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西湖龙井茶的四大价值
作者: 王建荣  来源:《杭州》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湖龙井茶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中国茶叶博物馆 浙江省茶叶学会 西湖风景名胜区 价值 文化主题 杭州市 
描述:茶既包含着严谨的自然科学,又蕴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作为中国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茶,是杭州西湖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积淀共同影响下发展成型的物产。它别具一格的优良品质,对“天人合一”理念的诠释以及所涵盖的历史文化,在同类物产中卓荦超伦。以西湖龙井茶为代表的中国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不仅产生了对东方传统文化的
全文:西湖龙井茶的四大价值文 王建荣茶既包含着严谨的自然科学,又蕴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作为中国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茶,是杭州西湖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积淀共同影响下发展成型的物产。它别具一格的优良品质,对“天人合一”理念的诠释以及所涵盖的历史文化,在同类物产中卓荦超伦。以西湖龙井茶为代表的中国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不仅产生了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也在不同历史时期显现出其珍贵价值。自然价值西湖龙井茶园地处北纬30°,东濒西湖,南临钱江,三面群山环抱,既可吸纳南来的和风细雨,又能挡住西北寒流的侵袭;山谷间的茶园有密林遮蔽、云雾缭绕,加上宜茶的土壤、温度、日照、雨水等,形成一个有益于龙井茶生长的独特小气候环境。龙井茶茶树是优良品种,早在明清两代,龙井茶良种不仅为省内许多茶区所选种,还引种到四川等省外茶区。历史价值西湖产茶至迟在唐代。陆羽《茶经·八之书》记:“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西湖产茶肇始于天竺、灵隐二寺寺僧傍寺垦植的茶园。宋代,灵隐、天竺仍然是西湖主要产茶区。宋《图经》云:“杭州之茶,惟此(指宝云茶)与香林、白云所产入贡,余不与焉。”可见,西湖之茶,在宋代已成为朝廷贡品。龙井茶的出名是在明代。一般都认同宋代名僧辩才为龙井茶祖,辩才晚年从上天竺住持退居到龙井狮子峰下的寿圣院,把白云茶移栽到狮子峰,期间,留下了诸多与赵抃、苏东坡、秦观等人品茶吟诗的佳话。他们所品尝的茶中,极可能有龙井当地所产的茶,只是当时还没有“龙井茶”的称呼。直到元代,“元四家”之一的虞集,与好友邓文原等游龙井,品尝了用龙井泉水烹煎的雨前龙井新茶,留下了《次邓文原游龙井》诗:“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这是明确记述品饮龙井茶的最早文字。龙井茶在明时崛起不是偶然,这首先得益于明太祖朱元璋“罢造龙团”“叶茶上供”对茶叶采制变革的历史机遇。明代贡茶一改宋元时上贡团饼茶的旧制,从而改变明代朝野饮茶习惯。又由于求索者众,供不应求,龙井四周山民与寺僧都种起了茶树。到明万历年间,“北山西溪,俱充龙井”(高濂《遵生八笺·茶泉类》)。清代是龙井茶的辉煌期。由于清高宗(乾隆)的厚爱,龙井茶不仅入贡,还成为朝廷对大臣的恩赐品。乾隆六次南巡到杭州,每次都幸临西湖茶区,除在龙井亲自采茶十八棵之外,还幸天竺,览乡民采茶制焙之法,留下了“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的诗章。又幸云栖,御制《观采茶作歌》,有句:“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陆羽茶经:经典本》作 者:王建荣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简 介:那些想要读《茶经》却又读不懂的茶人,从此不知不觉走近茶艺世界,重新诠释心中的茶。本书以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咸淳百川学海本为底本,参校包括文渊阁《四库全书》版《茶经》等多个版本,展示宋刻本原汁原味的形貌,让你看到《茶经》本真。备清跸处。”人文价值在西湖山水物质空间中滋养长成的龙井茶,受到一代代湖畔茶人的倾心培育而愈加显得鲜活、生动、饱满。湖光山色间蕴藏着龙井茶的人文历史,又极大地丰富了西湖文化的内涵,即所谓茶景相蕴共生辉。陆羽是用文字记载西湖产茶的第一人,他所撰的《茶经》早为人们耳熟能详,他还撰写过《道标传》《天竺灵隐二寺记》《武林山记》等关于西湖的著作,是最早记述和研究西湖景观者之一,也是最早对西湖山水与西湖茶作等量齐观的人。陆羽之后,既钟情西湖山水又嗜好茶的是白居易,他在唐长庆二年(822年)出任杭州刺史,与蜀僧韬光禅师结下了一段茶缘,现韬光寺中仍留有烹茗井,相传是当年两人烹茶取泉处。宋代的杭州太守几乎都是爱茶人。苏轼则是宋代杭州爱茶太守第一人,那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千年吟唱,不绝于耳;他的“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道尽了饮茶的乐趣和妙用;“蟹眼已过鱼眼生”“贵从活火发新泉”,则显现了他煮泉烹茶的精湛技艺。蔡襄在任福建路转运使时,造茶进贡,习知茶事,著有《茶录》二篇,是宋代斗茶的经典之作。