吉祥或是凶兆的意义。每年的正月初三,日本的京都六波罗蜜寺庙都会用大福茶来招待宾客,喝下这种茶能够起到避凶的目的,所以来这个寺庙参拜的人较多。3.2 传承饮茶之道在日本茶谚当中还有一些类似于:隔夜之茶伤胃、饮上茶,口留香、茶酽神清的茶谚。通过这些茶谚不难发现古时的日本对茶叶的特性也有一定的了解,有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秦始皇派遣自己的士兵渡海寻找仙药就是要找日本的抹茶。虽然这种分析缺少一定的证据,但是,当荣西禅师从日本到宋朝访问的时候,就从中国带走了茶种和抹茶的制作方法。根据上述我们不难发现,茶在日本的普及并非是偶然,由于茶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效,所以在日语当中,我们可以通过茶谚来反映茶叶的功效,还能够有效的推动茶文化的发展。3.3 寓意人生哲理在日本的茶谚当中,就将茶叶应用到日常生活的经验教训当中,例如丑女妙龄也好看,粗茶新沏味亦香。还将茶叶应用到人生哲理当中:茶逢知己。通过上述两个例子就可以发现在日本的社会生活当中,茶已经渗透到了方方面面,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茶谚的特点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一般都是对人们进行思想上的劝告。4 结束语在日语当中,“茶”,能够充分的反映日本的日常的生活文化。日本的茶文化主要是由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因此,要想有效的传播茶文化,要考虑茶叶的根植环境,在对民族语言进行了解之后不难发现,仅仅对语言形式进行粗浅的掌握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本文主要通过对日语中“茶”字的研究,来掌握日本茶文化的灵魂,对今后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参考文献[1]王建.茶色的幽默——说说日语中的“茶”字[J].农业考古,1997(2):296-297.[2]侯巧红.中日茶道文化比较之辨析 [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03-104.[3]潘洁敏.“天人合一”与中日两国茶文化精神[J].科技信息,2011(29):463-464+444.[4]董婳,谭雪婷.中日茶文化渊源及异同比较[J].大庆社会科学,2010 (2):139-141.[5]钟响,冯豫杰.浅析中日茶文化[J].咸宁学院学报,2012(4):152-153.[6]陆留弟.传统文化如何逾越语言的障碍——试论中日茶文化的异同[J].农业考古,2001(4):318-325.[7]吕模,张燕军.中日茶文化交流及其影响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6(2):9-10.作者简介:王 露(1985-),女,湖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词汇。
宋代茶事绘画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 董龄烨, 杨思佳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茶事绘画 文化内涵 
描述: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纵观茶文化的发展,宋代可以说是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平民百姓、文人墨客还是达官贵人,"喝茶"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此过程中茶事绘画、茶叶加工工艺等都得以呈现出更大的吸引力和魅力。就宋代茶事绘画艺术而言,许多作品在绘画技艺、风格、主题等方面各自有其特色,其中茶文化与绘画的融合更是引人注目,且茶画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关于宋代茶事绘画及其文化内涵,本文将结合宋代茶画作品及其兴盛的背景,具体分析茶事绘画当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全文:宋代茶事绘画及其文化内涵董龄烨,杨思佳(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41)摘 要: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纵观茶文化的发展,宋代可以说是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平民百姓、文人墨客还是达官贵人,“喝茶”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此过程中茶事绘画、茶叶加工工艺等都得以呈现出更大的吸引力和魅力。就宋代茶事绘画艺术而言,许多作品在绘画技艺、风格、主题等方面各自有其特色,其中茶文化与绘画的融合更是引人注目,且茶画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关于宋代茶事绘画及其文化内涵,本文将结合宋代茶画作品及其兴盛的背景,具体分析茶事绘画当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关键词:宋代;茶事绘画;文化内涵引言谈及宋代,宋词、对外贸易、文人墨客、皇帝等等都有值得述说之处。而在当时特定的背景之下,宋代的茶文化犹如另一颗璀璨的明珠。百姓之间、文人之间煮茶、品茶、斗茶的乐趣,绘画者则通过绘画创作还原这些乐趣,无论是品茶还是绘画也都逐渐形成了宋代茶文化当中的重要部分[1]。欣赏宋代茶事绘画作品,也不难品出其中的“美”与乐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陶冶人情操的效果不可忽视。就宋代茶事绘画及其文化内涵而言,有许多值得分析的地方。1 宋代茶事绘画作品及类型自唐代中后期开始,饮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饮食行为,饮茶习俗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针对饮茶这一平常的饮食行为,其入诗、入画也逐渐变得非常常见,甚至以诗、画的形式逐渐散发出更引人注目的光芒与魅力。而茶事作为宋代绘画创作的一种题材,其作品众多。著名的作品如《萧翼赚兰亭序》、《烹茶仕女图》等等,带给人的是生动且极具美感的感触。从宋代关于“茶”这一主题的绘画作品及类型来看,具体有如下几种:1.1 朝堂皇室茶事绘画在朝堂皇室的茶事绘画当中,宋徽宗可以作为代表人物,其精于茶艺,并且常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宋徽宗的《文会图》就充分展现了当时以茶为主要饮品的文人聚会场景。《文会图》当中共二十个人物,文人神态举止各有不同,或举杯品饮,或相互交谈,或凝神思索等;整个画面当中还画有山石、翠竹等,环境十分优美;在画面的正中间,则巨大的桌案,果品、杯盏丰富。《文会图》中涉及到的茶事,则主要表现为煮茶、烹茶、分茶,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茶瓶、茶碗、茶托、茶炉等茶具。《文会图》的画工十分精湛,且画人拟物十分谨细,绘画的整个场面非常热烈。1.2 先贤高士茶事绘画在宋代茶事绘画当中,以先贤高士为主角的茶画,刘松年是典型的代表画家。刘松年非常擅长画人物画,并且其一生的绘画创作中,人物和茶是两大绘画的主题,如他的《斗茶图》、《撵茶图》等,在茶事绘画中的人物有隐逸高士,也有“小人物”,每一幅画作传递出来的感受与生活贴近。以《撵茶图》为例,这幅画的构图以左右两个部分展开,左边两人右边三人,左上角是有几枝高大的芭蕉树,树下是高脚方桌,一仆役正在将茶瓶当中的汤注入茶瓯当中,茶瓯旁边是用于点茶的“茶筅”,这名仆役另一只手则拿着茶盏,桌子上还堆有茶盏及其他茶具,在左下角的矮几上,则是一名仆役在碾磨茶叶。