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文档(9)
期刊(6)
按栏目分组
茶史 (7)
器物 (5)
艺文 (3)
按年份分组
2019(9)
2018(3)
2017(1)
2012(1)
2010(1)
按来源分组
其它(9)
《农业考古》(1)
《福建茶叶》(1)
《福建茶叶》 (1)
《剑南文学》(1)
《中国食品》 (1)
《人民周刊》(1)
相关搜索词
宋代茶文化与丝路精神
作者: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 林 治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pdf  宋代  丝路  茶文化  精神 
描述:宋代茶文化与丝路精神_林治.pdf
全文:宋代茶文化与丝路精神_林治.pdf
宋代的饮茶风尚
作者: 梅玉荣  来源:《人民周刊》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茶 风尚 宋代 《都城纪胜》 品茗 酒 
描述:耐得翁在《都城纪胜》里记录:"凡四司六局人只应惯熟,便省宾主一半力,故常谚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许戾家。"四种雅好,既各有讲究与仪规,又紧密相连,祭祀有茶酒并进的仪式,生活中的品茗则无香不幽,无花不雅。素手焚香,青烟袅袅缭绕之际,细品香茗,而观古今妙手之丹青,四季更迭之花卉,自有一番清雅。花、香、画、茶当然都不是宋人的创造,但却是由宋人赋予了雅的品质。宋人从这些本来属于日常生活的
全文:宋代的饮茶风尚梅玉荣耐得翁在《都城纪胜》里记录:“凡四司六局人只应惯熟,便省宾主一半力,故常谚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许戾家。”四种雅好,既各有讲究与仪规,又紧密相连,祭祀有茶酒并进的仪式,生活中的品茗则无香不幽,无花不雅。素手焚香,青烟袅袅缭绕之际,细品香茗,而观古今妙手之丹青,四季更迭之花卉,自有一番清雅。花、香、画、茶当然都不是宋人的创造,但却是由宋人赋予了雅的品质。宋人从这些本来属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并且因此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基调。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又平凡朴素。它在儒,在道,在禅;在宫廷雅室,在民间市井,也在草庐柴舍。对茶的认识与热爱,源于对生命本体和大自然的认识与热爱,同时也是宁静清雅的追求和达观的生活态度。茶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不温不火,像谦谦君子,也像从容恬淡的智者,几乎包含着中国文化的全部精神本质。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然而经济上却不及宋代富庶。宋代经济的发达是中国历史之最,因此当时的人们便有条件享受物质,品赏生活,培养情趣,像酒宴投壶、男子簪花、饮茶品茶、烟波垂钓、美瓷收藏等都是文人雅士们闲适助兴的玩法。其中,饮茶品茶,别有意味。嗜茶风习:寒夜客来茶当酒宋时,茶是天下通行的饮品,上至帝王之尊,下至寻常百姓,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不能缺了它:“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一盏在手,这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的妙处,宋人早已领略,因而也便有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诗意时光。北宋,从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历代皇帝都有嗜茶之好。因此,各地贡茶越做越精,民间斗茶之风愈演愈烈。北宋诸王纳妃的礼品中除羊、酒、彩帛之类外,还要有“茗百斤”。而后来民间订婚行“下茶礼”即由此而来。由于嗜茶,赵匡胤执政时还常常光顾开封街头的茶坊、茶肆。据说,他有次逛到寺东门大街“丁家素茶”店内,一时品得高兴,竟将宫中收藏的三国著名画家曹不兴的画亲赐给店主。店家获此宝物后喜极而泣,恭敬地悬挂于店中。开封城内的茶坊、茶肆争相效仿,从此就有了店中悬挂字画的风俗。琴棋书画皆精通的宋徽宗赵佶痴迷茶叶,并颇有研究心得,堪称茶学大师。他针对宋朝茶叶发展情况,专门写了一本茶学著作《大观茶论》,结合宋代的茶事变革,详述茶树种植、茶叶采制、茶品鉴别,尤其以《点茶》一文见解独特。他认为绿茶是茶中之精品,无与伦比,提出“阴阳相济,则茶之滋长得其宜”的观点。他对采茶有详细分析,如“撷茶以黎明,见日则止”“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二旗为次之,余斯为下”“茶工作于惊蛰,尤以得天时为急”等。这本书不仅大大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使宋代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时期,而且也让宋徽宗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立书著作的皇帝。北宋末年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书中记载,当时的开封城,凡闹市和居民集中之地,茶坊鳞次栉比,而且大多如朱雀门外一带那样全天经营的茶坊,从早开到晚,至夜市结束才关。如:“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归曹门街,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从中可知,当时除白天营业的茶坊以外,还有一种专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坊。在名著《水浒传》里,有专为公人候时、办事的衙门前茶坊,有小镇闲坐的茶坊,也有王婆专门说媒拉纤的茶坊。茶坊中,有闲来无事会茶聊天的,有打发时光等待上班办公的,也有刺探各类情报的外国和本国的间谍分子。可见,茶坊是吏、卒、工、商各色人等的主要聚会场所,品人生百味,纳世间万象。品茶方式:今年斗品充贡茶北宋旷世奇才苏轼《咏茶》诗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展现的便是斗茶盛事。