他晚年知守杭州,因病忌茶,但仍“烹而玩之”,茶不离手。明代,中国茶业与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变革时期,江浙一带的绿茶名品不断脱颖而出,全国茶业与茶文化的中心由宋时的福建建安一带转移到了江浙之地。综观明代茶书,有一个特殊的现象——绝大部分茶书是江浙籍人编撰的,其中杭州人不少。明代记述咏赞龙井茶的名篇佳作迭出:徐渭的《谢钟君惠石埭茶》、陈继儒的《试茶》、屠隆的《龙井茶歌》、袁宏道的《龙井》、童汉臣的《龙井试茶》、于若灜的《龙井茶》等等,不胜枚举。清代的龙井茶品饮文化要特别提及两位书画家,一位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金农爱茶,创作多幅茶事书画作品。他在59 岁时写过一幅《述茶》轴:“采英于山,著经于羽;荈烈蔎芳,涤清神宇。”另有《玉川子嗜茶》书作一幅和《玉川先生煎茶图》一幅。那幅煎茶图虽题称玉川先生,其实从图中傍泉煮水、用紫砂壶沏泡来看,更似画家自己品饮家乡茶的写真。另一位是杭人丁敬,为“西泠八家”之首。丁敬亦嗜茶,作有《论茶绝句六首》,手卷书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他在卷末后记中说:“壬午六月九日访扬州项均、罗两峰二君于艮山门外之睦庵,啜茶回,录此请正之。杭郡六十八叟丁敬记。”近现代龙井茶品饮文化的载体越来越多。梁实秋“曾屡侍先君游西子湖,从不忘记品尝当地的龙井”,“茶后进藕粉一碗,四美具足矣。”郁达夫在九溪十八涧的口上,“一面喝着清茶,一面只贪味着这阴森得同太古似的山中寂静。”汪曾祺难忘1947年春天花一块大洋喝的那一杯龙井茶,“真正的狮峰龙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枪,泡在玻璃杯里,茶叶皆直立不倒,载浮载沉,茶色颇淡,但入口香浓,直透肺腑,真是好茶!”马一浮先生每年清明要到龙井去尝明前茶,喝的不是乾隆御指的“十八棵”,而是翁家山祖上的“碑阴十八株”,这是野生的老茶树,保持着天然野生风味。陈学昭、王旭烽两位小说家,各以龙井茶乡和杭州茶商世家为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春茶》和《茶人三部曲》。龙井茶的甘香,浸透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记忆之中,里面有茶人的闲趣、情谊、乡思,还有禅悟。社会价值有人说,杭州是“一市居民半茶客”,这并不为过。从杭州的茶馆业来看,早在宋代就有相当规模,尤以清河坊的蒋检阅茶肆最为闻名,“奇茶异汤,随索随应,点月色大泡灯,光辉满屋,过者莫不驻足而观。”清代,杭州茶馆还引进了“说大书”这种曲艺形式。如今,杭州人仍然保持着“孵茶馆”的生活习性。全市一千多家各类茶馆,有被誉为生活艺术精品天地的都市茶艺馆,有吟味在西湖山水间的风景区茶室,有茶山深处的农家茶居,有与艺文雅事相融的主题茶园,也有老年人悠闲自在其间的社区茶室……他们把茶馆当做家庭的“第二客厅”,平日聚朋会友在茶馆,春节全家团圆也到茶馆。上班族把茶馆当做办公室的延伸,商务洽谈,开会活动也搬到了茶馆。杭州人喜好品饮清淡甘香的龙井茶,而龙井茶这种清纯平和的特性又渗透到了杭州人的品性里,映照了杭州人淡泊处世,追求清和的人生态度。品茶之味,悟茶之道,所谓“茶禅一味”,正在于“茶悟”与“禅悟”的相融相合。自古西湖多茶客,湖山有幸结茶缘。西湖山水、龙井绿茶与历代湖畔爱茶人,这三大组合,在中国任何一地都难再复制。龙井茶依傍钱塘江,受惠于西湖山水,才有其非凡的品质,钱塘江以南地域也产龙井茶,但是“橘逾淮而北为枳”,那就不是“西湖龙井”了。
西湖龙井茶开采期影响因子及预报模型
作者: 朱兰娟, 金志凤, 张玉静, 王治海, 刘敏, 范辽生  来源:《中国农业气象》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湖龙井茶 开采期 物候期 气象因子 预报 集成模型 
描述:基于西湖龙井茶主栽品种(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开采期及气象资料,应用积温和逐步回归方法,分别构建西湖龙井茶的积温预报模型和逐步回归预报模型,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两个模型的预报结果进行集成,构建集合预报模型。结果表明:积温预报模型、逐步回归预报模型、集成预报模型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的积温预报模型回代检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3.6d和2.8d,2a试预报MAE分别为2.5d和1.0d;逐步回归预报模型的回代检验MAE分别为0.9d和1.4d,2a试预报MAE分别为1.6d和0.8d;集成预报模型的回代检验MAE分别为0.7d和1.1d,2a试预报MAE分别为1.3d和0.8d。3种预报模型对西湖龙井茶开采期预报均具有应用价值,集成预报模型较积温预报模型和逐步回归预报模型的预报效果更理想,具有实际生产指导作用。
