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
文档(2)
按栏目分组
茶叶 (7)
按年份分组
2023(2)
2019(2)
2016(1)
2011(1)
2010(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
《茶博览》 (1)
《茶博览》(1)
《茶博览》(1)
《农产品市场周刊》 (1)
《杭州》 (1)
相关搜索词
西湖龙井茶的四大价值
作者: 王建荣  来源:《杭州》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湖龙井茶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中国茶叶博物馆 浙江省茶叶学会 西湖风景名胜区 价值 文化主题 杭州市 
描述:茶既包含着严谨的自然科学,又蕴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作为中国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茶,是杭州西湖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积淀共同影响下发展成型的物产。它别具一格的优良品质,对“天人合一”理念
全文:西湖龙井茶的四大价值文 王建荣茶既包含着严谨的自然科学,又蕴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作为中国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茶,是杭州西湖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积淀共同影响下发展成型的物产。它别具一格的优良品质,对“天人合一”理念的诠释以及所涵盖的历史文化,在同类物产中卓荦超伦。以西湖龙井茶为代表的中国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不仅产生了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也在不同历史时期显现出其珍贵价值。自然价值西湖龙井茶园地处北纬30°,东濒西湖,南临钱江,三面群山环抱,既可吸纳南来的和风细雨,又能挡住西北寒流的侵袭;山谷间的茶园有密林遮蔽、云雾缭绕,加上宜茶的土壤、温度、日照、雨水等,形成一个有益于龙井茶生长的独特小气候环境。龙井茶茶树是优良品种,早在明清两代,龙井茶良种不仅为省内许多茶区所选种,还引种到四川等省外茶区。历史价值西湖产茶至迟在唐代。陆羽《茶经·八之书》记:“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西湖产茶肇始于天竺、灵隐二寺寺僧傍寺垦植的茶园。宋代,灵隐、天竺仍然是西湖主要产茶区。宋《图经》云:“杭州之茶,惟此(指宝云茶)与香林、白云所产入贡,余不与焉。”可见,西湖之茶,在宋代已成为朝廷贡品。龙井茶的出名是在明代。一般都认同宋代名僧辩才为龙井茶祖,辩才晚年从上天竺住持退居到龙井狮子峰下的寿圣院,把白云茶移栽到狮子峰,期间,留下了诸多与赵抃、苏东坡、秦观等人品茶吟诗的佳话。他们所品尝的茶中,极可能有龙井当地所产的茶,只是当时还没有“龙井茶”的称呼。直到元代,“元四家”之一的虞集,与好友邓文原等游龙井,品尝了用龙井泉水烹煎的雨前龙井新茶,留下了《次邓文原游龙井》诗:“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这是明确记述品饮龙井茶的最早文字。龙井茶在明时崛起不是偶然,这首先得益于明太祖朱元璋“罢造龙团”“叶茶上供”对茶叶采制变革的历史机遇。明代贡茶一改宋元时上贡团饼茶的旧制,从而改变明代朝野饮茶习惯。又由于求索者众,供不应求,龙井四周山民与寺僧都种起了茶树。到明万历年间,“北山西溪,俱充龙井”(高濂《遵生八笺·茶泉类》)。清代是龙井茶的辉煌期。由于清高宗(乾隆)的厚爱,龙井茶不仅入贡,还成为朝廷对大臣的恩赐品。乾隆六次南巡到杭州,每次都幸临西湖茶区,除在龙井亲自采茶十八棵之外,还幸天竺,览乡民采茶制焙之法,留下了“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的诗章。又幸云栖,御制《观采茶作歌》,有句:“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陆羽茶经:经典本》作 者:王建荣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简 介:那些想要读《茶经》却又读不懂的茶人,从此不知不觉走近茶艺世界,重新诠释心中的茶。本书以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咸淳百川学海本为底本,参校包括文渊阁《四库全书》版《茶经》等多个版本,展示宋刻本原汁原味的形貌,让你看到《茶经》本真。备清跸处。”人文价值在西湖山水物质空间中滋养长成的龙井茶,受到一代代湖畔茶人的倾心培育而愈加显得鲜活、生动、饱满。湖光山色间蕴藏着龙井茶的人文历史,又极大地丰富了西湖文化的内涵,即所谓茶景相蕴共生辉。