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斗茶,也叫“茗战”,或十几人,或五六人,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还有店铺的老板,像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类似于今天街头巷尾的“棋战”,过往行人可以集体品评参赛人茶品的优劣和烹茶技艺。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也是斗茶的好场所。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北宋的“龙团凤饼”是饼茶的巅峰之作,而“点茶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直至今天也是最令日本茶道艳羡和仰止的冲茶艺术。点茶,就是把团茶碾碎,滚水冲下去,用力搅拌,使茶与水融为一体,然后趁热喝下去。注意,这个时候,茶末的好坏、搅拌的均匀度就直接影响到茶汤的品相与口感了。如果茶与汤不分离,并且跟茶盏如乳胶状咬合在一起,就叫“咬盏”,是最高等级的茶汤。传为南宋画家刘松年所绘的《十八学士图》,再现的正是宋代人点茶的场景:园林中的方桌旁,围站着几位学士,或俯首凝视,或捻须侧目,众人的目光都齐集于中间这位文士手上。只见他左手扶盏,右手执一长条形物件,在盏中搅动,桌旁还有一位用执壶往盏中添水的侍从。更远处的两位童子,一位在查看炭火上烧水的执壶,另一位则转动手中的磨盘,似乎在磨着什么。还有更高级的玩法,流行于宋代的茶饮技法——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即在茶饮上作画,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茶道,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或图像。具体做法有十几个步骤,大概意思是将茶叶磨成细粉后,加入盏中以少量的水调成膏状,形成丰富泡沫后,再以专业器具在上面作画,形成极具中国画风的朦胧意境,其效果与如今所流行的咖啡拉花、雕花有相似之处。茶诗茶韵:从来佳茗似佳人茶风之盛自然激发了诗人的灵感,从而催生了不胜枚举的茶诗。从这些茶诗里,不仅能设身处地感受当时情景,品味诗人情趣,还能从中获得丰富长久的精神回味。苏轼在《汲江煎茶》中写道:“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诗语生动传神,写及取水、烹煮、观形、品茶、感悟,字里行间辞采飞扬,形神兼备,畅快洞达,岂不是品茶如品人生?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一诗中所比“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极尽风雅,端的是锦心绣口,字浅意深,令人回味绵长。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有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大意为,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彼时情景如在眼前,诗人临窗写字、品茶,可谓情趣满满,读之有味,思之有感。林逋的《茶》诗:“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诗中由茶及人,由今及古,含意深远。至于曾巩《尝新茶》中的句子“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则让人怡神醒脑,对草木更生敬畏之心。诗因时而感,因人而异,在词人李清照的笔下,茶也有了些伤感之意。如她所写“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又道“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诗意因她“病起萧萧两鬓华”而添悲情,与年轻时她与丈夫赵明诚的“赌书泼茶”的欢情,形成鲜明反差。茶是国饮,亦是国粹,茶香飘扬千年,茶韵流传百代。茶中乾坤大,杯里日月长,我们如何在茶的哺育下,品出她的万种风情?不妨重新学习宋人风致,温习恭谦敬让的传统,传承厚重的饮茶风尚,让中国文化飘逸着永不泯灭的茶香。
为何宋代文人喜欢静静地饮茶
作者: 陈浩  来源:《中国食品》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文人 寄情山水 兴盛时期 北斋雨后 审美愉悦 陆游 即惠山煮茶 双井茶 文彦博 大明水 
描述: 宋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兴盛时期,相较于唐朝,宋代文人更喜欢在自然环境中安静地饮茶,其实这和他们“避世”的心态有关系。那么宋代文人的饮茶之“静”是如何体现的?环境之静环境是影响和决定饮茶心情的一大
全文:为何宋代文人喜欢静静地饮茶文 陈浩宋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兴盛时期,相较于唐朝,宋代文人更喜欢在自然环境中安静地饮茶,其实这和他们“避世”的心态有关系。那么宋代文人的饮茶之“静”是如何体现的?环境之静环境是影响和决定饮茶心情的一大因素,文人们总是力求在幽静雅致的环境中饮茶。他们寄情山水的同时啜饮香茗,既能欣赏风景,又能洗涤心灵,得到双重的审美愉悦。比如树荫之下,清净自在。陆游《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其二〉》:“旋置风炉清樾下,他年奇事记三人。”或在竹林中,清幽高雅。陆游《喜得建茶》:“故应不负朋游意,自挈风炉竹下来。”邹浩《同长卿梅下饮茶》云:“不置一杯酒,惟煎两碗茶。须知高意别,用此对梅花。”文彦博在《和公仪湖上烹蒙顶新茶作》中写道:“蒙顶露芽春味美,湖头月馆夜吟清。”或者于亭轩小饮,亭轩大多都是依山傍水而建,不失为品茗佳处。文同《北斋雨后》:“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杨万里《舟泊吴江》:“自汲淞江桥下水,垂虹亭上试新茶。”甚至泉边溪上,都可为之一饮。韦骧《和山行回坐临清桥啜茶》:“云回处引笙箫,疑向春宵度鹊桥。桥上茗杯烹白雪,枯肠搜遍俗缘消。”对于宋代文人来说,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使他们更懂得如何找到平衡的位置,这就涉及饮茶状态的第二个方面——心态。心态之静除环境静外,能够体会茶之真谛的,就是品茶人的心态之静。老子曾说:“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孔子也主静:“智者动,仁者静。”