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文档(7)
期刊(1)
按栏目分组
艺文 (4)
器物 (3)
茶史 (1)
按年份分组
2019(7)
201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7)
《中国食品》 (1)
相关搜索词
为何宋代文人喜欢静静地饮茶
作者: 陈浩  来源:《中国食品》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文人 寄情山水 兴盛时期 北斋雨后 审美愉悦 陆游 即惠山煮茶 双井茶 文彦博 大明水 
描述: 宋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兴盛时期,相较于唐朝,宋代文人更喜欢在自然环境中安静地饮茶,其实这和他们“避世”的心态有关系。那么宋代文人的饮茶之“静”是如何体现的?环境之静环境是影响和决定饮茶心情的一大因素,文人们总是力求在幽静雅致的环境中饮茶。他们寄情山水的同时啜饮香茗,既能欣赏风景,又能洗涤心灵,得到双重的审美愉悦。
全文:为何宋代文人喜欢静静地饮茶文 陈浩宋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兴盛时期,相较于唐朝,宋代文人更喜欢在自然环境中安静地饮茶,其实这和他们“避世”的心态有关系。那么宋代文人的饮茶之“静”是如何体现的?环境之静环境是影响和决定饮茶心情的一大因素,文人们总是力求在幽静雅致的环境中饮茶。他们寄情山水的同时啜饮香茗,既能欣赏风景,又能洗涤心灵,得到双重的审美愉悦。比如树荫之下,清净自在。陆游《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其二〉》:“旋置风炉清樾下,他年奇事记三人。”或在竹林中,清幽高雅。陆游《喜得建茶》:“故应不负朋游意,自挈风炉竹下来。”邹浩《同长卿梅下饮茶》云:“不置一杯酒,惟煎两碗茶。须知高意别,用此对梅花。”文彦博在《和公仪湖上烹蒙顶新茶作》中写道:“蒙顶露芽春味美,湖头月馆夜吟清。”或者于亭轩小饮,亭轩大多都是依山傍水而建,不失为品茗佳处。文同《北斋雨后》:“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杨万里《舟泊吴江》:“自汲淞江桥下水,垂虹亭上试新茶。”甚至泉边溪上,都可为之一饮。韦骧《和山行回坐临清桥啜茶》:“云回处引笙箫,疑向春宵度鹊桥。桥上茗杯烹白雪,枯肠搜遍俗缘消。”对于宋代文人来说,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使他们更懂得如何找到平衡的位置,这就涉及饮茶状态的第二个方面——心态。心态之静除环境静外,能够体会茶之真谛的,就是品茶人的心态之静。老子曾说:“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孔子也主静:“智者动,仁者静。”庄子同样提到:“圣人之心静平。”在中国古代哲人眼中,静是内在特质,是人的主观心境的表现。蔡襄《即惠山煮茶》:“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在物两称绝,于予独得趣。鲜香筹下云,甘滑杯中露。当能变俗骨,岂特湔尘虑。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欧阳修《双井茶》:“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龙须三日夸。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室不随时变易。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欧阳修一生爱茶,他曾参与茶法改革,起草《通商茶法诏》,还专门撰文论述煮茶用水的《大明水记》。但由于支持范仲淹政治革新,被守旧派排挤,后又与王安石政见不合,故而辞官隐退。宋代文人较之前代更加注重内心的素养,尤其和唐代士人相比较,他们的思想成熟、深沉,情感含蓄、复杂,宋代文化从整体上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内敛深沉的特征。因此,宋代的茶文化也总体呈现出深沉内敛、动中求静的特征。
