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文档(162)
期刊(4)
按栏目分组
茶叶 (164)
茶史 (2)
按年份分组
2023(162)
2014(3)
2013(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62)
《农业考古》 (2)
《茶叶》(1)
《安徽农业科学》(1)
相关搜索词
元代茶曲创作与茶事生活反映(上)
作者: 余悦, 高文文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事生活 茶文化创作 元曲 
描述:元曲作为元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体现,囊括了元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对元曲作家创作的特点与倾向做了论述,包括元曲作家民族构成,以及元曲中参与茶文化创作作家的地域分布以及生活和创作时期的特点。文章分析了元曲中茶元素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与前代茶文化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较,重点总结元曲中的茶文化元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还与中国古代商人形象作对比。本文试图对元曲中的茶文化创作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概括,同时论述了前代的"茶酒之争"在元曲茶文化创作的表现,尤其是在文人和百姓生活中的体现。
全文:元代茶曲创作与茶事生活反映(上)_余悦.pdf
元代茶曲创作与茶事生活反映(续)
作者: 余悦, 高文文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事生活 茶文化创作 元曲 
描述:元曲作为元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体现,囊括了元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对元曲作家创作的特点与倾向做了论述,包括元曲作家民族构成,以及元曲中参与茶文化创作作家的地域分布以及生活和创作时期的特点。文章分析了元曲中茶元素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与前代茶文化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较,重点总结元曲中的茶文化元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还与中国古代商人形象作对比。本文试图对元曲中的茶文化创作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概括,同时论述了前代的“茶酒之争”在元曲茶文化创作的表现,尤其是在文人和百姓生活中的体现。
全文:元代茶曲创作与茶事生活反映(续)_余悦.pdf
不同种类基肥对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 郑旭霞, 黄海涛, 敖存, 崔宏春, 毛宇骁, 余继忠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树 施肥 物候期 品质 产量 
描述:[目的]为指导西湖茶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西湖龙井茶区连续3年开展氨基酸有机肥、复合肥、菜饼等3种不同基肥比较试验。[结果]有机肥能提高春茶产量,显著增加春茶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其中菜饼效果最明显。[结论]该研究认为龙井茶园基肥年施菜籽饼3 750~4 500 kg/hm2为宜。
全文:不同种类基肥对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影响郑旭霞,黄海涛,敖存,崔宏春,毛宇骁,余继忠*(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所,浙江杭州 310024)摘要 [目的]为指导西湖茶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西湖龙井茶区连续3年开展氨基酸有机肥、复合肥、菜饼等3种不同基肥比较试验。[结果]有机肥能提高春茶产量,显著增加春茶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其中菜饼效果最明显。[结论]该研究认为龙井茶园基肥年施菜籽饼3 750~4 500 kg/hm2为宜。关键词 茶树;施肥;物候期;品质;产量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著称于世,蜚声海内外,为中国名茶之首。对西湖龙井茶主产地梅家坞、龙井、灵隐、双峰、梵村、叶埠桥和龙门坎等的调查表明,该地每年茶园的肥料投入成本在9 000~21 000元/hm2之间,肥料以菜饼、复合肥和商品有机肥为主[1-2]。近年来,受经济利益驱使和劳动力短缺的影响,肥料种类从菜饼向复合肥转变,施肥量和成本越来越高,不仅导致面源污染,而且对茶叶品质有一定的影响[3]。笔者探讨了不同肥料种类对春茶物候期、龙井茶品质、产量的影响,为指导西湖茶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茶园 试验地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杭州市农业科学院茶叶所西湖龙井茶基地,地势平坦。处理前土壤肥力状况为pH 4.4、有机质含量1.07%、全氮含量0.12%、有效钾含量54.64 mg/kg。供试茶树品种为龙井群体种,树龄约25年。每年5月下旬离地40 cm重修剪留养,10月深修剪15 cm,且开沟20 cm施基肥。历来采摘春茶制龙井茶。1.2 试验设计 设1个对照,3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2个小区。每个小区的面积为27 m2(4.5 m×6.0 m),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肥料为压榨菜饼(淳安榨油厂生产)、45%高浓度复合肥(罗马尼亚生产)、氨基酸有机肥(河南莲花味精有限公司生产,由粮食发酵提取氨基酸后下脚料加工)3种,对照为空白不施肥。根据2010年市场价格,以12 000元/hm2肥料成本统一计算各处理使用量,每年10月作基肥用,于2010、2011和2012年连施3年。供试肥料使用前检测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氨基酸有机肥有机质含量为15.17%,全氮含量为6.45%;菜饼有机质含量为44.34%,全氮含量为6.40%;复合肥N、P、K含量各为15%。各处理肥料使用量见表1。表1 各处理肥料用量1.3 试验调查与数据统计 在每年春茶期间,在每个小区选择5个同等大小的腋芽挂牌,每隔1 d调查一次营养芽物候期;以一芽二叶的采摘标准,记录鲜叶产量;采摘一芽二叶,用微波炉杀青、干燥,制成生化样,测定生化组分;制采摘一芽二叶手工加工龙井茶样,感官审评茶叶品质。