陆羽是用文字记载西湖产茶的第一人,他所撰的《茶经》早为人们耳熟能详,他还撰写过《道标传》《天竺灵隐二寺记》《武林山记》等关于西湖的著作,是最早记述和研究西湖景观者之一,也是最早对西湖山水与西湖茶作等量齐观的人。陆羽之后,既钟情西湖山水又嗜好茶的是白居易,他在唐长庆二年(822年)出任杭州刺史,与蜀僧韬光禅师结下了一段茶缘,现韬光寺中仍留有烹茗井,相传是当年两人烹茶取泉处。宋代的杭州太守几乎都是爱茶人。苏轼则是宋代杭州爱茶太守第一人,那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千年吟唱,不绝于耳;他的“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道尽了饮茶的乐趣和妙用;“蟹眼已过鱼眼生”“贵从活火发新泉”,则显现了他煮泉烹茶的精湛技艺。蔡襄在任福建路转运使时,造茶进贡,习知茶事,著有《茶录》二篇,是宋代斗茶的经典之作。他晚年知守杭州,因病忌茶,但仍“烹而玩之”,茶不离手。明代,中国茶业与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变革时期,江浙一带的绿茶名品不断脱颖而出,全国茶业与茶文化的中心由宋时的福建建安一带转移到了江浙之地。综观明代茶书,有一个特殊的现象——绝大部分茶书是江浙籍人编撰的,其中杭州人不少。明代记述咏赞龙井茶的名篇佳作迭出:徐渭的《谢钟君惠石埭茶》、陈继儒的《试茶》、屠隆的《龙井茶歌》、袁宏道的《龙井》、童汉臣的《龙井试茶》、于若灜的《龙井茶》等等,不胜枚举。清代的龙井茶品饮文化要特别提及两位书画家,一位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金农爱茶,创作多幅茶事书画作品。他在59 岁时写过一幅《述茶》轴:“采英于山,著经于羽;荈烈蔎芳,涤清神宇。”另有《玉川子嗜茶》书作一幅和《玉川先生煎茶图》一幅。那幅煎茶图虽题称玉川先生,其实从图中傍泉煮水、用紫砂壶沏泡来看,更似画家自己品饮家乡茶的写真。另一位是杭人丁敬,为“西泠八家”之首。丁敬亦嗜茶,作有《论茶绝句六首》,手卷书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他在卷末后记中说:“壬午六月九日访扬州项均、罗两峰二君于艮山门外之睦庵,啜茶回,录此请正之。杭郡六十八叟丁敬记。”近现代龙井茶品饮文化的载体越来越多。梁实秋“曾屡侍先君游西子湖,从不忘记品尝当地的龙井”,“茶后进藕粉一碗,四美具足矣。”郁达夫在九溪十八涧的口上,“一面喝着清茶,一面只贪味着这阴森得同太古似的山中寂静。”汪曾祺难忘1947年春天花一块大洋喝的那一杯龙井茶,“真正的狮峰龙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枪,泡在玻璃杯里,茶叶皆直立不倒,载浮载沉,茶色颇淡,但入口香浓,直透肺腑,真是好茶!”马一浮先生每年清明要到龙井去尝明前茶,喝的不是乾隆御指的“十八棵”,而是翁家山祖上的“碑阴十八株”,这是野生的老茶树,保持着天然野生风味。陈学昭、王旭烽两位小说家,各以龙井茶乡和杭州茶商世家为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春茶》和《茶人三部曲》。龙井茶的甘香,浸透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记忆之中,里面有茶人的闲趣、情谊、乡思,还有禅悟。社会价值有人说,杭州是“一市居民半茶客”,这并不为过。从杭州的茶馆业来看,早在宋代就有相当规模,尤以清河坊的蒋检阅茶肆最为闻名,“奇茶异汤,随索随应,点月色大泡灯,光辉满屋,过者莫不驻足而观。”清代,杭州茶馆还引进了“说大书”这种曲艺形式。如今,杭州人仍然保持着“孵茶馆”的生活习性。全市一千多家各类茶馆,有被誉为生活艺术精品天地的都市茶艺馆,有吟味在西湖山水间的风景区茶室,有茶山深处的农家茶居,有与艺文雅事相融的主题茶园,也有老年人悠闲自在其间的社区茶室……他们把茶馆当做家庭的“第二客厅”,平日聚朋会友在茶馆,春节全家团圆也到茶馆。上班族把茶馆当做办公室的延伸,商务洽谈,开会活动也搬到了茶馆。杭州人喜好品饮清淡甘香的龙井茶,而龙井茶这种清纯平和的特性又渗透到了杭州人的品性里,映照了杭州人淡泊处世,追求清和的人生态度。品茶之味,悟茶之道,所谓“茶禅一味”,正在于“茶悟”与“禅悟”的相融相合。自古西湖多茶客,湖山有幸结茶缘。西湖山水、龙井绿茶与历代湖畔爱茶人,这三大组合,在中国任何一地都难再复制。龙井茶依傍钱塘江,受惠于西湖山水,才有其非凡的品质,钱塘江以南地域也产龙井茶,但是“橘逾淮而北为枳”,那就不是“西湖龙井”了。
美誉满天下西湖龙井茶
作者:暂无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叶  西湖  龙井茶  杭州  龙井 
描述:美誉满天下西湖龙井茶初春四月,镶嵌于浙江杭州西湖山水间的龙井茶园,青葱苍翠;错落在桂树竹林中的农家茶楼,古朴雅致,成为游客休闲的天堂。如今,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西湖龙井茶产业繁荣兴旺。2014年,以龙井茶品种选育、种植栽培、植保管理、采制工艺、茶文化和茶产业为核心的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中国