庄子同样提到:“圣人之心静平。”在中国古代哲人眼中,静是内在特质,是人的主观心境的表现。蔡襄《即惠山煮茶》:“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在物两称绝,于予独得趣。鲜香筹下云,甘滑杯中露。当能变俗骨,岂特湔尘虑。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欧阳修《双井茶》:“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龙须三日夸。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室不随时变易。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欧阳修一生爱茶,他曾参与茶法改革,起草《通商茶法诏》,还专门撰文论述煮茶用水的《大明水记》。但由于支持范仲淹政治革新,被守旧派排挤,后又与王安石政见不合,故而辞官隐退。宋代文人较之前代更加注重内心的素养,尤其和唐代士人相比较,他们的思想成熟、深沉,情感含蓄、复杂,宋代文化从整体上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内敛深沉的特征。因此,宋代的茶文化也总体呈现出深沉内敛、动中求静的特征。
宋代饮茶方式对陶瓷茶具的影响
作者: 徐凯  来源:《剑南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具  宋代  陶瓷  方式  造型 
描述:宋代饮茶方式对陶瓷茶具的影响徐凯鲁迅美术学院辽宁大连116650摘要:宋代是以点茶和斗茶为特色的品饮方式,今天我们研究中国宋代的品饮方式和陶瓷茶具造型,目的是在于了解宋代饮茶文化和结识宋瓷茶具造型的审美特征及其深层内涵,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关键词:饮茶方式;斗茶;陶瓷茶具;我国饮茶习俗历史悠久,以其
全文:宋代饮茶方式对陶瓷茶具的影响徐 凯鲁迅美术学院 辽宁大连 116650摘 要:宋代是以点茶和斗茶为特色的品饮方式,今天我们研究中国宋代的品饮方式和陶瓷茶具造型,目的是在于了解宋代饮茶文化和结识宋瓷茶具造型的审美特征及其深层内涵,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关键词:饮茶方式;斗茶;陶瓷茶具;我国饮茶习俗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当回顾饮茶的发展史时,我们会发现最优雅,最讲究的饮茶方式,当属宋代。宋代是抑武扬文的时代,以程朱理学为主导的审美取向。世人重视文化,注重修养,以文人为导向的社会对文化和品位的追求就形成了以点茶和斗茶为特色的宋代品饮方式。与宋代点茶和斗茶的品饮方式相对应,在品饮中讲求色、香、味、形俱全,饮茶需要一系列能充分发挥茶叶特质的器具,宋代的茶具也随着发展而发展。陆羽的《茶经》把采茶,加工茶的称为茶具。泡茶,饮茶称为茶器。宋代将两者合二为一,把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可以说中国的陶瓷茶具是中国茶文化、陶瓷文化和器具文化的结晶。点茶其实在晚唐就已经出现,但到了宋代就形成了主流的品饮方式。宋人仍延用茶饼品茶,宋代的茶饼制作较唐代更加精细,当时的贡茶苑设在福建的建瓯凤凰山一带,所谓的“龙团凤饼”就是当时专供皇室宫廷食用的。茶饼制作愈加精细,品饮方式就更加讲究。宋代风行的“斗茶”时尚使品饮方式和器具改变,首先作为饮茶的碗改为盏,“盏色贵为青黑”,认为黑釉茶盏才能反映出茶汤的色泽。这是因为宋人衡量斗茶的标准:一是看茶汤的色泽和均匀程度,以汤花色泽鲜白,茶面细碎均匀为佳;二是看盏内沿与汤茶相接处有无水痕,即“著盏无水痕”为上。以汤花保持时间长,紧贴盏沿不退为胜。宋代的代表性茶具主要有:茶筅、汤瓶、茶盏,三者为点茶必需用具。汤瓶是点茶注汤用具,据《大观茶论》记载:“瓶宜金银,大小之别,惟所裁给。注汤害利,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若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末欲圆小而俊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而不滴沥,则汤面不破。”可见汤瓶的重要性。茶筅是一种调茶工具,茶筅搅开使茶粉受水均匀,再冲入适量的凉水,然后快速地用茶筅搅拌起泡。泡沫浮于汤面,以茶汤颜色鲜白和茶沫停留时间长为茶技高超的标准。茶盏以福建建窑的茶盏最为著名,一为釉面颜色为黑,黑色器具因“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成为当时茶具中的珍品。。二为造型和厚胎。因其黑釉盏的胎体较一般胎体厚,则不容易冷却,建盏的造型,以敛口和敞口的两种为多,其盏壁都很深,盏底深有利于发茶;盏底宽便于使用茶筅时击拂起泡。正因为诸多优点,黑釉建盏得到宋皇室的偏爱,而成为皇室御用品。宋代审安老人所作的《茶具图赞》可与唐代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所列的茶具媲美。他对宋代典型茶具作了详细分门 ,为我们了解宋代的典型茶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中国的陶瓷发展到宋代,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宋人强调的是表现自然韵味,追求自然美,造型以简约见长,多有朴实无华之感,排斥理性化的特征和纯理性的几何形式。加之斗茶活动的风行,使茶饮器具得到大力发展,以五大名窑汝窑、定窑、官窑、哥窑、钧窑生产的茶具,奠定了宋代陶瓷茶具在艺术上空前绝后的地位。宋代沿用唐代命名方式,以所属地而命名窑场,因汝窑宋代时属汝州,而命汝窑。汝窑为宫廷生产大量生活器具和陈设器,但因汝窑生产时间短,加之战乱,所以留存下来的汝窑茶具非常少。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盏托,釉色俗称“雨过天青”,造型优雅,堪称宋瓷茶具之魁。定窑位于今河北曲阳县,因宋时属定州而得名,宋代以生产白瓷著名,瓷器胎质洁白细腻,造型规整纤巧,以白釉刻、划花、和印花为主要装饰手段,传世的和出土的定窑器具中,茶具也大量存在,茶具以碗、盏、盏托以及执壶为主,其中紫定盏托和黑定敞口碗为标准茶具。宋代官窑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北宋官窑至今尚未发现,而南宋官窑位于今杭州附近,先后成立了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陶瓷釉色主要有粉青、米黄、月白和油灰,釉面上的裂纹原来是残次品,后因主观审美改变,而成为了别具一格的装饰手段,名噪一时。