用SAS进行数据统计和方差分析,用Tukey法进行多重比较和检验。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种类基肥对春茶物候期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3年的春茶试验期间,2012年3月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导致春茶整体开采时间比正常年份推迟7 d左右,2011、2013年气候情况正常。连续3年的结果表明,氨基酸有机肥作基肥对茶树物候期几乎没有影响,与对照相当;复合肥处理在2012年除一芽一叶期和二叶期甚至略迟于对照外,均与对照相当;菜饼处理可以明显提早茶树物候期,其中鱼叶期连续3年均提早2~4 d,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除2012年外其他均比对照提早。这说明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施用菜饼有利于茶叶的提前开采。2.2 不同种类基肥对春茶生化成分的影响 采摘春茶第一批一芽二叶,制作生化样。由表3可知,2011、2013年氨基酸有机肥和菜饼处理水浸出物含量均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但两者之间各有高低;但是,2012年度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2012年春茶前期长期阴雨天气所致。施用复合肥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有机肥可以明显提高春茶水浸出物含量,复合肥对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表2 不同肥料与春茶物候期的关系注:+表示比CK早;-表示比CK迟;0表示和CK相同。表3 不同处理对春茶生化样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注:同列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0.01、0.05水平差异显著。由表4可知,除2013年复合肥处理茶多酚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外,其他均较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综合3年的检测结果,整体来说,施肥会降低春茶茶多酚含量,而且施用复合肥的差异更显著。这和李磊[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4 不同处理对春茶生化样茶多酚的影响 %注:同列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0.01、0.05水平差异显著。由表5可知,各基肥处理均能在0.05水平显著增加春茶氨基酸含量,菜饼处理差异最明显,连续3年均在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说明施肥可以提高春茶鲜叶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叶的鲜爽度,且以施用菜饼效果最显著。表5 不同处理对春茶生化样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注:同列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0.01、0.05水平差异显著。由表6可知,2012、2013年菜饼处理咖啡碱含量均在0.0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2011年较对照无显著差异;氨基酸有机肥处理3年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复合肥处理3年检测各有高低,但都没达到显著差异。这说明不同基肥对春茶咖啡碱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菜饼更明显。表6 不同处理对春茶生化样咖啡碱的影响 %注:同列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0.01、0.05水平差异显著。2.3 不同种类基肥对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影响 连续3年采摘春茶第一批一芽二叶手工制成西湖龙井茶,由农业部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浙江大学茶学系感官审评。审评总分差异在1分以内的,表明各处理品质很接近;总分相差在1~2分的,品质有差异,但不明显。由表7~9可知,不同处理与对照以及处理间对春茶品质差异均不明显。原因一是可能西湖龙井茶为手工加工,虽然由同一个工人加工,但不能保证完全一致;二是试验茶树为有性系的龙井群体种,茶树个体之间有差异;三是西湖龙井茶一年只采春茶1次,茶树通过夏秋季养蓬、冬季休眠连续十多个月的休养生息,不施肥已能满足茶树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故施肥对春茶的品质作用已显示不出。2.4 不同种类基肥对西湖龙井茶产量的影响 由表10可知,施基肥能增加春茶的产量,且随着每年的肥料施入,各处理产量比对照的增加幅度逐年加大。其中,氨基酸有机肥处理和菜饼处理的增加幅度比复合肥处理更大,说明施用缓效型的有机肥能持续增加春茶产量。表7 2011年不同处理对春茶感官品质的影响表8 2012年不同处理对春茶感官品质的影响表9 2013年不同处理对春茶感官品质的影响表10 3年不同种类基肥对西湖龙井茶产量的影响 g3 结论与讨论施肥能提高春茶产量和品质,但是速效类肥料如复合肥对春茶产量、品质增加的帮助不大,而菜饼这种缓慢分解的有机肥能持续不断地为茶树提供营养,减少养分流失,对提早茶树物候期、提高春茶鲜叶产量及春茶氨基酸、水浸出物的含量、减少咖啡碱含量具有明显作用,有利于茶园提前开采,提高春茶品质。研究表明,成年龙井茶园基肥年施菜籽饼3 750~4 500 kg/hm2为宜。因试验采用西湖龙井茶原有栽培茶园,土壤肥力基础好。另外,试验品种为有性系品种,龙井茶手工加工工艺复杂。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不能很好地显示各处理所起的应有效应,在下步研究中有待改善。参考文献[1]许允文.龙井茶的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茶叶,2000(3):6 -8.[2]郑旭霞,余继忠,姜新兵,等.西湖龙井茶一级产区施肥现状及建议[J].茶叶,2013,39(2):97 -100.[3]韩文炎,李强.茶园施肥现状与无公害茶园施肥技术[J].中国茶叶,2002,24(6):29 -31.[4]李磊.