唐 茶釜
作者:暂无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煮茶  石质  口径  饮茶  适量 
描述:1唐长沙窑绿釉茶釜(高11.2厘米口径11.4厘米)2唐巩县窑绿釉茶釜(高7.4厘米口径8.3厘米)3唐石质茶釜(高5.8厘米口径18.3厘米,底径8.6厘米)4唐石质三系茶釜(高6.5厘米口径
全文:1唐长沙窑绿釉茶釜(高11.2厘米  口径 11.4厘米) 2唐巩县窑绿釉茶釜(高7.4厘米  口径8.3厘米) 3唐石质茶釜(高5.8厘米  口径18.3厘米,底径8.6厘米)   4唐 石质三系茶釜(高6.5厘米  口径9.1厘米) 唐代盛行饮茶,“以为比屋之饮。”唐人称饮茶为“煮茶”或“煎茶”, 煮茶用鍑(也叫茶釜),煎茶通常用茶铫。煮茶时,在茶釜中放入适量的水,煮水至初沸(观察釜中之水如蟹眼)时,按照水量的多少放入适量的盐。到第二沸(釜中之水如鱼眼)时,用勺子舀出一勺水备用,储放在熟盂中,釜中投放适量的茶末。到第三沸(观之如腾波鼓浪)时,把刚舀出备用的水重倒入茶釜,使水不再沸腾,起到了“止沸育华”的作用。这时茶就已煮好了,准备好茶碗,把煮好的茶汤用勺子添入茶碗,即可品饮。釜最早出现于石器时代,是一种炊器。以陶器及青铜器为多,部分为瓷器。馆藏品中的四件唐代茶釜,形态各异,长沙窑绿釉茶釜下承三足、口沿立耳;巩县窑绿釉釜憨态可掬,肩部立有双耳,像两只匍匐的小兔子,当地人俗称为兔耳罐;两件石质茶釜,均以整石剜挖而成,其中一件在器身镂雕出三个圆形系耳用于穿绳系带,釜身一侧剜挖出匝形流……多形态茶釜的出现,反映出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  
茶灶
作者: 宋•袁枢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来此  清风  煮茶  仙岩  汲水 
描述:茶灶宋·袁枢摘茗蜕仙岩,汲水潜虬穴。旋然石上灶,轻泛瓯中雪。清风已生腋,芳味犹在舌。何时棹孤舟,来此分余啜。从蜕仙岩上采得茶叶,在潜虬穴取得煮茶的泉水。在石灶上煮茶,欧中沫饽如同白雪。腋下清风渐生,舌尖还能感受到茶的香气。何时才能乘着孤舟再来此地喝茶啊。此诗写茶灶,首联写采茶汲水,颔联写灶上煮茶,颈
全文:茶灶宋·袁枢摘茗蜕仙岩,汲水潜虬穴。旋然石上灶,轻泛瓯中雪。清风已生腋,芳味犹在舌。何时棹孤舟,来此分余啜。从蜕仙岩上采得茶叶,在潜虬穴取得煮茶的泉水。在石灶上煮茶,欧中沫饽如同白雪。腋下清风渐生,舌尖还能感受到茶的香气。何时才能乘着孤舟再来此地喝茶啊。此诗写茶灶,首联写采茶汲水,颔联写灶上煮茶,颈联写茶味茶功,末联表达再来此品茶之愿。体现了诗人对茶的喜爱对茶的留恋,也从侧面反映了武夷茶的品质之高。
惠山泉
作者: 宋•强至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自怜  贴切  山泉  一词  煮茶 
描述:惠山泉宋·强至封寄晋陵船,东南第一泉。出瓶云液碎,落鼎月波圆。正味云谁别,繁声只自怜。要须茶品对,合煮建溪先。此诗写惠山泉,结合其煮茶之功力而写其形如“云液”、色如“月波”、味为“正味”、声似“繁声”,比喻贴切,形象生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诗中所描述“茶品”一词,是茶文化之一大创举,认为茶品要正,就需
全文: 惠山泉宋·强至封寄晋陵船,东南第一泉。出瓶云液碎,落鼎月波圆。正味云谁别,繁声只自怜。要须茶品对,合煮建溪先。 此诗写惠山泉,结合其煮茶之功力而写其形如“云液”、色如“月波”、味为“正味”、声似“繁声”,比喻贴切,形象生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诗中所描述“茶品”一词,是茶文化之一大创举,认为茶品要正,就需要以惠山泉烹煮建溪茶。
浣溪沙
作者: 元•刘敏中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山西  煮茶  翠竹  太初  quot 
描述:浣溪沙元·刘敏中元夕前一日,大雪始霁,子京、敬甫两张君过余绣江别墅。既坐,皆醉酒,索茶,遂开玉川月团,取太初岩顶雪,和以山西羊酥,以石灶活火烹之。而瓶中蜡梅方烂漫,于是相与嗅梅啜茶,雅咏小酌而罢。作此词以志之。清流浅见沙,沙边翠竹野人家。野人延客不堪夸。旋扫太初岩顶雪,细烹阳羡贡余茶。古铜瓶子蜡梅花