而在画面的右半部分,三个人都是围绕桌案而坐,一僧人伏案执笔,另一人则与僧人相对而坐,还有一人在僧人的旁边。从整个画面来看,仆役与文人高僧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而这件事与茶事是紧密相连的,由此可见茶事在先贤高士生活中是常见且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撵茶这一茶事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3 市井民间茶事绘画宋代茶事绘画作品当中,关于市井民间的茶事绘画非常多,且不乏有趣之作。同样以刘松年的茶事绘画为代表,其《斗茶图》展现的是非常有趣的民间斗茶情境:四个茶贩在买卖之余,也许是巧遇也是约在一起碰面,在树下各自使出绝招比试,每个人的神态都十分专注,场面十分生动有趣。画面的风格兼具工笔和写意,且细致与豪逸并存。当然,除了刘松年市井民间的茶事绘画之外,后续还有许多市井民间的茶事绘画作品。总而言之,宋代是一个较为特别的朝代,这个朝代市民阶层兴起、商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等,茶文化的发展也由此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市场,而在这当中,茶事绘画本身也被赋予时代内涵与文化内涵。2 宋代茶事绘画的文化内涵分析在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茶事绘画不仅仅是一种绘画艺术,它还是一种书法、茶道、生活的艺术,它的绘画艺术特征独特,并且其中的美学内涵十分丰富,它描绘出宋代诸多茶文化内容,涵盖尤为广泛,为后世所称道和赞颂。2.1 茶事绘画中的点茶艺术内涵茶事绘画当中涉及到点茶这一行为的部分非常多,点茶的整个环节实际上十分讲究,这当中包含的文化及艺术内涵,对后续品茶有着极大的影响。所谓点茶,就是将茶末放置于盛茶的器皿之中,而后用茶瓶注汤用以点缀,点茶即为“滴注”[2-3]。点茶在饮茶过程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许多茶事绘画当中都可以看到“点茶”这一艺术行为。在宋代,点茶技巧是一项重要的技艺,其本身也能够通过绘画凸显出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及魅力。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当中,宋代点茶技艺可以说是以盛况的形式呈现:先调后磨,直至茶叶成为十分细致均匀的茶末,再将其放入盛茶的器皿当中,最后则注汤搅匀。而在一些茶事绘画中,如上文提及的《文会图》、《撵茶图》等以较为细致的笔法呈现点茶的技巧,通过这些绘画作品,不仅可以领会到绘画艺术的魅力,也可以领会到宋代茶事的盛行及其丰富文化内涵。纵观宋代茶事绘画,无论画的是皇室还是市井煮茶、斗茶,这些茶艺都是宋代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2.2 茶事绘画中的器皿文化茶事绘画中文化内涵也与盛茶器皿紧密相连,煮茶、调制、碾磨等都需要使用相应的工具和器皿,众多宋代茶事绘画作品必然会涉及这些器具,而这些器具也是茶文化当中的一部分,包含了宋代百姓的智慧。例如,《文会图》中各种茶器如茶瓶、茶瓯、茶盏等,《西园雅集图》中的黑漆茶托、青瓷茶盏、茶瓯、执壶。纵观宋代茶事绘画作品,其中渗透的茶文化及其茶事兴盛热闹的同时,也可感受到宋代人清净、淡泊的精神气貌。就茶事中茶器文化而言,其得到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茶具图赞》则专门呈现各种茶具如茶磨、茶帚、茶托等,由此可见宋代文化发展中茶文化发展十分繁荣,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反映出茶器制造方面的成就,并且在我国传统茶文化当中也占有一席之地。2.3 茶事绘画中的文化风潮宋代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朝代,即便当时整个国家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但是宋代的商业发展十分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市井文化发展,即便是诗歌的发展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4-6]。而在宋代茶事绘画的文化内涵当中,宋代文人墨客参与到茶事绘画中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主要与文人希望并能够在茶事绘画中找到归属之感,以及表达出自己对茶事、茶文化等的理解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就宋代茶事绘画的画风而言,其主要的特色是在以茶为主题、以人为主角的基础上,采用更加细腻的画笔实现写实与写意两者的相互融合。在宋代的茶事人物画中,尤其突出描绘人物的精神面貌,突出人物鲜明而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此外,茶事绘画也涉及到题字咏诗、篆刻等各个方面的艺术,整个茶事绘画当中包含的文化内涵不可不说是丰富的,甚至部分作品是非常优秀和精湛的。而文人参与到茶事绘画中的现象,实际是当时的一种文化风潮,文人参与其中呈现的宋代文化也因此更加独特。总而言之,宋代茶事绘画本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绘画者可以以朝堂皇室、先贤高士为主角,也可以以市井民间人物为主角,从不同层面呈现宋代生活中茶事活动,展现茶文化的繁荣。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宋代茶文化下,“和、静、怡、礼”的茶道精神和思想内涵,许多茶事绘画或凸显“茶事”的繁荣与热闹,但并不掩盖其中的“和、静、怡、礼”。3 结束语综上所述,宋代本身的社会背景相对独特,茶文化发展达到鼎盛,其中茶事绘画更是以丰富的内容和题材充分展现出宋代茶文化发展的独特之处,当然这与宋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宋代文人墨客的参与等紧紧相连,其中体现出的文化内涵是决不可忽视的。参考文献[1]张莹.宋代茶事绘画及其文化内涵探析[D].河南大学,2012.[2]李芳.探究宋代茶事绘画的文化内涵[J].福建茶叶,2017(1):365-366.[3]刘赫男.宋代茶画艺术及其文化内涵解读[J].福建茶叶,2017(4):292.[4]熊英,张明利.宋代茶画艺术及文化内涵探析[J].福建茶叶,2016(2):257-258.[5]孙晓燕.宋代茶画艺术研究[J].山西档案,2014(2):116-120.[6]孙达,王盈峰,张士康.论宋代茶文化特色及其在当代的传承[J].中国茶叶加工,2013(4):8-10+22.作者简介:董龄烨(1983-),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杨思佳(1983-),女,河北唐山人,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探究宋代茶事绘画的文化内涵
作者: 李芳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茶文化 茶事 绘画 艺术 
描述: 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在宋代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茶文化在官府和平民之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高官、文人、平民都成为了茶文化的参与者和爱好者,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不断向巅峰攀升。我们可以透过宋代的茶事绘画艺术,领略和感受茶文化在宋人中的地位和影响,可以一同与文人骚客一道相约品茗饮茶的乐趣,欣赏茶事绘画的艺术情趣和氛围。本文即从对宋代茶事绘画艺术发展进程的研究出发,深度剖析了宋代茶事绘画的艺术文化内涵,进而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