官窑瓷器底足为铁褐色,而口部显紫色,称谓“紫口铁足”。其主要器型有碗,盏,盏托,瓶等,茶具中官窑的青釉盏托最为引人注目。钧窑位于河南禹县均台一带,因属均州,故称为钧窑。釉色以天青、月白、海棠红为最,质地优良,制作精细。造型端庄古朴,釉质肥腻,有明显的乳浊光。钧窑生产多为陈设器具,茶具较少。钧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通过窑变形成各种自然、神妙的图画,有“自古钧窑无双”只说。诗人用“夕阳紫翠忽成岚”来形容钧窑釉色的丰富绚丽。哥窑因其窑址至今尚未发现,所以有传世哥窑之称,其釉色与龙泉窑所产相似,以仿古代青铜器造型为主,同时也有碗、盘、洗之类,也有少量茶具制品。釉色灰青、月白、深灰、米黄等。宋代陶瓷生产无论从质量和数量都达到了历史顶峰,除了五大名窑外,南北方的民窑也生产了大量的民用陶瓷,主要针对日常生活需要,茶具亦包括其中。均以执壶茶盏和盏托为主。以福建建窑黑釉盏最为著名,其次是龙泉窑的茶盏。湖田窑的影青茶盏,以及江西吉州窑,河北磁州窑,陕西耀州窑等地也有黑色盏出产,供人们斗茶使用。一件器物的诞生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然反映人的主观意识。我国宋代陶瓷茶具的意蕴美受儒家思想、道家精神长期影响,且与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相一致的,都是内在的,而不是外表的。其深层次的内涵是更重视创造富于感性的精神世界。宋代陶瓷茶具表达了宋人观念,情绪和思想,也表现了宋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思想。茶与茶具同源,不可分割,宋人利用茶盏斗茶的方式不仅是对茶文化内涵的认识,从某个角度而言也说明了宋人对于艺术的需求,满足实用功能之外借用茶具抒发了深层次的审美情感。今天我们研究中国宋代的陶瓷茶具造型,目的是在于了解宋代饮茶文化和结识宋瓷茶具造型的审美特征及其深层内涵,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参考文献:[1] 赵佶.大观茶论[M].宋代.[2] 马驰、李剑敏.中国名窑地图[M].出版地:上海,出版年份:2005.作者简介:徐凯,男,鲁迅美术学院教师,职称: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陶瓷艺术研究
宋代茶事绘画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 董龄烨, 杨思佳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茶事绘画 文化内涵 
描述: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纵观茶文化的发展,宋代可以说是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平民百姓、文人墨客还是达官贵人,"喝茶"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此过程中茶事绘画、茶叶加工工艺等都得以呈现出更大的吸引力和魅力
全文:宋代茶事绘画及其文化内涵董龄烨,杨思佳(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41)摘 要: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纵观茶文化的发展,宋代可以说是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平民百姓、文人墨客还是达官贵人,“喝茶”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此过程中茶事绘画、茶叶加工工艺等都得以呈现出更大的吸引力和魅力。就宋代茶事绘画艺术而言,许多作品在绘画技艺、风格、主题等方面各自有其特色,其中茶文化与绘画的融合更是引人注目,且茶画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关于宋代茶事绘画及其文化内涵,本文将结合宋代茶画作品及其兴盛的背景,具体分析茶事绘画当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关键词:宋代;茶事绘画;文化内涵引言谈及宋代,宋词、对外贸易、文人墨客、皇帝等等都有值得述说之处。而在当时特定的背景之下,宋代的茶文化犹如另一颗璀璨的明珠。百姓之间、文人之间煮茶、品茶、斗茶的乐趣,绘画者则通过绘画创作还原这些乐趣,无论是品茶还是绘画也都逐渐形成了宋代茶文化当中的重要部分[1]。欣赏宋代茶事绘画作品,也不难品出其中的“美”与乐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陶冶人情操的效果不可忽视。就宋代茶事绘画及其文化内涵而言,有许多值得分析的地方。1 宋代茶事绘画作品及类型自唐代中后期开始,饮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饮食行为,饮茶习俗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针对饮茶这一平常的饮食行为,其入诗、入画也逐渐变得非常常见,甚至以诗、画的形式逐渐散发出更引人注目的光芒与魅力。而茶事作为宋代绘画创作的一种题材,其作品众多。著名的作品如《萧翼赚兰亭序》、《烹茶仕女图》等等,带给人的是生动且极具美感的感触。从宋代关于“茶”这一主题的绘画作品及类型来看,具体有如下几种:1.1 朝堂皇室茶事绘画在朝堂皇室的茶事绘画当中,宋徽宗可以作为代表人物,其精于茶艺,并且常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宋徽宗的《文会图》就充分展现了当时以茶为主要饮品的文人聚会场景。《文会图》当中共二十个人物,文人神态举止各有不同,或举杯品饮,或相互交谈,或凝神思索等;整个画面当中还画有山石、翠竹等,环境十分优美;在画面的正中间,则巨大的桌案,果品、杯盏丰富。《文会图》中涉及到的茶事,则主要表现为煮茶、烹茶、分茶,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茶瓶、茶碗、茶托、茶炉等茶具。《文会图》的画工十分精湛,且画人拟物十分谨细,绘画的整个场面非常热烈。1.2 先贤高士茶事绘画在宋代茶事绘画当中,以先贤高士为主角的茶画,刘松年是典型的代表画家。刘松年非常擅长画人物画,并且其一生的绘画创作中,人物和茶是两大绘画的主题,如他的《斗茶图》、《撵茶图》等,在茶事绘画中的人物有隐逸高士,也有“小人物”,每一幅画作传递出来的感受与生活贴近。