全文:美誉满天下西湖龙井茶初春四月,镶嵌于浙江杭州西湖山水间的龙井茶园,青葱苍翠;错落在桂树竹林中的农家茶楼,古朴雅致,成为游客休闲的天堂。如今,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西湖龙井茶产业繁荣兴旺。2014年,以龙井茶品种选育、种植栽培、植保管理、采制工艺、茶文化和茶产业为核心的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龙井茶香浓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素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绝天下,其独特的“淡而远”“香而清”的绝世神采和非凡品质,在众多的茗茶中独具一格,冠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其优异的品质源自杭州西湖独特的自然环境、品种资源和炒制工艺。上承四季天时之气,下凭钟毓地利之优,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是西湖龙井茶优异品质形成的基础。杭州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集天地之精华、人文之璀璨于一身。西湖龙井茶产区位于中国茶树生长的黄金地带,是中国茶最适宜生长的区域。西湖周边山势连绵、林木茂密、翠竹婆娑,依湖(西湖)临江(钱塘江)伴溪(西溪湿地);泥盆纪石英岩发育而成的黄沙土壤,不仅富含各类营养元素,而且有害元素含量低,十分适合茶树生长。茶区年平均气温约为15~17℃,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春茶季节“无雨涧长流,无云山自阴”的温润小气候环境对茶树叶芽的生发非常有利。西湖龙井茶群体种是西湖茶区最传统的茶树品种,是历经长期自然驯化和人工筛选而形成的一个灌木型中小类茶树品种,具有适合加工龙井茶的天然品质。千百年来,“法乎自然”的传统栽培方式使西湖龙井茶树尽可能地融于西湖山水之环境、最大限度地吸收天地自然之精华。丛栽的种植模式和重施有机肥的培育方法,有利于茶园的保水保肥,有利于发挥茶树的个体优势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西湖龙井茶群体种中通过单株选育育成“龙井43”“龙井长叶”等系列品种。这些品种发芽早、外形好、产量高,加工出来的龙井茶外形和内质均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被列入了西湖龙井茶保护区的主栽品种。优质的西湖龙井茶必须经手工炒制而成,这是西湖龙井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艺。炒制过程全凭手工在一口特制光滑的铁锅中操作,采用“抓、抖、搭、捣、捺、推、扣、甩、磨、压”等10种手法不断变化炒制而成。加工过程中,“摊放、青锅、摊凉(筛分)、辉锅、挺长头(筛分)”,环环相扣,工艺独到而复杂。西湖龙井茶的炒制工艺是多少代人摸索出来的经验与智慧的结晶,由此炒制而成的西湖龙井茶融艺术性、观赏性和极高饮用价值于一身,是茶之上品。但刚炒制出来的西湖龙井茶还没有达到色、香、味俱全的最高境界,只有经过其独特的品质后熟技术处理,才能真正成为茶之极品。所谓的品质后熟技术,就是将手工炒制辉锅干燥冷却后的茶叶放入贮藏茶叶的石灰缸进行保存。这种贮藏方式对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后期形成和保持非常关键。一方面,通过生石灰吸收水分降低了茶叶的含水量,有利于茶叶长期保存不变质。另一方面,生石灰吸收少量水分后产生的温和发热现象有利于茶叶品质的进一步优化。同时,大量茶叶聚集在一个密闭环境中,有利于各批次茶叶的香气趋于一致。西湖周边各地所产的西湖龙井茶,由于生长条件不同,自然品质和炒制技巧略有差异,形成不同的品质风格。历史上按产地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目,即狮峰、龙井、云栖、虎跑四地所产,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最富盛誉。现在调整为狮,龙,梅三个品目,梅即梅家坞,仍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特级西湖龙井茶具有八大特征:外形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体表无茸毛或少茸毛、叶片果胶质含量较低;冲泡后汤色嫩绿(黄)明亮、闻之有豆花香或板栗香、入口滋味清爽浓醇、叶底嫩绿呈朵。历代名人赞龙井杭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在杭州数千年的栽茶、制茶、饮茶、艺茶历史中,人茶相融,人茶相育,涌现了一大批爱茶、学茶、事茶之人,积淀了极其深厚、独树一帜的西湖龙井茶文化。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就是陆羽在杭隐居期间写的。唐至清1200余年间,杭州有8位作者,著茶书10余种,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经典。