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茶史   
  茶的起源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茶的典故   
  茶叶   
  茶树标本   
  名茶荟萃   
  茶树资源库   
  器物   
  唐以前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当代   
  其他国家   
  茶人   
  先秦至汉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国外   
     
  艺文   
  茶书   
  茶画   
  茶诗   
  茶艺表演   
  茶歌   
  茶俗   
  遗存   

罗廪


  罗廪著有《茶解》一卷,书中提出茶树种植方式,茶园间作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茶易吸收异味的特性及其保存方法,以及炒青绿茶加工技术。内容详细,是有关茶叶生产技术经验的纪录。

罗廪(生卒年不详),浙江慈溪人,事迹无考。只知其精通茶事,常亲自采茶、制茶,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写成《茶解》一卷。明代学者。

尤文宪在《中华文化公开课 茶文化十二讲》一书中对其专著《茶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故将原文摘录如下:

《茶解》全书约3000字,前有序,后有跋,分总论、原、品、艺、采、制、藏、烹、水、禁、器等十目,对茶叶栽培、采制、鉴评、烹藏及器皿等各方面均有记述。既科学,又富有哲理,不仅弘扬了中华茶文化,更起到了传播茶叶科技知识的作用。

《茶解》有许多创新之处,尤为突出的是,罗廪首次提到茶叶园艺概念。唐代之前的茶树以野生为主,陆羽《茶经》称“野者上,园者次”。随着茶树栽培、育种技术的提高,大多栽培茶质量已超越野生茶。罗廪根据长期实践,对茶树的栽培、施肥、除草、采制、储藏等技术进行了改善和提高,提出了一些茶树的种植原理,如在夏秋等干旱高温季节,要防止茶树在烈日下曝晒,因为漫反射的光线更有利于积累茶叶营养成分。再如,茶树之中也以适当套种些桂、梅、兰、菊、桃、李、杏、梅、柿、橘、白果、石榴等花木、果木。因为茶树的花、叶可以吸收这些花果的香气。

罗廪还对茶树种植技术进行了一定的革新。他在《茶解》中讲到“秋社后,摘茶子水浮,取沉者。略晒去湿润,沙拌,藏竹篓中,勿令冻损。俟春旺时种之。茶喜丛生,先治地平正,行间疏密,纵横各二尺许。每一坑下子一掬,覆以焦土,不宜太厚,次年分植,三年便可摘取。茶地斜坡为佳,聚水向阴之处,茶品遂劣。故一山之中,美恶相悬。”可见,罗廪既否定了唐宋以来的“植而罕茂”的种植传统,又提出了“覆以焦土,不宜太厚”的种植技术,这在当时而言可谓茶叶种植技术的重大革新。

罗廪对绿茶炒制也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他指出,采茶“须晴昼采,当时焙”,否则就会“色味香俱减”。采后的茶要放在箪中,不能置于漆器及瓷器内,也“不宜见风日”。炒制时,“炒茶,铛要热;焙,铛宜温。凡炒止可一握,候铛微炙手,置茶铛中,札札有声,急手炒匀,出之箕上薄摊,用扇扇冷,略加揉担,直至烘干。”  “茶叶新鲜,膏液就足。初用武火急炒,以发其香;然火亦不宜太烈,最忌炒至半干,不干铛中焙操,而厚罨笼内,慢火烘炙。”罗廪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对当时的制茶工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这在当时的文人中是少见的。而罗廪的这些经验之作,也是中国古代茶书中有关制茶最为全面、系统的总结。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