以《撵茶图》为例,这幅画的构图以左右两个部分展开,左边两人右边三人,左上角是有几枝高大的芭蕉树,树下是高脚方桌,一仆役正在将茶瓶当中的汤注入茶瓯当中,茶瓯旁边是用于点茶的“茶筅”,这名仆役另一只手则拿着茶盏,桌子上还堆有茶盏及其他茶具,在左下角的矮几上,则是一名仆役在碾磨茶叶。而在画面的右半部分,三个人都是围绕桌案而坐,一僧人伏案执笔,另一人则与僧人相对而坐,还有一人在僧人的旁边。从整个画面来看,仆役与文人高僧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而这件事与茶事是紧密相连的,由此可见茶事在先贤高士生活中是常见且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撵茶这一茶事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3 市井民间茶事绘画宋代茶事绘画作品当中,关于市井民间的茶事绘画非常多,且不乏有趣之作。同样以刘松年的茶事绘画为代表,其《斗茶图》展现的是非常有趣的民间斗茶情境:四个茶贩在买卖之余,也许是巧遇也是约在一起碰面,在树下各自使出绝招比试,每个人的神态都十分专注,场面十分生动有趣。画面的风格兼具工笔和写意,且细致与豪逸并存。当然,除了刘松年市井民间的茶事绘画之外,后续还有许多市井民间的茶事绘画作品。总而言之,宋代是一个较为特别的朝代,这个朝代市民阶层兴起、商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等,茶文化的发展也由此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市场,而在这当中,茶事绘画本身也被赋予时代内涵与文化内涵。2 宋代茶事绘画的文化内涵分析在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茶事绘画不仅仅是一种绘画艺术,它还是一种书法、茶道、生活的艺术,它的绘画艺术特征独特,并且其中的美学内涵十分丰富,它描绘出宋代诸多茶文化内容,涵盖尤为广泛,为后世所称道和赞颂。2.1 茶事绘画中的点茶艺术内涵茶事绘画当中涉及到点茶这一行为的部分非常多,点茶的整个环节实际上十分讲究,这当中包含的文化及艺术内涵,对后续品茶有着极大的影响。所谓点茶,就是将茶末放置于盛茶的器皿之中,而后用茶瓶注汤用以点缀,点茶即为“滴注”[2-3]。点茶在饮茶过程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许多茶事绘画当中都可以看到“点茶”这一艺术行为。在宋代,点茶技巧是一项重要的技艺,其本身也能够通过绘画凸显出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及魅力。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当中,宋代点茶技艺可以说是以盛况的形式呈现:先调后磨,直至茶叶成为十分细致均匀的茶末,再将其放入盛茶的器皿当中,最后则注汤搅匀。而在一些茶事绘画中,如上文提及的《文会图》、《撵茶图》等以较为细致的笔法呈现点茶的技巧,通过这些绘画作品,不仅可以领会到绘画艺术的魅力,也可以领会到宋代茶事的盛行及其丰富文化内涵。纵观宋代茶事绘画,无论画的是皇室还是市井煮茶、斗茶,这些茶艺都是宋代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2.2 茶事绘画中的器皿文化茶事绘画中文化内涵也与盛茶器皿紧密相连,煮茶、调制、碾磨等都需要使用相应的工具和器皿,众多宋代茶事绘画作品必然会涉及这些器具,而这些器具也是茶文化当中的一部分,包含了宋代百姓的智慧。例如,《文会图》中各种茶器如茶瓶、茶瓯、茶盏等,《西园雅集图》中的黑漆茶托、青瓷茶盏、茶瓯、执壶。纵观宋代茶事绘画作品,其中渗透的茶文化及其茶事兴盛热闹的同时,也可感受到宋代人清净、淡泊的精神气貌。就茶事中茶器文化而言,其得到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茶具图赞》则专门呈现各种茶具如茶磨、茶帚、茶托等,由此可见宋代文化发展中茶文化发展十分繁荣,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反映出茶器制造方面的成就,并且在我国传统茶文化当中也占有一席之地。2.3 茶事绘画中的文化风潮宋代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朝代,即便当时整个国家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但是宋代的商业发展十分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市井文化发展,即便是诗歌的发展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4-6]。而在宋代茶事绘画的文化内涵当中,宋代文人墨客参与到茶事绘画中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主要与文人希望并能够在茶事绘画中找到归属之感,以及表达出自己对茶事、茶文化等的理解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就宋代茶事绘画的画风而言,其主要的特色是在以茶为主题、以人为主角的基础上,采用更加细腻的画笔实现写实与写意两者的相互融合。在宋代的茶事人物画中,尤其突出描绘人物的精神面貌,突出人物鲜明而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此外,茶事绘画也涉及到题字咏诗、篆刻等各个方面的艺术,整个茶事绘画当中包含的文化内涵不可不说是丰富的,甚至部分作品是非常优秀和精湛的。而文人参与到茶事绘画中的现象,实际是当时的一种文化风潮,文人参与其中呈现的宋代文化也因此更加独特。总而言之,宋代茶事绘画本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绘画者可以以朝堂皇室、先贤高士为主角,也可以以市井民间人物为主角,从不同层面呈现宋代生活中茶事活动,展现茶文化的繁荣。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宋代茶文化下,“和、静、怡、礼”的茶道精神和思想内涵,许多茶事绘画或凸显“茶事”的繁荣与热闹,但并不掩盖其中的“和、静、怡、礼”。3 结束语综上所述,宋代本身的社会背景相对独特,茶文化发展达到鼎盛,其中茶事绘画更是以丰富的内容和题材充分展现出宋代茶文化发展的独特之处,当然这与宋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宋代文人墨客的参与等紧紧相连,其中体现出的文化内涵是决不可忽视的。参考文献[1]张莹.宋代茶事绘画及其文化内涵探析[D].河南大学,2012.[2]李芳.探究宋代茶事绘画的文化内涵[J].福建茶叶,2017(1):365-366.[3]刘赫男.宋代茶画艺术及其文化内涵解读[J].福建茶叶,2017(4):292.[4]熊英,张明利.宋代茶画艺术及文化内涵探析[J].福建茶叶,2016(2):257-258.[5]孙晓燕.宋代茶画艺术研究[J].山西档案,2014(2):116-120.[6]孙达,王盈峰,张士康.论宋代茶文化特色及其在当代的传承[J].中国茶叶加工,2013(4):8-10+22.作者简介:董龄烨(1983-),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杨思佳(1983-),女,河北唐山人,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探究宋代茶事绘画的文化内涵