不同肥料处理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10.Study on Effects of Different Kinds of Basic Fertilizers on the Quality of West Lake Longjing TeaZHENG Xu-xia,YU Ji-zhong et al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Hang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ngzhou,Zhejiang 310024)Abstract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rational fertilization in West Lake tea area.[Method]Three years comparison of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basic fertilizers,amino acid organic fertilizer,in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and rape-seed cake fertilizer test were carried out in West Lake Longjing tea garden[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rganic fertilizer could improve the yield,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ontents of amino acid and water extracts of spring tea,especially for cake fertilizer.[Conclusion]The recommended content of cake fertilizer as basic fertilizer for West Lake Longjing tea garden was 3 750 -4 500 kg/hm2.Key words Tea plant;Basic fertilizer;Phenological phase;Quality;Yield中图分类号 S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3-07857-03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4.23.061基金项目 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20112312A02);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CARS-23)。作者简介 郑旭霞(1969-),女,浙江金华人,高级农艺师,从事茶树育种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研究员,从事茶树育种方面的研究。收稿日期 2014-07-08
西湖龙井茶一级产区施肥现状及建议
作者: 郑旭霞, 余继忠, 姜新兵, 邵勇, 林晨  来源: 《茶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湖龙井茶 土壤 施肥 调查 
描述: 对西湖龙井茶一级产区土壤和肥料管理状况的调查表明,基肥的施肥时间和方式较为科学合理,为西湖龙井茶的优异品质提供了基本保障.不同村的施肥习惯和肥培管理有明显差异,但同村有较高的一致性.调查茶园平均肥料投入群体1041.13元/亩,龙井43茶园1281.00元/亩,肥料投入达到每亩800元时,加大肥料投入对春茶产量和产值增加贡献不大,控制施肥对促进西湖龙井茶一级产区节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66.7%茶园中的有机质含量达到优质茶园土壤标准,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速效硫、速效锌基本达到或超过优质茶园土壤标准;55.6%茶园速效镁含量偏少,建议适当增施镁肥.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了该地区茶园肥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全文:西湖龙井茶一级产区施肥现状及建议_郑旭霞.pdf
福建水仙
作者:   年份:2023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福建  较强  品种  绿茶  水仙 
描述:T023福建水仙C.sinensiscv.Fujianshuixian一、基本信息:繁殖方式:无性系树型:小乔木型叶片大小:大叶类发芽期:晚生种繁殖时间:1951年原产地:福建省建阳市品种来源:浙江大学茶学系适制性:青茶、绿茶、红茶、白茶二、产地与分布:别名水吉水仙、武夷水仙。原产于福建省建阳市小湖
全文:T023  福建水仙    C. sinensis cv. Fujian shuixian一、基本信息:繁殖方式:无性系树  型:小乔木型叶片大小:大叶类发芽期:晚生种繁殖时间:1951年原产地:福建省建阳市品种来源:浙江大学茶学系适制性:青茶、绿茶、红茶、白茶二、产地与分布:别名水吉水仙、武夷水仙。原产于福建省建阳市小湖乡大湖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于福建北部、南部。20世纪60年代后,福建全省和台湾、广东、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四川等省有引种。198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GS13009-1985。三、形态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稀,叶片呈水平状着生,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平,叶缘平稍呈波状,叶尖渐尖,锯齿较锐深而整齐,叶质厚、硬脆。盛花期10月下旬,只开花不结果。花冠直径3.7~4.4 cm。花瓣6~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四、适制特性:春季萌发期迟,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密度稀,持嫩性较强,淡绿色,较肥壮,茸毛较多,节间长,春茶一芽二叶含茶多酚17.6%、氨基酸3.3%、咖啡碱4.0%、水浸出物50.5%,产量较高,适制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制作乌龙茶色翠润,条索肥壮,香高长似兰花香,味醇厚,回味甘爽;制作红茶、绿茶,条索肥壮,毫显,香高味浓;制作白茶,芽壮毫多色白,香清味醇。抗寒、抗旱能力较强,适应性较强。扦插与定植成活率高。 参考文献:《中国无性系茶树品种志》 杨亚军,梁月荣主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4.