全文:西湖龙井茶开采期影响因子及预报模型*朱兰娟1,金志凤2,张玉静1,王治海2,刘 敏1,范辽生1(1.杭州市气象局,杭州 310051;2.浙江省气候中心,杭州 310017)摘要:基于西湖龙井茶主栽品种(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开采期及气象资料,应用积温和逐步回归方法,分别构建西湖龙井茶的积温预报模型和逐步回归预报模型,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两个模型的预报结果进行集成,构建集合预报模型。结果表明:积温预报模型、逐步回归预报模型、集成预报模型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的积温预报模型回代检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3.6d和2.8d,2a试预报MAE分别为2.5d和1.0d;逐步回归预报模型的回代检验MAE分别为0.9d和1.4d,2a试预报MAE分别为1.6d和0.8d;集成预报模型的回代检验MAE分别为0.7d和1.1d,2a试预报MAE分别为1.3d和0.8d。3种预报模型对西湖龙井茶开采期预报均具有应用价值,集成预报模型较积温预报模型和逐步回归预报模型的预报效果更理想,具有实际生产指导作用。关键词:西湖龙井茶;开采期;物候期;气象因子;预报;集成模型西湖龙井茶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之四绝而闻名[1]。西湖龙井茶的独特品质除与品种和栽培管理措施有关外,也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2−3]。杭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适宜茶树栽培与优质高产[4],但受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率加大,早春季节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低温灾害,造成茶叶开采期推迟,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5]。作为中国茶叶的第一大品牌,西湖龙井茶春茶的开采时间受到茶农、茶客和政府的广泛关注,而在品种和栽培管理方式一定的条件下,茶叶开采期主要由当年的气象条件决定,因此,开展西湖龙井茶开采期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关于作物物候期的预测方法,已有专家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积温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物候期预测方法,前人通过积温法预测樱花盛花始期[6]、泡桐物候期[7]、桃树花期[8]。逐步回归统计方法也在农作物生长发育与天气气候条件关系分析中普遍应用[9−10]。在茶叶开采期预报中,姜燕敏等[9]将春茶开采期日序与气象要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构建起长期与中期开采预报模型,并结合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进行茶叶开采期预报;姜润等[11]通过有效积温、气象因子逐步回归方法对溧阳地区白茶开采期进行预报,为当地茶叶生产提供指导;李旭群[12]通过构建温湿隶属函数、低温冻害隶属函数,计算3月10℃活动积温,预报雨前“茅峰青山”和“雨花”的开采期。由于大气环流特征以及实际生产条件的复杂性,应用单一的资料和模型均会影响预报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阻碍业务推广应用,集成预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天气和气候预报之中[13−15]。目前,集合预报模型在农业气象预报服务中也逐渐得到应用。宋迎波等[16]利用加权求和法将地面模型、海温模型和环流模型进行集成,构建美国玉米产量模型,预报稳定性提升;邱美娟等[17]采用加权法对3种指数模型和1种生长模型进行集成,预报山东冬小麦产量,预报准确率和稳定性均有提高;杨栋等[18]构建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奉化水蜜桃成熟期预报模型,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回归系数法、相关系数法和绝对误差法确定其集合权重,其结果表明绝对误差法构建的加权集合模型绝对误差控制在2d以内,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西湖龙井茶主栽品种的春茶开采期为研究对象,在积温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前两者的预报结果进行集成,并检验其预报效果,进而揭示前期气象条件对春茶采摘的影响,提高西湖龙井茶开采期预报准确率,为保障茶叶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区域及品种研究区域为《西湖龙井茶》标准[1]所确定的生产区域范围(图1)。研究品种为《西湖龙井茶》标准确定,并在西湖龙井茶产区主栽的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品种。龙井群体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龙井茶最早的品种,由茶种栽培而成,开采期在3月下旬−4月初。龙井43是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种选育出的无性系新品种,是国家级优良品种,开采期在3月中下旬。图1 西湖龙井茶生产区域Fig. 1 The production scope of Xihulongjing tea1.2 资料来源及处理西湖龙井茶的开采期来自2005年以来新闻媒体报道,龙井村、翁家山、梅家坞、双峰村、慈母桥村等地实地走访调查和福海堂茶叶基地实景监测。开采期是指每年第一批鲜叶采摘的日期,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即芽叶夹角小,芽长于叶,芽叶匀齐肥壮,芽叶长度不超过62.5px。