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茶史   
  茶的起源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茶的典故   
  茶叶   
  茶树标本   
  名茶荟萃   
  茶树资源库   
  器物   
  唐以前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当代   
  其他国家   
  茶人   
  先秦至汉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国外   
     
  艺文   
  茶书   
  茶画   
  茶诗   
  茶艺表演   
  茶歌   
  茶俗   
  遗存   

白牡丹

白牡丹:越简单越美好

 

品质特征

白牡丹因其外形绿叶夹银白色白毫,芽叶连枝成朵,非常像初放的花蕾,所以称为“白牡丹”。白牡丹成茶一芽一二叶,色泽灰绿或暗绿,叶背白毫银亮,绿面白底,故有“青天白地”之称,汤色杏黄或橙黄色、滋味鲜爽。 

 

产区

白茶的生产分为以福鼎为代表的闽东产区和以政和为代表的闽北产区。

闽北产区包括福建南平市政和县、松溪县、建阳市。

该地区多山地,丘陵地貌,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水量1600mm以上,土壤以红、黄壤为主。

 

工艺、特点

  白牡丹的原料比白毫银针采摘稍晚,又比寿眉稍早;要求白毫显,芽叶肥嫩,选用一芽一、二叶大白茶原料制成。传统采摘标准是春茶第一轮嫩梢采下一芽二叶,芽与二叶的长度基本相等,并要求“三白”,即芽及二叶满披白色茸毛。此时的内含物质已经逐渐丰富,兼具了银针的清鲜毫香和寿眉的甘甜醇和。

白牡丹的加工不揉不炒,只有萎凋和焙干两道工序。

 

冲泡要点

冲泡白牡丹一般可选用盖碗泡法或者壶泡法。

盖碗法:取3g左右的白茶投入中盖碗,用90-95℃水温润茶叶,之后选用功夫茶泡法,第一泡45秒以后每泡延续20秒,就能品到清新的口味。

壶泡法:取7-10g的白茶投入壶中,用90-95℃开水温润后进行闷泡,45-60秒就可出水品饮,这样可以品到清纯中带醇厚的品味。

在滋味上一芽一二叶的白牡丹,较比纯芽头的银针要重一点,冲泡后内含物质析出相对更多,茶汤也更显饱满,滋味浓郁,韵味十足。

典故传说  

太姥娘娘与白茶

唐陆羽《茶经》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指的就是福鼎的太姥山。太姥山北望雁荡山,西眺武夷山,文人描述“水在天际流,峰从海中出”。通俗地说就是既看大山又看大海,所以有“山海大观”之称。

在传说中,太姥娘娘的故事发生在尧的时代,她是农家女子,居住在才山(今太姥山)种蓝,人们称其为蓝姑,有一年发生了一场疫病,很多人身上都生出了麻疹,怎么都治不好,蓝姑感到很伤心。有一天晚上在梦中,一个老神仙告诉她,太姥山上的一个山洞旁有一棵茶树,上面的茶叶冲泡来喝可以治病。醒来后她就去拼命采摘茶叶冲泡分给百姓饮用,人们喝了后病真的好了!

蓝姑从没有停过对穷人的帮助,晚年遇仙人指点,于农历七月七日羽化升天,人们怀念她,尊之为太姥娘娘。而她留下的这棵白茶树,也就是后世福鼎大白茶的始祖之茶。经常喝白茶的人都知道,福鼎白茶不仅有调理麻疹的作用,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很好的疗效。所有白茶俗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称

 

 

 

期刊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