梅占
作者:   年份:2023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品种  发芽  绿茶  红茶  制作 
描述:T022梅占C.sinensiscv.Meizhan一、基本信息:繁殖方式:无性系树型:小乔木型叶片大小:中叶类发芽期:中生种繁殖时间:1951年原产地:福建省安溪县品种来源:浙江大学茶学系适制性:青茶、绿茶、红茶二、产地与分布:别名大叶梅占。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芦田镇三洋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
全文:T022  梅占     C. sinensis cv. Meizhan一、基本信息:繁殖方式:无性系树  型:小乔木型叶片大小:中叶类发芽期:中生种繁殖时间:1951年原产地:福建省安溪县品种来源:浙江大学茶学系适制性:青茶、绿茶、红茶二、产地与分布:别名大叶梅占。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芦田镇三洋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北部茶区。20世纪60年代后,福建全省和台湾、广东、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苏、广西等省、区有引种栽培。198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GS13004-1985。三、形态特征:植株较高大,树姿直立,主干较明显,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水平状着生,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平,叶缘平,叶身内折,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浅密,叶质厚脆。花冠直径4.1 cm ,花瓣5~8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四、适制特性:春季萌发期中偏迟,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绿色,茸毛较少,节间长。春茶一芽二叶含茶多酚16.5%、氨基酸4.1%、咖啡碱3.9%、水浸出物51.7%,产量高,适制乌龙茶、绿茶、红茶。制作红茶,香高似兰花香,味厚;制作炒青绿茶,香气高锐,滋味浓厚;制作乌龙茶,香味独特。抗旱性、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参考文献:《中国无性系茶树品种志》 杨亚军,梁月荣主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4.8
毛蟹
作者:   年份:2023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乌龙茶  品种  发芽  绿茶  叶片 
描述:T024毛蟹C.sinensiscv.Maoxie一、基本信息:繁殖方式:无性系树型:灌木型叶片大小:中叶类发芽期:中生种繁殖时间:1951年原产地:福建省安溪县品种来源:浙江大学茶学系适制性:青茶、绿茶、红茶二、产地与分布:别名茗花。原产福建省安溪县大坪乡福美村,有近百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
全文:T024  毛蟹    C. sinensis cv. Maoxie一、基本信息:繁殖方式:无性系树  型:灌木型叶片大小:中叶类发芽期:中生种繁殖时间:1951年原产地:福建省安溪县品种来源:浙江大学茶学系适制性:青茶、绿茶、红茶二、产地与分布:别名茗花。原产福建省安溪县大坪乡福美村,有近百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20世纪60年代后,福建全省和广东、江西、湖南、浙江、湖北、安徽等省有引种。198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GS13006-1985。三、形态特征:植株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呈上斜状着生,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或平,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锐深密,叶厚质脆。开花尚多,但基本不结实。花冠直径4.4cm,花瓣6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四、适制特性:春季萌发期中偏迟,芽叶生育能力强,发芽密而齐,芽梢肥壮,密披茸毛,节间较短,持嫩性较差,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含茶多酚14.7%、氨基酸4.2%、咖啡碱3.2%、水浸出物48.2%。适制乌龙茶、绿茶、红茶。制作乌龙茶,香清高,味醇和;制作红、绿茶,毫色显露,外形美观,香高味厚。成园较快,适应性广,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参考文献:《中国无性系茶树品种志》 杨亚军,梁月荣主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4.8
大叶乌龙
作者:   年份:2023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乌龙茶  较强  品种  绿茶  叶片 
描述:T020大叶乌龙C.sinensiscv.DayeWulong一、基本信息:繁殖方式:无性系树型:灌木型叶片大小:中叶类发芽期:中生种繁殖时间:1951年原产地:福建省安溪县品种来源:浙江大学茶学系适制性:青茶、绿茶、红茶二、产地与分布:别名大叶乌,大脚乌。原产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珊屏田中,已有100