气象资料为杭州国家基准站的逐日气象资料,要素包括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不同深度平均地温(0、5、10、15、20、1000px)等,资料年限为1951年1月−2018年4月。气温和湿度用算术平均法将1−3月的日气象资料统计为旬值,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用求和法算出旬值,雨日数根据日降水量统计而成(日降水量≥0.1mm时计1个雨日)。为验证茶农中流传的“冻一冻,缩一缩”的说法,将日最低气温低于4℃(包括4、3、2、1、0、−1、−2℃)的天数进行旬统计,求出各旬各温度的低温天数。将2005−2018年春茶开采期日期转换为年日序值,以1月1日为 1,1月2日为2,依次类推。1.3 开采期预报方法1.3.1 积温预报法计算两种积温: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高于生长下限的日平均温度为活动温度,活动积温是指作物在某时期内活动温度对时间的积分。有效温度是日平均温度与生长下限温度之差,有效积温是指作物在某时期内有效温度对时间的积分。实际计算时将积分简化为求和。生长温度下限的确定:姜燕敏等[9]通过6~10℃之间,每隔1℃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比较,认为龙井43开采期的10℃活动积温变异系数最小,其生长下限温度为10℃;杨亚军等[19]通过茶树冷处理试验,得出茶树生长下限温度为10℃的结论。因此,采用10℃作为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的生长下限温度。积温起止日的确定:采用5日滑动平均方法确定积温起始日,即在某一时段内,第一个连续5d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10℃,且这5d中第一个日平均气温≥10℃的日期作为积温统计起始日;积温统计终止日则为西湖龙井茶开采期的前一天。因杭州站历年5日滑动平均气温通过10℃的时间基本出现在2月上旬,同时,唐湖等[20]通过茶树休眠和萌发时期的物质变化试验也得出了龙井43在2月初萌发的结论,因此,从2月1日开始统计5日滑动平均气温通过10℃的日期。积温预报标准的确定:利用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2005−2016年2−4月的日平均气温逐日资料,分别统计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积温起止日间≥10℃的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并计算变异系数,以变异系数小的积温作为开采期预报积温。为得到明确开采日期,采用2005−2016年积温平均值作为积温预报模型标准。1.3.2 逐步回归预报法通过相关系数计算,筛选出满足条件的气象因子,再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构建西湖龙井茶开采期年日序预报模型。具体为(1)计算相关系数: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别计算2005−2016年不同气象因子与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开采期年日序的相关系数。(2)确定初选因子:筛选出相关系数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的气象因子作为初选因子,3月的初选因子考虑是否可以被预报。(3)建立逐步回归预报模型:将初选因子和开采期年日序导入SPSS软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功能,得到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开采期预报方程,多个预报方程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时,选取预报效果好的方程构建预报模型。1.3.3 集成预报法集成预报模型可以克服单一预报模型的局限性,实现优势互补。西湖龙井茶开采期预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积温预报模型和逐步回归预报模型的预报结果进行集成,具体做法是:以积温预报模型和逐步回归预报模型预测的年日序值作为自变量,开采期的年日序值作为因变量,利用SPSS软件的多元线性回归功能,分别统计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开采期的集成预报模型,并对其预报效果进行检验,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时采用该模型,反之,不采用。2 结果与分析2.1 西湖龙井开采期调查结果由图2可见,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的开采期主要集中在3月,个别年份较晚,龙井群体种开采进入4月初(2005年为4月2日,2012年为4月1日)。龙井群体种历年开采期相对稳定,平均为3月27日,最早年份是2006年和2007年,比平均开采期早5d,最晚为2005年,比平均开采期晚6d,最早与最晚开采日期相差11d;而龙井43的开采期变幅较大,平均为3月17日,最早为2016年,比平均开采期早10d,最晚为2012年,比平均开采期晚9d,最早与最晚开采日期相差19d。每年开采期的震荡,给茶客购买茶叶和茶农安排生产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必要开展西湖龙井茶开采期预报。对比两个主栽品种的开采期可见,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每年龙井43的开采期均早于龙井群体种,平均偏早10d。