作者: 李芳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茶文化 茶事 绘画 艺术 
描述: 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在宋代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茶文化在官府和平民之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高官、文人、平民都成为了茶文化的参与者和爱好者,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不断向巅峰攀升。我们可以透过宋代的茶事绘画艺术
全文:探究宋代茶事绘画的文化内涵李芳(西安文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在宋代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茶文化在官府和平民之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高官、文人、平民都成为了茶文化的参与者和爱好者,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不断向巅峰攀升。我们可以透过宋代的茶事绘画艺术,领略和感受茶文化在宋人中的地位和影响,可以一同与文人骚客一道相约品茗饮茶的乐趣,欣赏茶事绘画的艺术情趣和氛围。本文即从对宋代茶事绘画艺术发展进程的研究出发,深度剖析了宋代茶事绘画的艺术文化内涵,进而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关键词:宋代;茶文化;茶事;绘画;艺术宋代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在品茗茶的清香的同时,也催生出令人沉醉的茶事绘画艺术,我们可以透过宋代茶事绘画艺术的高超写实创作,领略到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充分融合和渗透,感受到宋代茶事绘画艺术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从而将茶文化与茶事绘画作为人们一种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更好地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和绘画艺术的传承和弘扬。1 宋代茶事绘画艺术的发展进程宋代的茶文化高度发展和成熟,正处于昌盛的重要时期,随着茶叶种植区域的不断扩大、茶叶贸易的不断延伸,茶文化在宋代民间快速拓展,其中也离不开皇室宫廷的作用。宋徽宗是一名艺术天赋极高的君王,他精于茶事,引领宋代的茶文化和绘画艺术走向昌盛,他编撰的《大观茶论》,详细描述了宋代文人雅集茶会的场景,用细致的笔法刻画和描绘出宋代盛行的“龙凤团”点茶法,这种写实的绘画笔法充分展示出以茶、以文治国的激昂诗情。由此可见,皇室宫廷的茶文化和绘画艺术极大地推动了宋代民间的茶事活动,宋朝的文人墨客都用绘画的手法,描绘出宋代茶文化的场景和内容,并将其与生活相链接,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和文化内容。在宋代的饮茶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团茶和草茶为主的茶文化,并在茶事绘画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并且还生成了极富竞技性特征和艺术性情趣的“斗茶”,这种饮茶方式兼具竞技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广泛流传于宋代的民间茶肆、茶坊、茶室之中,显现出丰富多彩的姿态。宋代的文人骚客还将茶诗、茶书、茶礼融入到茶事绘画艺术之中,形成了优秀的宋代茶事绘画作品,诸如:《茶具图赞》、《述煮茶泉品》、《东溪试茶录》等。2 宋代茶事绘画的艺术文化内涵剖析在宋代的茶事绘画艺术之中,兼具绘画艺术、书法艺术、茶道为一体,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显现出独特的绘画艺术特征和美学内涵,它描绘出宋代诸多茶文化内容,涵盖尤为广泛,为后世所称道和赞颂。2.1 技艺讲究的点茶艺术在宋代茶事绘画艺术中,描绘出以团茶和草茶为主的茶事活动内容。其中,团茶是宋代皇室宫廷进贡的茶,应当归属于中国的贡茶,它是中国茶文化传统习俗,由北宋建国初始并逐渐流传和发展,并以宋代北苑官焙茶园作为贡茶基地。在宋代的点茶艺术中,讲究精致的点茶技巧,其意为“滴注”,是宋人将茶末置于盛茶的器皿之中,然后,再用茶瓶注汤,加以点缀之用。这是一种极为通俗而普遍的饮茶方式,在宋代尤为流行,在茶事绘画之中也将这些内容绘于画面之中,由此可以看到点茶法颇为盛行。而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则极为详尽地描述了宋代的点茶盛况:在画面中,要将茶调制并研磨,当其成为细致均匀的茶末之后,再置入盛茶的器皿之中,注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称为调膏。在宋徽宗的这幅画面里,可以让欣赏者看到宋代精巧的点茶技巧,了解和品鉴斗茶中的“斗色”和“斗浮”,感受到宋代茶事绘画艺术中的内在魅力。另外,还有一些茶事绘画艺术,也描绘了宋代流行的点茶法,如:《文会图》、《撵茶图》等,在《撵茶图》中将磨茶、烹茶和点茶的场景和流程加以了细致的描绘和刻画,显现出安静整洁、专注有序的点茶氛围和情境,充分显示出宋代茶事活动的精细、考究与奢华。