全文:探究宋代茶事绘画的文化内涵李芳(西安文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在宋代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茶文化在官府和平民之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高官、文人、平民都成为了茶文化的参与者和爱好者,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不断向巅峰攀升。我们可以透过宋代的茶事绘画艺术,领略和感受茶文化在宋人中的地位和影响,可以一同与文人骚客一道相约品茗饮茶的乐趣,欣赏茶事绘画的艺术情趣和氛围。本文即从对宋代茶事绘画艺术发展进程的研究出发,深度剖析了宋代茶事绘画的艺术文化内涵,进而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关键词:宋代;茶文化;茶事;绘画;艺术宋代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在品茗茶的清香的同时,也催生出令人沉醉的茶事绘画艺术,我们可以透过宋代茶事绘画艺术的高超写实创作,领略到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充分融合和渗透,感受到宋代茶事绘画艺术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从而将茶文化与茶事绘画作为人们一种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更好地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和绘画艺术的传承和弘扬。1 宋代茶事绘画艺术的发展进程宋代的茶文化高度发展和成熟,正处于昌盛的重要时期,随着茶叶种植区域的不断扩大、茶叶贸易的不断延伸,茶文化在宋代民间快速拓展,其中也离不开皇室宫廷的作用。宋徽宗是一名艺术天赋极高的君王,他精于茶事,引领宋代的茶文化和绘画艺术走向昌盛,他编撰的《大观茶论》,详细描述了宋代文人雅集茶会的场景,用细致的笔法刻画和描绘出宋代盛行的“龙凤团”点茶法,这种写实的绘画笔法充分展示出以茶、以文治国的激昂诗情。由此可见,皇室宫廷的茶文化和绘画艺术极大地推动了宋代民间的茶事活动,宋朝的文人墨客都用绘画的手法,描绘出宋代茶文化的场景和内容,并将其与生活相链接,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和文化内容。在宋代的饮茶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团茶和草茶为主的茶文化,并在茶事绘画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并且还生成了极富竞技性特征和艺术性情趣的“斗茶”,这种饮茶方式兼具竞技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广泛流传于宋代的民间茶肆、茶坊、茶室之中,显现出丰富多彩的姿态。宋代的文人骚客还将茶诗、茶书、茶礼融入到茶事绘画艺术之中,形成了优秀的宋代茶事绘画作品,诸如:《茶具图赞》、《述煮茶泉品》、《东溪试茶录》等。2 宋代茶事绘画的艺术文化内涵剖析在宋代的茶事绘画艺术之中,兼具绘画艺术、书法艺术、茶道为一体,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显现出独特的绘画艺术特征和美学内涵,它描绘出宋代诸多茶文化内容,涵盖尤为广泛,为后世所称道和赞颂。2.1 技艺讲究的点茶艺术在宋代茶事绘画艺术中,描绘出以团茶和草茶为主的茶事活动内容。其中,团茶是宋代皇室宫廷进贡的茶,应当归属于中国的贡茶,它是中国茶文化传统习俗,由北宋建国初始并逐渐流传和发展,并以宋代北苑官焙茶园作为贡茶基地。在宋代的点茶艺术中,讲究精致的点茶技巧,其意为“滴注”,是宋人将茶末置于盛茶的器皿之中,然后,再用茶瓶注汤,加以点缀之用。这是一种极为通俗而普遍的饮茶方式,在宋代尤为流行,在茶事绘画之中也将这些内容绘于画面之中,由此可以看到点茶法颇为盛行。而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则极为详尽地描述了宋代的点茶盛况:在画面中,要将茶调制并研磨,当其成为细致均匀的茶末之后,再置入盛茶的器皿之中,注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称为调膏。在宋徽宗的这幅画面里,可以让欣赏者看到宋代精巧的点茶技巧,了解和品鉴斗茶中的“斗色”和“斗浮”,感受到宋代茶事绘画艺术中的内在魅力。另外,还有一些茶事绘画艺术,也描绘了宋代流行的点茶法,如:《文会图》、《撵茶图》等,在《撵茶图》中将磨茶、烹茶和点茶的场景和流程加以了细致的描绘和刻画,显现出安静整洁、专注有序的点茶氛围和情境,充分显示出宋代茶事活动的精细、考究与奢华。在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中,可以看到不同的茶文化活动,有茶贩斗茶的,有提着茶壶的,也有注水点茶的等等,还有一个挑茶担者,茶担上标有“上等江茶”字样,它是一种散叶茶,游客都在期盼茶担子的到来,以分享和品尝一份,也是宋代茶事市井中的一种独特的茶风茶俗。2.2 形态多样的点茶器皿在宋代茶事绘画之中,不仅描绘了精巧的点茶技艺,而且展示出丰富多样的点茶器皿。在赵佶的《文会图》之中,描绘了大量的点茶器皿,如:黑漆盏托、青瓷茶盏;在《西园雅集图》的绘画场景之中,有四种典型的点茶器皿:黑漆茶托、青瓷茶盏、茶瓯、执壶,它们充分印证了宋代点茶的盛大场面,极为有效地提升了茶事绘画艺术作品的整体感,它不同于唐代茶器的奢华与喧闹,而是积淀和显现出宋人的清静、淡泊之风。另外,在蔡襄的《茶录》、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之中,也生动地呈现出各种点茶器皿,如:茶磨、茶帚、茶托、茶巾等,这些点茶器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的茶事活动,也衬托出宋代陶瓷锻炼史的高峰,为中国传统茶文化添加了璀璨的一笔。2.3 独特的文人茶事绘画艺术风潮在宋代形成了文人参与绘画的风潮,文人在茶事绘画的艺术氛围中渗入了自己对茶文化的理解,他们也对茶事绘画的题材、形象、审美艺术等方面,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要求,并且还在茶事绘画题材上题字咏诗,开创了书画题跋的先河。其中较为突出的主要有:文同的竹、苏轼的古木怪石、赵孟坚的水仙等,代表了宋代文人画家的情趣和独特文化内涵。在宋代茶事绘画之中,还尤其擅长和注重于细节的刻画和描绘,讲究茶事绘画的写实意境。在宋代的茶事人物画中尤其擅长描绘人物的精神面貌,突出人物鲜明而个性化的艺术形象;在宋代的茶事花鸟画和山水画之中,讲究优美、真实的风景情趣,表达出巧妙的艺术情境。在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中,绘有大量的雅集、茶馆、茶室等,极具生活情趣和文化气息。由此可见,在宋代的世俗文化方兴未艾,茶事绘画创作者运用其高超而精微的写实手法,对宋代世俗社会加以了更大范围的描绘和拓展,充分显现出宋代的茶文化内容和世俗生活场景。有不同的茶器如:茶盏、茶炉、茶桌等;有不同的茶人如:茶童、仕女、文人、贵族等。如:在南宋宫廷画师刘宗古的《瑶台步月图》之中,就描绘了宋代仕女登台拜月、品茶的场景,仕女人物的神态淡定、风姿婉约,整体画面显得典雅而优美,极具情趣。另外,在茶事绘画之中,还出现了宋代僧人的茶饮文化,例如:苏汉臣所绘制的《罗汉图》之中,就描绘出宋代高僧磨茶、候汤、奉茶的点茶画面和场景。刘松年所绘的《补衲图》之中,描绘出僧人坐于禅榻之上,后面有两个侍者正在捣茶臼碾茶,显示出鲜活而自然的画面场景。