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文档(4)
期刊(2)
按栏目分组
器物 (4)
茶史 (2)
按年份分组
2019(4)
2012(1)
2010(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
《农业考古》(1)
《剑南文学》(1)
相关搜索词
宋代饮茶方式对陶瓷茶具的影响
作者: 徐凯  来源:《剑南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具  宋代  陶瓷  方式  造型 
描述:宋代饮茶方式对陶瓷茶具的影响徐凯鲁迅美术学院辽宁大连116650摘要:宋代是以点茶和斗茶为特色的品饮方式,今天我们研究中国宋代的品饮方式和陶瓷茶具造型,目的是在于了解宋代饮茶文化和结识宋瓷茶具造型的审美特征及其深层内涵,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关键词:饮茶方式;斗茶;陶瓷茶具;我国饮茶习俗历史悠久,以其
全文:宋代饮茶方式对陶瓷茶具的影响徐 凯鲁迅美术学院 辽宁大连 116650摘 要:宋代是以点茶和斗茶为特色的品饮方式,今天我们研究中国宋代的品饮方式和陶瓷茶具造型,目的是在于了解宋代饮茶文化和结识宋瓷茶具造型的审美特征及其深层内涵,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关键词:饮茶方式;斗茶;陶瓷茶具;我国饮茶习俗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当回顾饮茶的发展史时,我们会发现最优雅,最讲究的饮茶方式,当属宋代。宋代是抑武扬文的时代,以程朱理学为主导的审美取向。世人重视文化,注重修养,以文人为导向的社会对文化和品位的追求就形成了以点茶和斗茶为特色的宋代品饮方式。与宋代点茶和斗茶的品饮方式相对应,在品饮中讲求色、香、味、形俱全,饮茶需要一系列能充分发挥茶叶特质的器具,宋代的茶具也随着发展而发展。陆羽的《茶经》把采茶,加工茶的称为茶具。泡茶,饮茶称为茶器。宋代将两者合二为一,把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可以说中国的陶瓷茶具是中国茶文化、陶瓷文化和器具文化的结晶。点茶其实在晚唐就已经出现,但到了宋代就形成了主流的品饮方式。宋人仍延用茶饼品茶,宋代的茶饼制作较唐代更加精细,当时的贡茶苑设在福建的建瓯凤凰山一带,所谓的“龙团凤饼”就是当时专供皇室宫廷食用的。茶饼制作愈加精细,品饮方式就更加讲究。宋代风行的“斗茶”时尚使品饮方式和器具改变,首先作为饮茶的碗改为盏,“盏色贵为青黑”,认为黑釉茶盏才能反映出茶汤的色泽。这是因为宋人衡量斗茶的标准:一是看茶汤的色泽和均匀程度,以汤花色泽鲜白,茶面细碎均匀为佳;二是看盏内沿与汤茶相接处有无水痕,即“著盏无水痕”为上。以汤花保持时间长,紧贴盏沿不退为胜。宋代的代表性茶具主要有:茶筅、汤瓶、茶盏,三者为点茶必需用具。汤瓶是点茶注汤用具,据《大观茶论》记载:“瓶宜金银,大小之别,惟所裁给。注汤害利,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若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末欲圆小而俊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而不滴沥,则汤面不破。”可见汤瓶的重要性。茶筅是一种调茶工具,茶筅搅开使茶粉受水均匀,再冲入适量的凉水,然后快速地用茶筅搅拌起泡。泡沫浮于汤面,以茶汤颜色鲜白和茶沫停留时间长为茶技高超的标准。茶盏以福建建窑的茶盏最为著名,一为釉面颜色为黑,黑色器具因“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成为当时茶具中的珍品。。二为造型和厚胎。因其黑釉盏的胎体较一般胎体厚,则不容易冷却,建盏的造型,以敛口和敞口的两种为多,其盏壁都很深,盏底深有利于发茶;盏底宽便于使用茶筅时击拂起泡。正因为诸多优点,黑釉建盏得到宋皇室的偏爱,而成为皇室御用品。宋代审安老人所作的《茶具图赞》可与唐代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所列的茶具媲美。他对宋代典型茶具作了详细分门 ,为我们了解宋代的典型茶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中国的陶瓷发展到宋代,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宋人强调的是表现自然韵味,追求自然美,造型以简约见长,多有朴实无华之感,排斥理性化的特征和纯理性的几何形式。加之斗茶活动的风行,使茶饮器具得到大力发展,以五大名窑汝窑、定窑、官窑、哥窑、钧窑生产的茶具,奠定了宋代陶瓷茶具在艺术上空前绝后的地位。宋代沿用唐代命名方式,以所属地而命名窑场,因汝窑宋代时属汝州,而命汝窑。汝窑为宫廷生产大量生活器具和陈设器,但因汝窑生产时间短,加之战乱,所以留存下来的汝窑茶具非常少。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盏托,釉色俗称“雨过天青”,造型优雅,堪称宋瓷茶具之魁。