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茶史   
  茶的起源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茶的典故   
  茶叶   
  茶树标本   
  名茶荟萃   
  茶树资源库   
  器物   
  唐以前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当代   
  其他国家   
  茶人   
  先秦至汉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国外   
     
  艺文   
  茶书   
  茶画   
  茶诗   
  茶艺表演   
  茶歌   
  茶俗   
  遗存   

赵赞

为筹措足够的军饷,赵赞提议再次实行“常平法”,首倡茶税。

 

赵赞,河东阳曲人,生卒年未详,唐朝大臣,历官礼部郎中、吏部郎中、中书舍人,迁为户部侍郎,判度支。

德宗建中三年(782)赵赞为判度支,首倡茶税。《旧唐书德宗本纪》记载:“建中三年九月,判度支赵赞上言,为筹措“常平法”的资金,乃于诸道津要置吏税商货,每贯税二十文,竹木茶漆皆十税一,以充常平之本。”又《旧唐书食货志下》记载:建中四年,“度支侍郎赵赞议常平事。竹、木、茶、漆尽税之。茶之有税,肇于此矣。”也就是说赵赞为了筹措“常平法”的资金,建议德宗皇帝对竹木茶漆征税。在此以前,茶叶是不纳入税法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常平法呢?《全唐文》的卷五二六记载了赵赞的奏章——《置常平仓议》,原文如下:

“伏以旧制置仓储粟,名曰常平。军兴以来,此事阙废。因循未举,垂三十年。其间或因凶荒流散,饿死相食者,不可胜纪。古者平准之法,使万室之邑,必有万钟之藏;千室之邑,必有千钟之藏。春以奉耕,夏以奉耘,虽有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人者,盖能行轻重之法也。自陛下登极以来,许京城两市置常平,官籴盐米,虽经频年少雨,米价不复腾贵。此乃即日明验,实要推而广之。当军兴之时,与承平或异。事须兼储布帛,以备时须。臣今商量,请于两郡并江陵、成都、扬、汴、苏、洪等州府,各置常平轻重本钱,上至百万贯,下至数十万贯,随其所宜,量定多少。惟置斛斗疋段丝麻等,候物贵则下价出卖,物贱则加价收籴,权其轻重,以利疲人。并请诸道津要都会之所,皆置吏阅商人财货,计钱每贯税二十文,天下所出竹木茶漆,皆十一税之,以充常平本。”

这篇奏议写于德宗建中三年(782)。建中二年,为了维护世袭特权,魏博镇田悦、淄青镇李纳、山南东道(治襄阳)节度使梁崇义和李惟岳联合起来,共同起兵抗唐。此后,各地节度使纷纷拥兵作乱。为了镇压各地的叛乱,唐政府需要有充足的军饷支出,然而朝廷自安史之乱以来,国库空虚,入不敷出,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在这种情势下,赵赞上言,认为需要实行“常平法”。

丁守和主编的《中国历代治国策选粹》对这封奏章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这里摘录原文并整理如下:这封疏文主要说明设置常平仓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建议推广常平法。作者用具体的史实,说明常平仓在调节粮价、备荒赈恤、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因而,不能废弃,应该坚持实行,并“推而广之”。且需增加常平法的内容,比如兼储布帛,以备不时之需。疏文还详细阐述了设置常平仓的具体方法:是在两郡、江陵、成都等州府,各置常平本钱,上至百万贯,下至数十万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量之多少。二是收贮斛斗匹段丝麻,物价上涨时下价出卖,物价下跌时则加价收籴,以平衡物价,利于疲民。三是在全国水陆要冲和大都会, 置吏收税,茶叶被首次纳入税收系统,按物价的十分之一征收税款。德宗采纳了他的主张,“赞乃于诸道津要置吏税商货,每贯税二十文,竹木茶漆皆什一税之,以充常平之本”。