通过这些世俗文化的绘画展示,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宋代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3 宋代茶事绘画的思想及情操体现3.1 内蕴深厚的茶道精神和思想在宋代的茶事绘画艺术之中,不仅展现出真实的生活景象,而且还刻画出茶人的思想和精神,感受到古韵古风的饮茶习俗和礼仪文化,体悟到茶事绘画中的“和、静、怡、礼”的茶道精神和思想内涵。其中:“和”是在宋代茶文化中所倡导的中庸之美与谦逊之仪,显示出和谐的茶道精神和思想,也是对儒家文化的一种诠释和体现。例如:在宋代画家刘松年的绘画作品之中,注重人与景的自然结合,通过瘦若刀削的山石、错落交叉的古松老槐等自然景象,传递出人物的情绪,具有以景托人、以人传情的艺术效果,不仅再现了宋代的茶事风俗,而且也传递出“和谐”的茶道精神。“静”是淡泊、沉静的饮茶心境和饮茶态度。“怡”是饮茶中所携带的悠闲心境和怡然自得的乐趣。“礼”是个人的茶德与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融合。如:钱选所绘的《卢仝烹茶图》就描绘出茶仙卢仝的怡然自得的悠闲态度和神情,充分展示出“怡”的茶道精神;还有刘松年所绘的《茗园赌市图》之中,也反映出普通民众积极快乐的饮茶心态,流露出茶道中的“怡”的思想和生活态度。另外,宋代茶事绘画创作者对茶文化的从容态度,也透露出茶道的“静”的思想内涵。3.2 正直廉洁的审美情操体现在宋代茶事绘画艺术之中,不仅突显出茶道精神和思想内涵,而且还流露出宋代民众的审美心态和审美情操。在茶事绘画艺术的推动和发展之下,逐渐对宋代民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这可以从《茗园赌市图》中的民间饮茶习俗中得知,由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栩栩如生的饮茶场景,并以“斗茶”为主题和素材,由宋代民众的衣着举止、面貌神态中可以体味宋代民众的审美观念。在文人骚客的茶事绘画艺术之中,从茶具器皿、饮茶习惯等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到宋代文人墨客的刚正廉洁的自喻象征,流露出宋代文人雅士借助于茶画抒发自己的情怀的人生价值观念,显露出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态和情感。4 结束语总而言之,宋代茶事绘画艺术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充分显示出宋代茶文化的特色和风俗,显现出宋代茶事绘画艺术在中国茶文化中的骄人地位和功用,在写实的宋代绘画艺术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茶事绘画之中的茶道精神和审美情操,体现出宋代淡泊、廉洁、追求生活情趣的思想内容,以其穷精技巧的绘画艺术向人们展示出独特的宋代茶文化内涵。参考文献:[1]余悦.中国茶文化与生活“四艺”的体现[J].农业考古,2012(5):95-108.[2]霍利琴.当代茶室的内空间环境精神层面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3]邱悦.明清吉祥纹样在茶室空间中的应用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 2012.[4]宋端.透过明代绘画作品反观饮茶环境的艺术设计[J].福建茶叶, 2016(4):104-105.[5]王燕.宋代斗茶的民俗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6]余悦,陈玲玲.唐宋茶诗哲理追求综论[J].农业考古,2010(5):153-170.[7]孙迟,师帅.探析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中意境的营造[J].设计,2015 (15):130-131.作者简介:李芳(1981-),女,陕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山水画研究、美术教学及研究。
元代茶曲创作与茶事生活研究
作者: 姚丽娜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事 元曲 生活 
描述: 中国茶文化发于神农,兴于唐,盛于宋,而到了元代,茶早已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在华夏土地上发展、传承了4700多年,其思想内涵与文化精髓,早已深深植入了炎华子孙的血液、思维中。而在唐宋两代,茶文化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经过这个时期,元代的茶文化已经相当成熟,在大量的元曲中,都能够窥探到中国茶文化与当时人民的茶事生活。元代茶曲是中国茶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其创作与当时人们的茶事生活,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发展,必然具有积极的作用。
全文:元代茶曲创作与茶事生活研究_姚丽娜.pdf
近现代经济制度下的茶产业出口贸易
作者: 马之巍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代经济制度 茶产业 出口贸易 
描述: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茶产业出口贸易日渐繁荣,此时,茶产业应该结合当前近现代经济制度情况,合理制定贸易措施,并优化产业结构,如此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茶产业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
全文:近现代经济制度下的茶产业出口贸易马之巍(中共汝州市委党校,河南汝州 467599)摘 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茶产业出口贸易日渐繁荣,此时,茶产业应该结合当前近现代经济制度情况,合理制定贸易措施,并优化产业结构,如此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茶产业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关键词:现代经济制度;茶产业;出口贸易在近代经济制度的影响下,茶产业贸易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其所面临的问题也更加严峻。研究近代经济体制下茶叶产品出口贸易情况,对促进我国茶产业贸易繁荣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1 近现代经济背景下茶业出口现状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路线呈现近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其主要是指在中国领导人的引领下,打造具备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路线,利用“一带一路”促进近现代经济发展,并以此产生辐射效果,带动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茶产业是以茶为主要经销对象,形成周边产业一体化的生产产业链,主营进出口贸易工作。茶产业充分响应国家号召,利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已成为中国茶的代表,出席众多国家间茶品交流会。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充分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将中国好茶推向世界。并利用贸易往来,将国际好茶引入中国市场,打造国际间的品牌联合,实现茶产业的合作互赢,为中国茶产业发展带来了近现代发展的新纪元。