定窑位于今河北曲阳县,因宋时属定州而得名,宋代以生产白瓷著名,瓷器胎质洁白细腻,造型规整纤巧,以白釉刻、划花、和印花为主要装饰手段,传世的和出土的定窑器具中,茶具也大量存在,茶具以碗、盏、盏托以及执壶为主,其中紫定盏托和黑定敞口碗为标准茶具。宋代官窑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北宋官窑至今尚未发现,而南宋官窑位于今杭州附近,先后成立了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陶瓷釉色主要有粉青、米黄、月白和油灰,釉面上的裂纹原来是残次品,后因主观审美改变,而成为了别具一格的装饰手段,名噪一时。官窑瓷器底足为铁褐色,而口部显紫色,称谓“紫口铁足”。其主要器型有碗,盏,盏托,瓶等,茶具中官窑的青釉盏托最为引人注目。钧窑位于河南禹县均台一带,因属均州,故称为钧窑。釉色以天青、月白、海棠红为最,质地优良,制作精细。造型端庄古朴,釉质肥腻,有明显的乳浊光。钧窑生产多为陈设器具,茶具较少。钧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通过窑变形成各种自然、神妙的图画,有“自古钧窑无双”只说。诗人用“夕阳紫翠忽成岚”来形容钧窑釉色的丰富绚丽。哥窑因其窑址至今尚未发现,所以有传世哥窑之称,其釉色与龙泉窑所产相似,以仿古代青铜器造型为主,同时也有碗、盘、洗之类,也有少量茶具制品。釉色灰青、月白、深灰、米黄等。宋代陶瓷生产无论从质量和数量都达到了历史顶峰,除了五大名窑外,南北方的民窑也生产了大量的民用陶瓷,主要针对日常生活需要,茶具亦包括其中。均以执壶茶盏和盏托为主。以福建建窑黑釉盏最为著名,其次是龙泉窑的茶盏。湖田窑的影青茶盏,以及江西吉州窑,河北磁州窑,陕西耀州窑等地也有黑色盏出产,供人们斗茶使用。一件器物的诞生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然反映人的主观意识。我国宋代陶瓷茶具的意蕴美受儒家思想、道家精神长期影响,且与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相一致的,都是内在的,而不是外表的。其深层次的内涵是更重视创造富于感性的精神世界。宋代陶瓷茶具表达了宋人观念,情绪和思想,也表现了宋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思想。茶与茶具同源,不可分割,宋人利用茶盏斗茶的方式不仅是对茶文化内涵的认识,从某个角度而言也说明了宋人对于艺术的需求,满足实用功能之外借用茶具抒发了深层次的审美情感。今天我们研究中国宋代的陶瓷茶具造型,目的是在于了解宋代饮茶文化和结识宋瓷茶具造型的审美特征及其深层内涵,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参考文献:[1] 赵佶.大观茶论[M].宋代.[2] 马驰、李剑敏.中国名窑地图[M].出版地:上海,出版年份:2005.作者简介:徐凯,男,鲁迅美术学院教师,职称: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陶瓷艺术研究
从越窑青瓷盏托看宋代茶事的繁盛
作者: 唐纬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窑青瓷 宋代文人 茶文化 茶具 唐代 饮茶 宋徽宗 瓷质 煎茶 宋人 
描述:茶文化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从《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算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叶的国家。唐代以后,中国的茶文化开始走向繁荣。正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有茶事则必有茶具。在众多材质的茶具中,瓷质茶具以其物美价廉的特点成为茶事的首选。
全文:从越窑青瓷盏托看宋代茶事的繁盛_唐纬.pdf
辽 墓壁画《童嬉图》
作者:暂无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壁画  桃子  茶具  场面  饮茶 
描述:张文藻墓壁画《童嬉图》,也称“茶房图”,壁画长170厘米,宽145厘米,画面上有八个人物及许多茶具。壁画右前有船形茶碾一只,茶碾后有一里红外黑的漆盘,盘内置曲柄锯子、毛刷和茶盒。盘的后方有一莲花座
全文:张文藻墓壁画《童嬉图》,也称“茶房图”,壁画长170厘米,宽145厘米,画面上有八个人物及许多茶具。壁画右前有船形茶碾一只,茶碾后有一里红外黑的漆盘,盘内置曲柄锯子、毛刷和茶盒。盘的后方有一莲花座风炉,炉上置一汤瓶,炉前地上有一扇。壁画右有四人,一老妪站在着契丹装跪在地上男仆肩上正从悬挂于高处的篮子中取出桃子,一老妇用围兜承接桃子,主妇手里拿着桃子。主妇身前的红色方桌上置茶盏、酒坛、酒碗等物,身后方桌上是文房四宝。画左侧有一茶具柜,四小童藏于书案和框函之后,机警地偷看大人取桃子。另有黑白花狗一只,向茶具与桃子散发出的香味处奔去。这是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情趣的场景,同时也说明主人在饮茶时,还有进果点的习俗。点茶习俗在北宋风行一时,与北宋存在几乎相始终的辽代也深受影响。20世纪70年代,张家口市宜化的下八里辽壁画墓群中多幅反映不同茶事场面的壁画,包括点茶图、煮汤图、妇人饮茶听曲的娱乐场面图、向饮茶者进茶场面图和茶作坊中碾茶煮点、筛选等一系列工序图等等。反映了在辽代,尤其是燕云十六州地区人们饮茶环节中的方方面面,逸趣横生。