全文:浣溪沙元·刘敏中元夕前一日,大雪始霁,子京、敬甫两张君过余绣江别墅。既坐,皆醉酒,索茶,遂开玉川月团,取太初岩顶雪,和以山西羊酥,以石灶活火烹之。而瓶中蜡梅方烂漫,于是相与嗅梅啜茶,雅咏小酌而罢。作此词以志之。清流浅见沙,沙边翠竹野人家。野人延客不堪夸。旋扫太初岩顶雪,细烹阳羡贡余茶。古铜瓶子蜡梅花。①元夕: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以词序可知,词人在开头介绍背景,上元节前一日,大雪刚刚停止,子京、敬甫和词人皆酲,于是喝茶,体现了元人“开玉川月团,取太初岩顶雪,和以山西羊酥,以石灶活火烹之”的饮茶之法和“嗅梅啜茶”的生活情趣。上片写清清溪流边,沙边翠竹田野人家,质朴的人迎接客人因害羞受不住夸赞,下片写煮茶饮茶之,冬日取雪煮茶,贡茶配山西羊酥,再赏赏腊梅,别有一番风味。词人用生动的语言,便使当时的场景跃然纸上,展现给我们闲适自得的状态。 
寒夜煮茶歌
作者: 明•于谦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展开  寒夜  煮茶  羊肠  不可 
描述:寒夜煮茶歌明·于谦老夫不得寐,无奈更漏长。霜痕月影与雪色,为我庭户增辉光。直庐数橼少邻并,苦空寂寞如僧房。萧条厨传无长物,地炉爇热火烹茶汤。初如清波露蟹眼,次若轻车转羊肠。须臾腾波鼓浪不可遏,展开雀
全文:寒夜煮茶歌明·于谦老夫不得寐,无奈更漏长。        霜痕月影与雪色,为我庭户增辉光。        直庐数橼少邻并,苦空寂寞如僧房。          萧条厨传无长物,地炉爇热火烹茶汤。        初如清波露蟹眼,次若轻车转羊肠。            须臾腾波鼓浪不可遏,展开雀舌浮甘香。        一瓯啜罢尘虑净,顿觉唇吻皆清凉。            胸中虽无文字五千卷,新诗亦足追晚唐。                        玉川子,贫更狂,书生本无富贵相,得意何必夺膏粱。此诗之写寒夜煮茶者,在于抒发平生郁郁不得志之叹。先写寒夜煮茶之缘起;次以各种比喻写煮茶之况,“初如清波露蟹眼,次若轻车转羊肠。须臾腾波鼓浪不可遏,展开雀舌浮甘香”几句比喻,惟妙惟肖,层次分明;再写饮茶后的感觉,以诗足追晚唐写书生之狂,以反衬自身失意之苦。描绘了月色与雪色清绝之夜,独自生炉煮茶的经历,并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精神层面,表达了煮茶的舒心愉悦。
清 青田石雕庭院煮茶摆件
作者:暂无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童子  圆雕  煮茶  庭院  刻画 
描述:清青田石雕庭院煮茶摆件高19.2厘米底长20.0厘米以青田石为原材料,通过圆雕、镂雕及线刻等工艺,描绘了庭院煮茶的情景。空间分上下两层,上层刻画两位士人正斜倚在栏杆上,向下望着,顺着他们的目光,则是下层的童子正在煮茶,地上则放置茶盘、盖碗等茶具,童子形象刻画生动。
全文:清  青田石雕庭院煮茶摆件高19.2厘米 底长20.0厘米以青田石为原材料,通过圆雕、镂雕及线刻等工艺,描绘了庭院煮茶的情景。空间分上下两层,上层刻画两位士人正斜倚在栏杆上,向下望着,顺着他们的目光,则是下层的童子正在煮茶,地上则放置茶盘、盖碗等茶具,童子形象刻画生动。  
宋 瓷茶碾
作者:暂无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文档 关键词: 宋代  煮茶  重要  宋瓷  当时 
描述:宋瓷茶碾(长22.0厘米)与唐代一样,宋代的茶品末茶还是主流。无论煮茶或是点茶,都需要把团饼茶或散茶碾成茶末。因此,茶碾、茶研或茶臼也是宋代的重要茶器,审安老人称之为金法曹或石转运。此茶碾,由碾槽
全文:宋 瓷茶碾(长22.0厘米)与唐代一样,宋代的茶品末茶还是主流。无论煮茶或是点茶,都需要把团饼茶或散茶碾成茶末。因此,茶碾、茶研或茶臼也是宋代的重要茶器,审安老人称之为金法曹或石转运。此茶碾,由碾槽与碾轮组合而成。碾槽呈船形,下有基座,中间峻深,以承碾轮。碾轮如圆饼状,中孔有一圆形柄穿插。此瓷碾虽为冥器,却基本反映了当时茶碾的形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