2 近现代经济背景下茶产业出口问题2.1 绿色贸易壁垒对茶产业的影响各国之间为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市场,为保证健康的公众生存环境会议在贸易往来其间设置相关的保护法规、规定限制、措施等,这就会对贸易往来产生一定的技术限制,产生进出口贸易壁垒。当前由于技术性限制,我国的茶叶出口检测设备、检测项目与欧盟日本等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欧盟、日本等出口国家在绿色贸易壁垒的保护下,减少或限制我国茶叶的出口量。对此,严重限制了我国的茶叶经济发展,因此茶叶贸易发展不仅要注意国内市场更要注意开拓广泛的国外市场,消除绿色贸易壁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见,绿色贸易壁垒成为我国茶叶出口的限制性因素,必须要利用打造精品化茶产业品牌来提升出口质量,促进茶叶“走出去”的顺利性。2.2 品牌力度薄弱,价格不一利用品牌化茶叶的营销模式构建,不仅提升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更增加茶产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实力,可增加消费者的品牌信赖心理,有利于拓宽茶产业的销售渠道,开拓新市场。但当前市场竞争中,茶品牌种类繁杂,质量良莠不齐,导致消费者购买心存余悸。品牌力度薄弱,难以形成良好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当前茶产业缺乏统一的价格标准管理,茶市场混乱,小众品牌难以发展、大众品牌抢占市场,价格昂贵,难以拓宽有效的销售渠道。部分茶产业为了提升在市场的竞争优势,忽略成本进行大幅度降价导致市场销售价格变化幅度较大。对此,应当以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消费规律、价格认知等结合竞争者的价格来合理控制茶产业的销售价格。2.3 各国茶文化不同,各国对茶叶需求不同当前不同国家受文化影响,对茶叶的认识不同,因此茶叶需求、茶饮习惯不同。如马来西亚部分地区,对于饮茶是要与吃肉骨相结合,其“肉骨茶”流行多年,饮茶是与油腻的肉骨相弥补的,选择清香淡雅的茶品种进行饮食,冲淡缓解吃肉骨带来的油腻,对此在进行茶产业贸易销售时,主要可采用福建的绿茶、乌龙茶、白茶等。在部分中东国家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也酷爱喝茶。其有禁酒的限制,因此饮茶便成为穆斯林日常所需的必备饮品。曾在1545年的《航海记集成》中记载,中国茶叶以消食的效果在欧洲各国开始盛行,更有“中国茶可治病”的美誉。甚至在欧洲皇室中大为流行,由此可见,中国茶在欧洲是广受欢迎并有传承历史的,因此对茶产业的发展有可借鉴的优势。茶产业可利用中国茶在欧洲的文化历史记载作为契机,拓宽现代经济的发展渠道。茶叶有同咖啡相同的提升醒脑功效,据有关记载显示,茶已成为国际上越来越受越受青睐的饮品,并有望成为主流饮品,因此中国茶产业要充分抓住机遇,利用“一带一路”促进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加强茶产业的贸易出口。3 在近现代经济倡议下提高茶产业对外贸易对策分析3.1 抓住近现代经济的机遇,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当前经济转变发展模式,重点强调转型合作的效果,为茶产业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在此情况下,茶产业的发展应当充分利用合作转型的模式,重视差异化的农副产业发展,将强农副产业的联合,利用“科技+创新”实现稳定化、规模化、安全化的茶产业联合发展模式。提升茶产量的生产质量为基础加速供给侧改革,利用现代化的销售模式,促进销量,转型升级茶产业,加强制造与营销。3.2 政府支持茶产业共同促进经济发展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其优势愈发明显,凭借经济性、生态性、文化性受到政府的广泛关注,更因为惠民性而受到大众的好评。政府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进行茶产业发展的保障与扶持。茶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发展可持续化,如政府引导下的商标规范化管理、政府支出下拍摄记录宣传片、更是定期举行茶叶博览会等,使得地区打造以茶为产业龙头的茶产业发展联盟,突破传统局限,利用营销共同体拓展新市场,利用“茶牌庄园”的效应提升品牌影响力,促进地区茶庄园的经济发展。3.3 近现代经济背景下茶业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打造品牌推广计划,利用品牌茶叶联动,提升茶产业经济的发展。品牌建设需要人才的支持、需要技术的支持更需要知识的支撑,因此,为了提升茶产业的竞争力,需要提升茶产业工作人员的品牌重视度,利用人才打造高级品牌,并根据茶产也的需求培养专业性的人才,打造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技术性专业人才,对此不仅要重视研发人员的专业性培养,还需要重视对基层人员的培训,重视文化训练、能力拓展、制度培训,并结合奖励机制提升员工的企业文化感,增强其对企业的向心力。以人才的培养促进茶叶贸易的交流,利用合理的政策制度,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茶叶贸易的有序开展。随着国家各个产业的联合,茶产业突破局限,逐渐与工业品相结合,产生了满足市场需求的茶食品、茶饮品、茶化妆品、茶保健品等,利用茶叶特性的各项消费品应用而生,扩大了茶叶的营销空间。在此情况下,茶产业因其独特的口感、良好的质感,在业内也取得较为良好的口碑,得到大众的认可。其生产透明化,既好喝又放心,以“赛珍珠”浓香型铁观音而闻名,深受各茶叶爱好者的喜爱。形成品牌联动效应,利用多品牌联合促进经济发展,加深多品牌在丝绸之路的经济带动效果。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以经销丝绸、茶叶、瓷器为贸易往来,并以此闻名中外,而在丝绸之路作为中国茶的代表与沿途国家进行经济往来。为推行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茶业曾在2013年就登上巴黎安溪铁观音营销舞台,2016年曾出席德国柏林的“闽茶海丝行”铁观音全球鉴赏会等,加速了茶业在国际舞台的传承,更将中国茶文化传递至国际舞台,更为中国茶叶寻找世界合作契机。结束语不论对国家还是对商业发展而言,抓住时机事半功倍,正如习主席曾说“智者谋善,不如当时。”时机的作用不言而喻,在茶叶行业也是如此,要抓住新世纪的机遇才能将茶叶推向更大的舞台与市场。新世纪以来,人们将茶叶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其影响力与受欢迎度可想而知,世界范围内有超过一半的国家地区将饮茶视为一种娱乐活动,通过茶产业可充分抓住机遇,利用时机,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用不同的茶叶出口策略,运用动态分析与实际调研,对以“丝绸之路”为基础的沿线国家进行针对性的茶产业营销,充分利用适销对路的策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促进成果共享,加强合作共赢。参考文献[1]彭梓泰,钟桢,赵颖.“一带一路”背景下贵州省茶叶出口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18(1):1-3+11.[2]苏越婷,林润兰,洪岳群,等.“一带一路”带动下茶产业对外贸易研究——以八马茶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3):32-34.[3]苏祝成.茶产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1.[4]陈淼芬,周跃斌.茶业会展经济与茶产业互促发展研究[J].广东茶业,2012(4):15-17.作者简介:马之巍(1978-),男,河南平舆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历史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近现代茶画的艺术境界分析