清 矾红三托盖碗
作者:暂无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茶碗  茶具  不会  女儿  盖碗 
描述: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它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呢。相传唐代的时候有个四川节度使崔宁,他非常好客,家里常常是宾客盈门。在当时,喝茶待客用的茶具一般是敞口斜壁小足的盏、碗盛茶来招待
全文: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它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呢。相传唐代的时候有个四川节度使崔宁,他非常好客,家里常常是宾客盈门。在当时,喝茶待客用的茶具一般是敞口斜壁小足的盏、碗盛茶来招待。由于刚煮好的茶水很烫,不方便端茶饮用,崔宁的女儿见了,就开动脑筋,她先是用木盘子来承托茶碗,为了防止在饮用时茶碗的不稳定,她继而用蜡在一个木盘子里固定成一个圈,然后把茶碗放在圈里,这样碗就稳稳当当,不会左右移动了。然后用手托着木盘子给客人上茶,这样既不烫手,茶汤也不会洒出。崔宁见了女儿的发明,非常高兴,马上命工匠依样制作,为了美观将蜡环改用漆制并推荐朋友同僚们使用。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就慢慢在民间流传了开来。从唐代至今,算来盖碗的发明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了。 
清 青花诗文茶具一组
作者:暂无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诗文  茶具  口径  青花  提梁 
描述:清青花诗文茶具一组壶:高35.5厘米口径12.0厘米底径25.5厘米杯:高5.5厘米口径3.3厘米底径7.4厘米盘:高3.5厘米口径17.5厘米底径3.3厘米诗文茶具由茶壶、茶托及茶杯组成。主题装饰纹饰为唐宋诗文。青花发色鲜艳,字体端正。青花诗文提梁壶直口、短颈,折肩,圆筒形腹,平底略内凹,内嵌式折
全文:清 青花诗文茶具一组壶:高35.5厘米  口径12.0厘米  底径25.5厘米杯:高5.5 厘米   口径3.3厘米   底径7.4厘米盘:高3.5厘米   口径17.5厘米   底径3.3厘米  诗文茶具由茶壶、茶托及茶杯组成。主题装饰纹饰为唐宋诗文。青花发色鲜艳,字体端正。青花诗文提梁壶直口、短颈,折肩,圆筒形腹,平底略内凹,内嵌式折沿盖,三弯圆流,高提梁以铜制成。壶盖、肩、腹以及流均以青花书诗文,诗文以楷书写成,铜制提梁系瓷器外销泰国后所加。杯敞口,深腹,折腰,矮圈足,杯腹以青花行书七言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托盘以青花书楷书七言诗句,集摘自唐宋诗文,书体排列以一首七言诗为中心,其他七言诗均围绕中心作扇形排列。  
宋 龙泉窑青釉暗刻花六棱执壶
作者:暂无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茶具  宋代  龙泉窑  制作  黄金 
描述:宋龙泉窑青釉暗刻花六棱执壶高24.3厘米口径12.0厘米底径8.5厘米宋代的执壶造型一改唐代的敦朴丰满形象,显得挺拔秀气。执壶,宋代人通常称之为汤瓶,其作用是烧水注汤。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说:“近世瀹茶,鲜以鼎鍑,用瓶煮水。”汤瓶的制作也很讲究,“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或以
全文:宋龙泉窑青釉暗刻花六棱执壶高24.3厘米  口径12.0厘米  底径8.5厘米   宋代的执壶造型一改唐代的敦朴丰满形象,显得挺拔秀气。执壶,宋代人通常称之为汤瓶,其作用是烧水注汤。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说:“近世瀹茶,鲜以鼎鍑,用瓶煮水。”汤瓶的制作也很讲究,“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或以银、铁、瓷、石为之。”黄金制作的汤瓶是皇室以及上层贵族使用的茶具,对于一般的士人或民间斗试茶具,则首推陶瓷汤瓶。刘松年《斗茶图》清楚地描绘了汤瓶的形制,呈喇叭口,高颈,溜肩,腹下渐收,肩部安装很长的管状曲流,从出土的宋代茶具来看,南、北瓷窑都有生产,尤其是南方的越窑、龙泉窑以及景德镇窑,汤瓶更是大量出现。该执壶大侈口,细长颈,弧肩,长圆形腹至胫部渐收,矮圈足。壶口与壶肩之间有扁条形执柄,与之相对应的一侧长流,流口稍低于壶口部。双线把壶身分为六大区块,并暗刻云气纹。此汤瓶基本符合当时点茶的标准。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