在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中,可以看到不同的茶文化活动,有茶贩斗茶的,有提着茶壶的,也有注水点茶的等等,还有一个挑茶担者,茶担上标有“上等江茶”字样,它是一种散叶茶,游客都在期盼茶担子的到来,以分享和品尝一份,也是宋代茶事市井中的一种独特的茶风茶俗。2.2 形态多样的点茶器皿在宋代茶事绘画之中,不仅描绘了精巧的点茶技艺,而且展示出丰富多样的点茶器皿。在赵佶的《文会图》之中,描绘了大量的点茶器皿,如:黑漆盏托、青瓷茶盏;在《西园雅集图》的绘画场景之中,有四种典型的点茶器皿:黑漆茶托、青瓷茶盏、茶瓯、执壶,它们充分印证了宋代点茶的盛大场面,极为有效地提升了茶事绘画艺术作品的整体感,它不同于唐代茶器的奢华与喧闹,而是积淀和显现出宋人的清静、淡泊之风。另外,在蔡襄的《茶录》、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之中,也生动地呈现出各种点茶器皿,如:茶磨、茶帚、茶托、茶巾等,这些点茶器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的茶事活动,也衬托出宋代陶瓷锻炼史的高峰,为中国传统茶文化添加了璀璨的一笔。2.3 独特的文人茶事绘画艺术风潮在宋代形成了文人参与绘画的风潮,文人在茶事绘画的艺术氛围中渗入了自己对茶文化的理解,他们也对茶事绘画的题材、形象、审美艺术等方面,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要求,并且还在茶事绘画题材上题字咏诗,开创了书画题跋的先河。其中较为突出的主要有:文同的竹、苏轼的古木怪石、赵孟坚的水仙等,代表了宋代文人画家的情趣和独特文化内涵。在宋代茶事绘画之中,还尤其擅长和注重于细节的刻画和描绘,讲究茶事绘画的写实意境。在宋代的茶事人物画中尤其擅长描绘人物的精神面貌,突出人物鲜明而个性化的艺术形象;在宋代的茶事花鸟画和山水画之中,讲究优美、真实的风景情趣,表达出巧妙的艺术情境。在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中,绘有大量的雅集、茶馆、茶室等,极具生活情趣和文化气息。由此可见,在宋代的世俗文化方兴未艾,茶事绘画创作者运用其高超而精微的写实手法,对宋代世俗社会加以了更大范围的描绘和拓展,充分显现出宋代的茶文化内容和世俗生活场景。有不同的茶器如:茶盏、茶炉、茶桌等;有不同的茶人如:茶童、仕女、文人、贵族等。如:在南宋宫廷画师刘宗古的《瑶台步月图》之中,就描绘了宋代仕女登台拜月、品茶的场景,仕女人物的神态淡定、风姿婉约,整体画面显得典雅而优美,极具情趣。另外,在茶事绘画之中,还出现了宋代僧人的茶饮文化,例如:苏汉臣所绘制的《罗汉图》之中,就描绘出宋代高僧磨茶、候汤、奉茶的点茶画面和场景。刘松年所绘的《补衲图》之中,描绘出僧人坐于禅榻之上,后面有两个侍者正在捣茶臼碾茶,显示出鲜活而自然的画面场景。通过这些世俗文化的绘画展示,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宋代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3 宋代茶事绘画的思想及情操体现3.1 内蕴深厚的茶道精神和思想在宋代的茶事绘画艺术之中,不仅展现出真实的生活景象,而且还刻画出茶人的思想和精神,感受到古韵古风的饮茶习俗和礼仪文化,体悟到茶事绘画中的“和、静、怡、礼”的茶道精神和思想内涵。其中:“和”是在宋代茶文化中所倡导的中庸之美与谦逊之仪,显示出和谐的茶道精神和思想,也是对儒家文化的一种诠释和体现。例如:在宋代画家刘松年的绘画作品之中,注重人与景的自然结合,通过瘦若刀削的山石、错落交叉的古松老槐等自然景象,传递出人物的情绪,具有以景托人、以人传情的艺术效果,不仅再现了宋代的茶事风俗,而且也传递出“和谐”的茶道精神。“静”是淡泊、沉静的饮茶心境和饮茶态度。“怡”是饮茶中所携带的悠闲心境和怡然自得的乐趣。“礼”是个人的茶德与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融合。如:钱选所绘的《卢仝烹茶图》就描绘出茶仙卢仝的怡然自得的悠闲态度和神情,充分展示出“怡”的茶道精神;还有刘松年所绘的《茗园赌市图》之中,也反映出普通民众积极快乐的饮茶心态,流露出茶道中的“怡”的思想和生活态度。另外,宋代茶事绘画创作者对茶文化的从容态度,也透露出茶道的“静”的思想内涵。3.2 正直廉洁的审美情操体现在宋代茶事绘画艺术之中,不仅突显出茶道精神和思想内涵,而且还流露出宋代民众的审美心态和审美情操。在茶事绘画艺术的推动和发展之下,逐渐对宋代民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这可以从《茗园赌市图》中的民间饮茶习俗中得知,由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栩栩如生的饮茶场景,并以“斗茶”为主题和素材,由宋代民众的衣着举止、面貌神态中可以体味宋代民众的审美观念。在文人骚客的茶事绘画艺术之中,从茶具器皿、饮茶习惯等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到宋代文人墨客的刚正廉洁的自喻象征,流露出宋代文人雅士借助于茶画抒发自己的情怀的人生价值观念,显露出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态和情感。4 结束语总而言之,宋代茶事绘画艺术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充分显示出宋代茶文化的特色和风俗,显现出宋代茶事绘画艺术在中国茶文化中的骄人地位和功用,在写实的宋代绘画艺术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茶事绘画之中的茶道精神和审美情操,体现出宋代淡泊、廉洁、追求生活情趣的思想内容,以其穷精技巧的绘画艺术向人们展示出独特的宋代茶文化内涵。参考文献:[1]余悦.中国茶文化与生活“四艺”的体现[J].农业考古,2012(5):95-108.[2]霍利琴.当代茶室的内空间环境精神层面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3]邱悦.明清吉祥纹样在茶室空间中的应用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 2012.[4]宋端.透过明代绘画作品反观饮茶环境的艺术设计[J].福建茶叶, 2016(4):104-105.[5]王燕.宋代斗茶的民俗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6]余悦,陈玲玲.唐宋茶诗哲理追求综论[J].农业考古,2010(5):153-170.[7]孙迟,师帅.探析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中意境的营造[J].设计,2015 (15):130-131.作者简介:李芳(1981-),女,陕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山水画研究、美术教学及研究。