作者: 刘东阳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近现代茶画 特征 艺术内涵 艺术境界 
描述:茶画作为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意义。从本质上讲,茶画是以茶文化和茶生活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但意义和内涵又高于前两者。由此,想要更好的对茶画艺术加以利用和发扬,首要的问题就是对茶画艺术进行深入解读。就此,本文先从茶画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具体内容和相关涵义以及茶画艺术的特性特征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茶画艺术的价值和境界所至。
全文:近现代茶画的艺术境界分析刘东阳(宿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苏宿迁 223800)摘 要:茶画作为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意义。从本质上讲,茶画是以茶文化和茶生活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但意义和内涵又高于前两者。由此,想要更好的对茶画艺术加以利用和发扬,首要的问题就是对茶画艺术进行深入解读。就此,本文先从茶画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具体内容和相关涵义以及茶画艺术的特性特征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茶画艺术的价值和境界所至。关键词:近现代茶画;特征;艺术内涵;艺术境界通过对茶画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从中了解到我国文人的深刻思想内涵,进一步加深对文化精髓的了解。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茶文化在各个时期的特征都能通过茶画作品体现出来,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帝王,都非常钟爱茶饮。在明清年代,大量画家对茶画作品进行了绘制,创作出众多优秀的作品,其中很多作品都围绕文人隐士的隐逸自然生活状况进行了体现,表达出茶、画、人和自然的完美融合,表达出民族传统茶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内涵,体现出茶文化的审美艺术。通过对近现代茶画的艺术境界进行分析,能够深刻的领悟到茶画艺术的魅力及特点,对推动其发展有很大的帮助。1 近现代茶画的艺术内涵茶是展现茶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极具艺术价值和人文情怀。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在唐朝时期,中国茶文化的繁荣程度达到鼎盛,明代中国茶文化进一步普及成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文化艺术形式。中国古人注重追求心神俱净,陶冶情操,从而在心境上实现超脱,以此作为具有独特个性标签的精神品格。明朝时期,政府长期施行政治高压政策,文人墨客们随性将自己远大的抱负寄托给大自然,这一时期道家思想成为明朝文人所推崇的精神指引。此外,画家也将对作画方式进行了创新,在画作中融入茶文化元素,使这一时期的画作蕴含了茶文化的独特内涵,同时也让通过茶画展示了中国茶文化演变的历史脉络。据史料记载,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茶文化的发展也从侧面凸显了茶具的变迁,并因此推动饮茶文化的发展,因此在茶文化演变的过程中,茶具的设计以及材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我国艺术作品也较多对茶具进行了描述,足以体现茶文化的重要影响力,也显示了茶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现代文明拓展了大众兴趣爱好,在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下,静心品茗不适用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这为城市茶馆的兴趣创造了必要条件,相应地,茶具的设计以及使用呈现出更加简约的发展方向,因此饮茶逐渐成为适用于普通大众的生活方式。而近代大家对茶的描写也与古代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饮茶本身,饮茶的象征意义已经成为茶文化的重要标签之一,而对茶文化进行技术性探讨也在逐渐削弱。然而茶文化的内涵以及人文情怀并未因现代文明的冲击而有所消退,无论是文人还是艺术家仍然坚守茶文化,对其而言,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开始具有时代性,但茶的内涵从未改变。2 传统茶画艺术的艺术特征分析在我国近现代时期,茶文化主要通过茶画艺术进行展示,除了艺术范畴的探讨外,茶画更体现了茶文化的独特内涵。茶文化在我国文化体现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对于艺术创造而言,茶文化体现的是情感融入,这是推动茶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2]。由此可见,理解茶画艺术需要建立在沟通情感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拓展对茶的认知边界。同时,还需充分建构茶画艺术赏析体系,从其实用价值出发,探究以及梳理科学的艺术思维,这样才是传承茶画艺术的重要价值。近些年来,茶画艺术作为我国茶文化的主要内容,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茶画是展现给人们的一种直观的、可见可触的实感物质,但蕴藏在其背后的内涵表达才是精华所在。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具体所指的文化内涵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这里面更深层次蕴含的情感体验和思想精华在不断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和完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茶画艺术作品要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那么创作者首先就要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来进行创作。所以这也引导大众通过茶、茶文化和茶画的激励和促进下,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艺术操守,在更加纯粹、健康和美好的价值观念的指引下不断为茶画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贡献力量。3 近现代茶画的艺术境界分析通过分析当代艺术创作的发展状况,其内生动力存在严重的不足状况,而且也缺乏一定的影响力。基于整体的角度来看,虽然现代艺术的冲击力较强,而在发展及传递当代艺术的过程中,很少能够涉及到文化理念,这就大大了影响了艺术价值思维的体现和表达。