开采早的年份两者差异大,如2007年(相差13d)、2013年(相差15d)和2016年(相差19d);而开采晚的年份两者差异小,如2008年(相差6d)、2010年(相差6d)和2012年(相差6d)。随着气候变暖,春茶的开采期提前,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的春茶开采期差异将更大,上市时间更具不确定性,迫切需要加强开采期预测。图2 2005−2018年西湖龙井茶开采期调查结果Fig. 2 Investigating results of the picking date of Xihulongjing tea from 2005 to 20182.2 影响西湖龙井茶开采期的气象因子筛选结果选取2005−2016年1−3月各旬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地温(0、5、10、15、20、1000px)、低温天数(≤4、3、2、1、0、−1、−2℃)、降水量、雨日数、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分别与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的开采期年日序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的气象因子作为初选因子,其中3月的初选因子排除地温、日照时数(表1和表2)。表1 与龙井43开采期年日序相关显著的气象因子筛选结果Table 1 Selecting result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icking date of Longjing43注:*、**分别表示相关系数通过0.05、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年日序以1月1日为1。下同。Note:* is P<0.05,** is P<0.01. E- is the first ten-day of a month;M- is the middle ten-day of a month;L- is last ten-day of a month. Ordinal day is the day in order of a year from Jan.1. The same as below.表2 与龙井群体种开采期年日序相关显著的气象因子筛选结果Table 2 Selecting result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icking date of Longjingqunti从初选因子的时段看,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初选因子的时段绝大多数出现在2月中旬以后,说明2月上旬打破休眠后的气象因子是影响西湖龙井茶开采期的关键因子,而1月上旬−2月上旬因茶芽处于休眠期,气象因子对其影响小。从初选因子的要素看,与西湖龙井茶两个品种开采期关系最密切的是温度,包括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不同深度的平均地温和不同界限的低温天数。2月中旬以后气温上升快,有利茶芽萌发生长,开采期提前;2月中旬以后地温较高,有利茶树根系生长和发育,开采期提前;2月中旬和下旬低温天数多,茶树通过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等内含物的变化,以适应外界的低温逆境,开采期延后[21]。降水对西湖龙井茶开采期的制约不如温度,主要是1月上旬的降水量、雨日数、平均相对湿度和3月上旬的雨日数,降水量大、雨日数多、湿度大,则促进茶叶提前开采。由表可见,各旬日照时数均未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茶树喜光耐阴,日照时数不是制约西湖龙井茶开采期的关键因子。在实际生产中,降水和温度往往是相互矛盾的,降水量大、雨日数多,容易出现低温,最终的结果由温度和降水等因子综合作用决定。2.3 西湖龙井开采期预报模型的建立与验证2.3.1 积温预报模型按照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分别统计2005-2016年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在积温起始日-终止日≥10℃的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及其变异系数(表3)。由表可见,2005-2016年,西湖龙井茶开采期的有效积温变异系数在0.32~0.40,活动积温变异系数在0.19~0.27,活动积温的变幅小于有效积温,稳定性较好。因此,采用2005-2016年活动积温平均值作为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积温预报模型的预报标准,预报标准分别为169.9℃·d和278.5℃·d。表3 2005-2016年西湖龙井茶开采期所需≥10℃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及其变异系数Table 3 Statistics of ≥10℃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its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for picking date of Xihulongjing tea in 2005−2016注:每年从2月1日起,采用5日滑动平均法确定积温统计起始日,开采期前1日作为积温统计终止日,分别统计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以变异系数小的活动积温平均值作为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开采期积温达到标准。