历朝历代在杭为官任职的文化人中,嗜茶吟诗好泼墨者为数众多,留下了许多旷世之宝,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白居易、苏东坡、陆游、吴昌硕等人。白居易在杭州不仅嗜茶,而且亲自开辟茶园种茶,从他《香炉峰下新置草堂》中记载的“药圃茶园是产业,野鹿林鹤是交游”可见一斑。他一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道出了多少文人墨客对杭州的魂牵梦萦啊。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西湖龙井茶,他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诗句把龙井茶与西湖美景、西子美人相提并论,被后人称作中国茶文化的绝佳对联。元代虞伯生的《游龙井》、明代高应冕的《龙井试茶》、清代龚翔麟的《虎跑泉》,等等,无一不是吟诵西湖龙井茶的佳句。此外,文徵明的《陆羽品茶图》、吴昌硕的《煮茗图》等东方茶画的代表之作,也是对西湖龙井茶的绝美艺术刻画。当代的人们,仍以对西湖龙井茶的钟爱,谱就了一曲曲茶之赞歌:周大风创作的《采茶舞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民歌教材;王旭峰创作的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荣获茅盾文学奖。毛泽东主席曾写下“龙井茶、虎跑水,天下一绝”的词句;周恩来总理5次到梅家坞村视察龙井茶生产,还两次亲自修改周大风的《采茶舞曲》。西湖龙井与鸠坑毛峰、九曲红梅等杭州名茶的优美传说,无不寄托着人们对亲情、爱情的美好向往;女采茶、男炒茶,泡茶楼、敬茶点等杭州的茶俗、茶礼、茶艺、茶活动,无不折射出精致和谐的人文精神;龙井寺、虎跑泉、烹茗井等遍布杭城的历史文化遗存,无不蕴藏着深邃的人文内涵。璀璨夺目的西湖龙井茶文化,不仅是杭州历史文化中的精品,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瑰宝。茶文化为茶产业添彩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西湖龙井茶融入杭州的角角落落。杭州已经初步形成从西湖龙井茶研究、生产、加工、贸易到茶综合利用、茶文化旅游、茶文化建设、社会化服务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西湖龙井茶引爆杭州的茶楼经济。杭州市区大小茶馆遍布,总量达1000多家。无论朋友聚会还是商务洽谈,到茶楼饮茶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一种时尚。梅家坞、龙坞茶村、茅家埠等茶文化休闲旅游,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游客思绪随着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荡漾开来,细细地品味,或许能从一盏茶里,渐渐地品出牵扯古韵遗梦的情怀来。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促进杭州茶文化旅游迈上新的台阶。国家对西湖龙井茶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并使用专用保护标志。依据《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目前已确定的西湖龙井茶基地(包括一、二级保护区)和后备基地面积为1.674万亩,年产西湖龙井茶800多吨,总产值超过1亿元。通过对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核心区域内的龙井寺、龙井村、龙井山园、中国茶叶博物馆和“龙井八景”等进行重点整治,展现龙井茶与名人、名建筑、书画、文学、宗教相结合的高雅情趣和茶道、茶俗、茶礼以及饮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西湖龙井茶文化景区成为西湖美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西湖龙井茶已在杭州、北京、上海、天津、香港、宁波、西安、南京、济南、成都、石家庄、苏州等国内大城市中开设“西湖龙井茶专卖店”30多家。专卖店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店面设置,统一使用西湖龙井茶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和防伪标识,巩固了西湖龙井茶的中国名茶龙头老大地位。杭州还是全国茶研究机构最集中的城市。杭州拥有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大学茶学系等8家“国”字号茶叶研究机构,集聚了全国一半以上的顶尖级茶叶研究专家。(参考资料:《西湖龙井茶,让杭州更美好》,刘月姣编辑整理)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