因为茶事具有独特的清雅意境,同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喜爱山水,喜爱宁静的感情非常吻合,这同传统文人雅士有很大的关联性。茶画艺术的特点非常明显,蕴含的内涵也极为深刻,能够将人文思想、艺术共性、系统精神理念完整的体现出来。所以在推动当代艺术发展时,尤其要注意合理运用茶画艺术,这样就能够将当代艺术精神化思维、理念表达出来[3]。全面发展茶画艺术时,当进行艺术创作时,应特别强调情感思想的阐释,这样就能够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也能够凸显出个性化的特征。在明确茶画的绘画理念的基础上,需要将茶饮作为一种媒介和中间体,实现哲理、内心情感的互通和融合。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植物,而且由其引出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净化心灵、给人慰藉的功能,在这种特殊的情感下仿佛使人置身于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构建出深远、宁静的意境中。人们在饮茶的同时,可以进行心灵层面的沟通和谈话。自古以来,茶以及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标签之一,而茶文化背后的深刻内涵和艺术境界也在不断进行发展和衍变。通过分析近现代茶画的艺术境界,可以借助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对艺术创作机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整合,并对茶画作品的艺术体现方法进行研究,探析其深层的意象和所蕴含的情感,由此可以有效促进艺术的创新性进步,也能够准确的领悟到茶画境界。宋代整体呈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修身养性、健强励志的社会风气,而宋代的文学修养和书画艺术也具有独特的美学理念,在中国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宋代茶画艺术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中酝酿出来的,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境界。众所周知,品茶是一个落口苦回味甘的过程。所以宋代根据国家发展历程和人生体验,感悟出的“先苦后甜、励精图治、难而勇攀终得胜”道理与品茶是一样的。在这种通感和悟性下,茶文化蕴含着勤勉、奋进、自然、情趣、道德、神韵、国家和友谊等。由此,宋代人的这种追求极致、超凡脱俗、寻求自我、物我两空的状态表现在茶文化中便是自然地事情了。于是人们开始在茶画中寄托自我情趣、抒发个人情怀、享受自然神韵,并且将品茶味与自身情感融为一体创作出无数优秀的茶画艺术作品[4]。基于对茶的喜爱和茶文化的追求,人们不断将自我意志表现于改变茶具、更变茶名等等,力图使得所有与茶以及茶文化相关的事物都蕴含无限的美感,这也进一步督促着茶画艺术不断提升境界和创作技术。结论从近现代的一些有关茶文化的艺术品中可以得知,茶文化也不再受限于表达某种抱负和情怀,茶的内涵和引申性更加广泛。作为茶文化的显著代表,茶画成为我国珍贵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为后人进行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充足的历史资料,极具我国文化艺术魅力。在当代艺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近现代茶画艺术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蕴含了传统茶画艺术的精神理念,还兼具引导作用,彰显出人文价值,在当代艺术创作作品中有效的整合上述特征及功能,对于融入运用茶画艺术有极大的帮助。基于理性角度而言,应基于整体角度,结合时代发展状况,将不同的艺术思维、情感等综合性地贯彻到艺术创作工作中,这样才能够有效推动艺术发展。参考文献[1]刘军丽.明代吴中文人茶画创作与艺术境界探析 [J].农业考古.2012(05).[2]夏樾.茶文化对明代文人画家的影响[J].美与时代(中).2011(12).[3]朱自振.中国古代茶书集成[M].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4]朱郁华.无茶不文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作者简介:刘东阳(1993-),女,江苏沭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油画)。
苏轼茶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格律、音韵及文化
作者: 尹绪彪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轼 茶诗 语言美 意境美 格律 音韵 文化 
描述:本文赏析了《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望江南·超然台作》等几首苏轼的茶诗,分析了苏轼茶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格律、音韵及文化,从而感悟茶诗中传达的情怀。
全文:苏轼茶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格律、音韵及文化尹绪彪(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广汉 618307)摘 要:本文赏析了《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望江南·超然台作》等几首苏轼的茶诗,分析了苏轼茶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格律、音韵及文化,从而感悟茶诗中传达的情怀。关键词:苏轼;茶诗;语言美;意境美;格律;音韵;文化苏轼又被称为苏东坡,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在诗词方面,苏东坡取得了重大成就,有人评价苏轼,认为他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推动了文体的进步和发展。苏东坡的词作突破了传统词作“艳科”的格局和特点,使词从音乐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一种单独的抒情文学体例,促进了词作的创新。通过对苏轼诗词的研究,可以明显看出,苏轼的诗词具有寓情于景、寓情于茶的特点。苏轼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懂得生活的艺术家。随着北宋茶文化的盛行和饮茶风气的普及,苏轼生活的年代大家以饮茶为时尚,尤其在苏东坡的心中,他认为茶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品格,可以清心静气、忘忧怡情,更可以在品茶的过程中品悟人生。1 苏轼茶诗赏析本章对苏东坡的两首茶诗:《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望江南·超然台作》进行原文展示和赏析,从两首茶诗中感悟苏东坡的语言美与意境美。1.1 《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原文: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翻译:已经下过好几次春雨了,昨夜的一声雷结束了这场连绵的春雨,唤醒了沉睡着的万千茶树。茶树争相长出了鲜嫩的茶芽,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致,建溪的春色占据了第一位。