Note: Every year from February 1, the moving average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date when the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of 5 continuous days is not less 10℃. The first day of the 5 continuous days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10℃ is used as the starting date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statistics, and the day before the exploitation of Longjing 43 and Longjingqunti is used as the termination date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statistics. The annual a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s of Longjing43 and Longjingqunti were obtained by accumulating the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10℃) between the start date and termination date from 2005−2016. The annual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of Longjing43 and Longjingqunti were obtained by accumulating the temperature after using the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10℃) subtracting 10℃ from the start date and the end date of 2005−2016.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with a small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s chosen as the prediction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the averaged value can be used as the the prediction standard.从连续5日滑动平均气温通过10℃的起始日开始,按顺序将日平均气温≥10℃的温度进行累加,当累加温度达到或超过169.9℃·d时停止累加,把第二天作为龙井43的开采期;同理,将日平均气温≥10℃的温度累加,累加温度达到或超过278.5℃·d时停止累加,把第二天作为龙井群体种的开采期。计算结果如表4。由表可见,2005-2016年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的开采期年日序拟合MAE分别为3.6d和2.8d;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6和0.808,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龙井43开采期2017年预报年日序为71,比调查日期偏早2d;2018年开采期预报年日序为76,比调查日期偏晚3d。龙井群体种2017年开采期预报年日序为86,与调查日期相同;2018年开采期预报年日序为86,比调查日期偏晚2d。2.3.2 逐步回归预报模型以初选因子作为自变量,开采期年日序为因变量,导入SPSS软件,利用其逐步回归分析功能,分别构建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的开采期年日序逐步回归预报模型(表5),预报模型均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从预报模型来看,2月下旬低温天数和3月上旬平均最低气温是影响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开采期的关键气象因子,2月中旬的平均地温对龙井43的开采期亦有影响。影响龙井43开采期的2月下旬低温天数其最低气温为1℃,高于龙井群体种的0℃,这可能与龙井群体种经过一千多年的驯化,更能适应低温环境有关;而龙井43是20世纪60年代利用龙井群体种培育的新品种,其耐低温性不如龙井群体种。表4 积温预报模型预报结果(年日序)及其误差Table 4 Ordinal day results of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simulation model for Xihulongjing and its errors注: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的开采期活动积温达到标准分别是169.9℃·d和278.5℃·d;误差数据为正表示预报日期比调查日期偏晚,负表示偏早,0表示准确。