从越窑青瓷盏托看宋代茶事的繁盛
作者: 唐纬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窑青瓷 宋代文人 茶文化 茶具 唐代 饮茶 宋徽宗 瓷质 煎茶 宋人 
描述:茶文化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从《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算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叶的国家。唐代以后,中国的茶文化开始走向繁荣。正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有茶事则必有茶具。在众多材质的茶具中,瓷质茶具以其物美价廉的特点成为茶事的首选。
全文:从越窑青瓷盏托看宋代茶事的繁盛_唐纬.pdf
龙凤茶
作者: 宋•王禹偁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北苑  诗人  宋代  名茶  龙凤 
描述:龙凤茶宋·王禹偁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烹处岂期商岭外,碾时空想建溪春。香於九畹芳兰气,圆似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⑴龙凤茶,宋代多制团茶,有专为进贡而制的茶饼,上印龙凤花纹,称“龙凤团”,最为名贵。⑵建溪,宋代贡茶主要产地之一是福建建溪的北苑,北苑贡茶多至四千余色,年贡
全文:龙凤茶宋·王禹偁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烹处岂期商岭外,碾时空想建溪春。香於九畹芳兰气,圆似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⑴龙凤茶,宋代多制团茶,有专为进贡而制的茶饼,上印龙凤花纹,称“龙凤团”,最为名贵。⑵建溪,宋代贡茶主要产地之一是福建建溪的北苑,北苑贡茶多至四千余色,年贡47100多斤。⑶九畹(wān)芳兰,典出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畹,十二亩。宋代北苑御焙产龙凤贡茶堪称茶中绝品,诗人因近侍皇上,幸得赏赐皇封的龙凤名茶。在烹制如此珍贵的贡茶时,诗人不禁浮想联翩:如果用上商岭泉,烹制这建溪北苑茶,斟于茶瓯之中,定会香比兰花、圆如秋月。在尝过贡茶感戴皇恩之后,诗人不独享,还要留下一些侍奉白发父母。读者在阅读中,不独感受到历史名茶的香味,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的敬老美德。
点茶敬客,点汤逐客
作者:暂无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逐客  宋代  宋人  点汤  端茶 
描述:点茶敬客,点汤逐客点茶、点汤这两个茗事术语出现于宋代,本义是指茶、汤的调制,即茶汤煎煮沏泡技艺。宋代茶文化盛行,上至文人雅士,下至市井百姓,宾主设礼,最时尚的就是点茶送汤。据宋人袁文《瓮牖闲评》记载:“古人客来点茶,茶罢点汤,此常礼也”。有迎来,就有送往。客至,以“点茶之法”待之,客辞,以点汤之礼敬
全文:点茶敬客,点汤逐客点茶、点汤这两个茗事术语出现于宋代,本义是指茶、汤的调制,即茶汤煎煮沏泡技艺。宋代茶文化盛行,上至文人雅士,下至市井百姓,宾主设礼,最时尚的就是点茶送汤。据宋人袁文《瓮牖闲评》记载:“古人客来点茶,茶罢点汤,此常礼也”。有迎来,就有送往。客至,以“点茶之法”待之,客辞,以点汤之礼敬之、送之。在宋人朱或《萍洲可谈》中有对“客辞敬汤”礼俗的详细描述:“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汤取药材甘香者屑之,或温或凉,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此后在民间,点汤逐渐被人引用作为“文明逐客”的手段。北宋士人魏泰在《爱轩笔录》中讲到一个故事:宋时有一个吏部官员叫胡枚,被调到陕西兴元去做知府。他因家贫路远,无力赴任,于是去求见枢密院长官陈升之。不料陈并不愿意给予通融,也不愿听他的陈诉,“遽索汤使起”。也就是立即点汤,下逐客令了,胡枚接过汤后没有喝,而是把它泼在地上,忿忿离去。“点汤”逐客,在元杂剧中也多有反映。近人张相对此也有解释:“旧时主客会晤,有端茶送客之习惯,客濒行时,主人要端茶敬客,以为礼节。其有恶客不愿与之交谈者,主人亦往往端茶示意,以速其行。”由此可见,举起茶杯也可用送客、逐客了。   
斗茶
作者:暂无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茶叶  宋代  一场  胜败  游戏 
描述:宋人的高雅游戏—斗茶斗茶又叫“茗战”,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品评茶叶品质、比试点茶技艺高下的一种游戏,也是古时文人的一项“雅玩”。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被许多人所关注。当时的许多画作,如《斗茶图》、《茗园赌市图》等都体现了宋代民间斗茶的盛况。斗茶所用的茶,加工非常精细。先要拣
全文:宋人的高雅游戏—斗茶斗茶又叫“茗战”,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品评茶叶品质、比试点茶技艺高下的一种游戏,也是古时文人的一项“雅玩”。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被许多人所关注。当时的许多画作,如《斗茶图》、《茗园赌市图》等都体现了宋代民间斗茶的盛况。斗茶所用的茶,加工非常精细。先要拣选鲜叶,接下来要蒸;蒸好后要把茶叶中的水分压榨干,接着将压榨过的茶加水研磨成糊状;随后,将研磨好的茶放入模具中,压成各种造型的团片,最后将茶烘干。斗茶要比试两方面:一比茶水表面沫饽的色泽与均匀程度,茶汤表面以纯白色为上;二比茶汤与茶碗内壁相接处有没有水痕,谁冲点的茶先出现水痕,谁就是失败者,反之为胜。宋代斗茶极具特色,对中国、日本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明代“废团兴散”之后才逐渐消失。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