采取这茶树枝梢上的如雀舌般鲜嫩的茶芽,将茶芽带着天地玉露和云雾烟气一同碾压捣碎,按压成紫色的茶饼。轻轻掰下几块茶叶,将其放入黄金碾中轻轻碾碎,只见空气中弥漫着绿色的烟雾颗粒,十分优美。陈年的龙团茶,才是真正的青凤髓茶,给我煮上一壶好茶。一口饮下兔毫盏里的美味茶汤,马上感觉齿颊之间回甘强烈。使我的好友青州从事精神百倍,困乏疲劳全无。感觉自己两腋习习风生,要飞到蓬莱山去了[1]。1.2 《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翻译:春天还没有过去,感到细细的微风,把柳枝吹的稍有倾斜,随着微风翩翩起舞。我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2]。2 苏轼茶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格律与音韵苏东坡的茶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一方面,从上文两首苏东坡茶诗中可以看到,他用词准确,营造了美好的意境,另一方面,苏东坡的诗词是从音乐基础上分离出来的,因此苏东坡的茶诗带有音乐独有的韵律感,使茶诗像音乐一样具有魅力。2.1 苏轼茶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格律我们以苏东坡《望江南·超然台作》一词为例,词的上片,主要侧重于以景衬哀,从作者苏东坡的用词当中,读者可以体会到望江南的情感,文中的春花春水既与新茶相呼应,又增加了诗词的美感,进一步引出下片思乡之情。从这篇词的格律中,可以体会到苏东坡苦闷的情绪,上片以烟雨暗千家作为结尾,实现了格律上的对仗工整,也运用了色彩的杜比,用明暗相交的写作手法突出了春天的时间变幻。《望江南·超然台作》的下片侧重于触景生情,与前文相呼应,词中的酒醒却咨嗟一句,交代了时间,是清明前后,而这一时节正是饮茶的季节,所谓清明茶是新茶,正是此时。茶的运用,在这篇词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品茶过程中勾起了作者苏东坡对故乡的相思之情,二是,作者苏东坡通过新火试新茶来自我调节、宁心静气,隐含作者寄情于茶的忧闷情绪。茶在此文中的应用,既贴切又应景,体现了词的格律,即春未老、诗酒趁年华的洒脱超然格调,这一境界既是苏东坡内心的写实,也是苏东坡在密州时对故乡生活还念的超然[3]。2.2 苏轼茶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音韵苏东坡的茶诗,除了上文赏析的两首外,还有人们所熟知的《汲江煎茶》、《西江月》也是了解苏东坡茶诗和茶文化的入门诗:《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杨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西江月》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口汤发雪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这两首诗歌是苏东坡专门为茶所做,《汲江煎茶》表达了煮茶品茶的步骤,《西江月》则写出了茶叶的幽香。从音韵的角度来品评这两首诗,最显著的特点是平仄平仄的韵律感,句与句之间的押韵,让人读起来是一种享受,如《西江月》的“泉”“ 苑”“ 圆”“ 面”发“uan”的音,《汲江煎茶》的“清”“瓶”“声”“更”,都是非常完美的押韵。可以说,苏轼在诗词与音韵的结合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4],例如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就是应用了苏轼的《水调歌头》配以现代乐曲。将韵律感带到茶诗中,有利于营造有关茶叶的画面感,使读者朗读时仿佛置身情境中,也由于这种音韵美,使茶诗经久流传,成为人们口中传唱的经典。3 苏轼茶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诗词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中国的诗词文化渊源留长,尤其在唐宋时期,是诗词创作的黄金时期,涌现了当代人所熟悉的唐宋八大家,这些诗词是中华文化灿烂的体现,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从诗词当中,能够体会到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优越感。茶诗,是作者寓情于诗、借茶抒情的作品,宋朝人对茶叶的热爱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原因在于茶叶具有独特的功效:凝神、养生、降脂等,还在于茶叶体现的品格:淡泊名利、历久弥新。本文主要欣赏了苏轼的茶诗,在苏轼的茶诗中感悟诗词文化与茶文化的精髓。以《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为例,词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的过程,使整首词情趣盎然,词的上片将地点设定在福建建溪,那里也是北宋时重要的种茶基地,那里的茶叶吐露芬芳、蓬勃生长,在春日里尤其抢眼,体现了茶叶勃勃生机的生命力,作者采摘下春茶的嫩芽,混合着露水进行鞣制,结成一团团如紫云般美丽的茶饼,再将其碾开,绿色的茶末便飘散出来了。这体现了茶叶的可塑性,从嫩芽到茶饼,是成熟的过程,是沉淀的过程,是茶叶能够具有悠扬回甘的关键所在。从这首词的上片中,我们能够从字里行间感觉到采茶制茶的乐趣,即使身为前往,却已心向往之,这就是中国诗词文化、语言魅力的所在,也是茶文化的传播[5]。词的下片主要侧重描写了点茶和品茶,“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都是苏轼对茶的称呼。从作者的用词上,可以看出苏东坡豪放的性格,一壶好茶呈上来,苏东坡端起茶盏,轻轻抿一口茶,那种美好的茶香立刻在舌尖山回荡,久久不散,茶叶沁人心脾的味道不仅能够令人心情愉悦,还能梳理人们繁乱的思绪,这让词人禁不住感叹:我从睡梦中清醒,因为这飘香的茶叶,帮助我战胜了百万睡魔,我好像长上了翅膀,飞上蓬莱仙境了。总而言之,苏轼的茶诗使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在欣赏茶诗的同时,既能感受到词语的美妙,也能领略茶文化的魅力。4 结语综上所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茶的见解很深刻,无论是对茶叶本身还是水质、器具等,都有研究。苏东坡发挥他文学上的特长,创作了茶诗,除了文中列举的几首,还有《安国寺寻春》、《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汲江煎茶》、《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等广闻人知,苏东坡是文学家、书法家,实际上,更是一位资深的茶人,我们可以从苏轼的茶诗中,进一步感悟诗词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参考文献[1]李晋文,王登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茶诗赏析[J].广东茶业,2010(3):16-17.[2]钱时霖.茶诗谈趣(四)——苏东坡茶诗赏析[J].茶叶机械杂志,1995(3).[3]刘岳耘.苏轼茶诗的文化品格(上)[J].茶叶,2016(3):170-174.[4]陈文慧,朵云峰.苏东坡《七绝一首》茶诗文化负载词英文转换解读[J].昆明学院学报,2015(5):132-136.[5]刘思龙.咏茶诗赏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7(5):460-461.作者简介:尹绪彪(1986-),男,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