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茶史   
  茶的起源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茶的典故   
  茶叶   
  茶树标本   
  名茶荟萃   
  茶树资源库   
  器物   
  唐以前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当代   
  其他国家   
  茶人   
  先秦至汉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国外   
     
  艺文   
  茶书   
  茶画   
  茶诗   
  茶艺表演   
  茶歌   
  茶俗   
  遗存   

孙大绶


好茶,对茶有研究。于万历十六年(1588)刻陆羽《茶经》,书后附《陆羽传》及编辑的《茶经水辨》和《茶经外集》。据说《茶谱外集》,也是大绶所辑。

孙大绶 (生卒年末详)明代学者。新都(今浙江淳安)人,好茶,对茶有研究。于万历十六年(1588)刻陆羽《茶经》,书后附《陆羽传》及编辑的《茶经水辨》和《茶经外集》。据说《茶谱外集》,也是大绶所辑。

徐海荣主编的《中国茶事大典》对《茶谱外集》进行了介绍,现抄录如下:此书杂采宋代吴淑《事类赋注茶赋》及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宋黄庭坚《煎茶赋》、苏轼《煎茶歌》、蔡襄《茶垅》等4首诗、黄庭坚《惠山泉〉等3首诗类次为一卷。令人费解的是没有像《水辨》、《茶经外集》一样一起附刊于孙刻本《茶经》,而是由其稍后的郑煾在校刊《茶经》时附录。郑煾本《茶经》,在版本学上颇具特色。卷首仅载陈师道序,在其《茶经》卷中之后附录《茶具图赞》及图;在书后附录《新唐书陆羽传》,童史之叙;继又附《茶经水辨》,再是标明孙大绶编次的《茶经外集》(唐宋诗8首),继又取钱椿年编次、顾元庆删校的《茶谱》;最后是孙大绶编次的《茶谱外集》。郑煾本的校刊时间当在孙大绶刻《茶经》(万历十六年,1588)后,汪士贤辑《山居杂志》(万历十一年,1593)前的五年间。因为汪编次《山居杂志》时,《水辨》(题明僧真清撰)、《茶经外集》、《茶谱外集》均已收入。《水辨》根据竞陵本(嘉靖二十一一年1543)《茶经》附录收入,《茶经外集》据孙本收入,《茶谱外集》则始见于郑烟校刊本,只能据此收入。故大致可摧定郑煾本校刊时间约在1588~1593年间。郑煾校刊本也是日本流传各种版本《茶经》的共同祖本。当时,宫内省虽藏有百川学海本《茶经》,但仍是“养在深宫人未识”。

明代田艺蘅的《煮泉小品》对白茶进行了记载:“芽茶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况作人手器不洁,火候失宜。皆能损其香色也。生晒茶瀹之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孙大绶所著的《茶谱外集》对白茶制作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描述:“茶有宜以日晒者,青翠香洁,胜于火炒。”文献中提到的“生晒”、“日晒”就是白茶制作工艺中的关键环节日光萎凋。白茶从绿茶演变而来,最早出现于明代,但与绿茶不同的是只有萎凋、干燥两道工序,属轻微发酵茶。

《茶经水辨》是孙大绶所辑的一部品茶用水的专著,成书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系抄录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节录不全)、宋代欧阳修《大明水记》和《浮槎山水记》而成。

 《茶经外集》明代孙大绶所辑的一部诗歌汇编。成书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汇编了唐代陆羽《六羡歌》、卢全《茶歌》、皇甫曾《送羽采茶》、皇甫冉《送羽赴越》、释皎然《寻陆羽不遇》、裴拾遗《西塔院》,宋代范希文《斗茶歌》、王禹僻《观陆羽茶井》八首诗歌而成,附刻在孙氏刊印的陆羽《茶经》后。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