全文:T020  大叶乌龙    C. sinensis cv. Daye Wulong一、基本信息:繁殖方式:无性系树  型:灌木型叶片大小:中叶类发芽期:中生种繁殖时间:1951年原产地:福建省安溪县品种来源:浙江大学茶学系适制性:青茶、绿茶、红茶二、产地与分布:别名大叶乌,大脚乌。原产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珊屏田中,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北部乌龙茶茶区,台湾、广东、江西等省有引种。198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GS13011-1985。三、形态特征: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椭圆形或倒卵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叶身稍内折,叶缘平整,叶尖钝尖,叶齿较钝浅密,侧脉欠明,叶质厚较脆。花量中等,花冠直径4.2~4.8 cm,花瓣6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四、适制特性:春季萌发期中偏迟,芽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较强,节间较短,绿色,茸毛少。春茶一芽二叶含茶多酚17.5%、氨基酸4.2%、咖啡碱3.4%、水浸出物48.3%,产量较高。适制乌龙茶、绿茶、红茶。制作乌龙茶,色泽乌绿润,香气高,似栀子花香味,滋味清醇甘鲜。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参考文献:《中国无性系茶树品种志》 杨亚军,梁月荣主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4.8
大红袍
作者:   年份:2023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发芽  较强  品种  叶片  武夷山市 
描述:T016大红袍C.sinensiscv.Dahongpao一、基本信息:繁殖方式:无性系树型:灌木型叶片大小:中叶类发芽期:晚生种繁殖时间:1955年原产地:福建省武夷山市品种来源:浙江大学茶学系适制性:青茶二、产地与分布: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天心岩九龙窠悬崖上,相传清代中期
全文:T016  大红袍    C. sinensis cv. Dahongpao一、基本信息:繁殖方式:无性系树  型:灌木型叶片大小:中叶类发芽期:晚生种繁殖时间:1955年原产地:福建省武夷山市品种来源:浙江大学茶学系适制性:青茶二、产地与分布: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天心岩九龙窠悬崖上,相传清代中期已有大红袍名。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内山(岩山)有较大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三、形态特征: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身稍内折,叶尖钝尖,叶齿较锐深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红色,茸毛尚多,节间短。花冠直径3.5cm,花瓣6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四、适制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3%、茶多酚24.8%、儿茶素总量18.2%、咖啡碱4.2%。制乌龙茶,品质特优,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馥郁芬芳似桂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香味独特,是武夷岩茶之珍品。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参考文献:《中国茶树品种志》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7
肉桂
作者:   年份:2023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福建省  审定  品种  发芽  叶片 
描述:T017肉桂C.sinensiscv.Rougui一、基本信息:繁殖方式:无性系树型:灌木型叶片大小:中叶类发芽期:晚生种繁殖时间:1955年原产地:福建省武夷山市品种来源:浙江大学茶学系适制性:青茶二、产地与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马枕峰(慧苑岩亦有与此齐名之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
全文:T017  肉桂    C. sinensis cv. Rougui一、基本信息:繁殖方式:无性系树  型:灌木型叶片大小:中叶类发芽期:晚生种繁殖时间:1955年原产地:福建省武夷山市品种来源:浙江大学茶学系适制性:青茶二、产地与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马枕峰(慧苑岩亦有与此齐名之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武夷山内山(岩山)。福建北部、中部、南部乌龙茶茶区有大面积栽培,广东等省有引种。198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闽审茶1985001。三、形态特征:植株尚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叶身内折,叶尖钝尖,叶齿较钝浅稀,叶质较厚软。花冠直径3.0cm,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四、适制特性:春季萌发期迟,芽叶生长势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紫绿色,茸毛少,春茶一芽二叶含茶多酚17.7%、氨基酸3.8%、咖啡碱3.1%、水浸出物52.3%。适制乌龙茶,香气浓郁辛锐似桂皮香,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显,品质独特。抗旱、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参考文献:《中国无性系茶树品种志》 杨亚军,梁月荣主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4.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