这些措施,在当时的情势下是有其积极作用的。然而为了“充常平本”唐政府便不顾民间疾苦,多方征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茶叶既然能成为税收的来源之一,说明茶叶贸易属于大宗商品,饮茶已经称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为筹措足够的军饷,赵赞提议再次实行“常平法”,首倡茶税。

 

赵赞,河东阳曲人,生卒年未详,唐朝大臣,历官礼部郎中、吏部郎中、中书舍人,迁为户部侍郎,判度支。

德宗建中三年(782)赵赞为判度支,首倡茶税。《旧唐书・德宗本纪》记载:“建中三年九月,判度支赵赞上言,为筹措“常平法”的资金,乃于诸道津要置吏税商货,每贯税二十文,竹木茶漆皆十税一,以充常平之本。”又《旧唐书・食货志下》记载:建中四年,“度支侍郎赵赞议常平事。竹、木、茶、漆尽税之。茶之有税,肇于此矣。”也就是说赵赞为了筹措“常平法”的资金,建议德宗皇帝对竹木茶漆征税。在此以前,茶叶是不纳入税法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常平法呢?《全唐文》的卷五二六记载了赵赞的奏章——《置常平仓议》,原文如下:

“伏以旧制置仓储粟,名曰常平。军兴以来,此事阙废。因循未举,垂三十年。其间或因凶荒流散,饿死相食者,不可胜纪。古者平准之法,使万室之邑,必有万钟之藏;千室之邑,必有千钟之藏。春以奉耕,夏以奉耘,虽有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人者,盖能行轻重之法也。自陛下登极以来,许京城两市置常平,官籴盐米,虽经频年少雨,米价不复腾贵。此乃即日明验,实要推而广之。当军兴之时,与承平或异。事须兼储布帛,以备时须。臣今商量,请于两郡并江陵、成都、扬、汴、苏、洪等州府,各置常平轻重本钱,上至百万贯,下至数十万贯,随其所宜,量定多少。惟置斛斗疋段丝麻等,候物贵则下价出卖,物贱则加价收籴,权其轻重,以利疲人。并请诸道津要都会之所,皆置吏阅商人财货,计钱每贯税二十文,天下所出竹木茶漆,皆十一税之,以充常平本。”

这篇奏议写于德宗建中三年(782)。建中二年,为了维护世袭特权,魏博镇田悦、淄青镇李纳、山南东道(治襄阳)节度使梁崇义和李惟岳联合起来,共同起兵抗唐。此后,各地节度使纷纷拥兵作乱。为了镇压各地的叛乱,唐政府需要有充足的军饷支出,然而朝廷自安史之乱以来,国库空虚,入不敷出,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在这种情势下,赵赞上言,认为需要实行“常平法”。

丁守和主编的《中国历代治国策选粹》对这封奏章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这里摘录原文并整理如下:这封疏文主要说明设置常平仓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建议推广常平法。作者用具体的史实,说明常平仓在调节粮价、备荒赈恤、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因而,不能废弃,应该坚持实行,并“推而广之”。且需增加常平法的内容,比如兼储布帛,以备不时之需。疏文还详细阐述了设置常平仓的具体方法:是在两郡、江陵、成都等州府,各置常平本钱,上至百万贯,下至数十万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量之多少。二是收贮斛斗匹段丝麻,物价上涨时下价出卖,物价下跌时则加价收籴,以平衡物价,利于疲民。三是在全国水陆要冲和大都会, 置吏收税,茶叶被首次纳入税收系统,按物价的十分之一征收税款。德宗采纳了他的主张,“赞乃于诸道津要置吏税商货,每贯税二十文,竹木茶漆皆什一税之,以充常平之本”。

这些措施,在当时的情势下是有其积极作用的。然而为了“充常平本”唐政府便不顾民间疾苦,多方征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茶叶既然能成为税收的来源之一,说明茶叶贸易属于大宗商品,饮茶已经称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