Note: The a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of Longjing43 and Longjingqunti to reached the standard is 169.9℃·d and 278.5℃·d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forecast result was later than the investigation date, while the negative data means earlier, and 0 shows that the forecast was accurate.表5 逐步回归预报模型及其预报结果(年日序)Table 5 Stepwise regression prediction model and its forecasting results(ordinal day)利用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的开采期年日序逐步回归预报模型对2005−2016年的开采期年日序进行拟合,预测值与调查值的MAE分别为0.9d和1.4d,预报精度较高。对2017年和2018年进行试预报,龙井43的预报开采期年日序分别为71.6和71.3,分别比调查日期偏早1.4d和1.7d;龙井群体种的预报开采期年日序分别为84.6和84.4,分别比调查日期偏早1.4d和偏晚0.2d,试预报效果较理想。2.3.3 集成预报模型以2005−2016年积温预报模型和逐步回归预报模型预测的年日序作为自变量,开采期年日序作为因变量,采用SPSS的多元线性回归功能,分别构建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的集成预报模型(表6)。用集成预报模型预报结果对2005−2016年的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开采期年日序进行回代检验,MAE分别为0.7d和1.1d,比积温预报模型预报的MAE分别缩小了2.9d和1.7d,比逐步回归预报模型预报的MAE分别缩小0.2d和0.3d,预报精度提高明显。对2017年和2018年进行试预报,龙井43开采期的预报年日序分别为75.4和73.1,分别比调查日期晚2.4d和0.1d,MAE比积温预报模型缩小了1.2d,比逐步回归预报模型缩小了0.3d;龙井群体种开采期的预报年日序分别为85.1和84.7,比调查日期偏早0.9d和偏晚0.7d,MAE比积温预报模型缩小了0.2d,与逐步回归预报模型持平,预报精度有所提高。表6 集成预报模型及预报结果(年日序)Table 6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ensemble method and its forecasting results(ordinal day)3 结论与讨论3.1 结论采用积温预报模型预报西湖龙井茶开采期时,活动积温的变异系数小于有效积温,稳定性更好,回代检验和试预报的MAE小于4d,具有应用价值。与姜燕敏等[9]的龙井43活动积温变异小的结果一致,与李旭群[12]的“茅山青峰”、“雨花”茶叶开采期和3月活动积温线性相关的结果类似。逐步回归预报模型对西湖龙井茶开采期预报的效果理想,回代检验和试预报的MAE小于2d,具有生产应用价值。初选因子表明,温度对茶叶开采期起关键作用,其次是降水,日照的影响不显著。这与金志凤等[4]的浙江茶叶生产中温度适宜度优于降水适宜度,降水适宜度优于光照适宜度的结论符合;与李湘阁等[22]的早春低温使茶芽萌动延迟,生育减慢的研究结果一致。集成预报模型的预报精度比积温预报模型提高明显,较逐步回归预报模型有所提高,预报结果可应用于生产服务。3.2 讨论仅用积温预报西湖龙井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例如2007年龙井43开采期和2016年龙井群体种开采期的预报日期均比调查日期提前9d,这与肖静等[23−24]的积温预报具有不确定性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实际应用中仅考虑积温不能满足服务生产的需要,考虑低温等因子对茶树萌芽的影响,可提高预报精度。逐步回归预报模型反映了不同气象因子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建立了各因子之间的最优关系模型,对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的预报效果较理想,预报模型引入的旬最低气温天数关键因子,验证了民间茶叶“冻一冻,缩一缩”的说法,与杨亚军等[21]茶树可通过内含物变化,适应外界低温逆境的结果一致。集成预报模型由不同的预报方法融合而成,克服了单一模型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提高了西湖龙井茶开采期的预报精度,满足了业务服务需要,可为茶客购买茶叶、茶农安排生产和政府安排活动提供依据。此外,遥感技术、作物模型在大宗作物生育期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25],遥感技术在橡胶等经济作物的物候期监测中也得到应用[26],将遥感数据、作物模型、统计模型、积温模型等集成,可以实现不同类型信息的优势互补[27−28],未来可继续开展模型融合技术的研究。本研究的样本数量较少,预报模型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可随着样本数的增加,不断调试模型,提高预报精度。从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1951年以来的数据分析,2月下旬≤1℃和≤0℃的低温天数均呈减少趋势,3月上旬的旬平均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西湖龙井茶的开采期将有所提前,低温对西湖龙井茶生产的影响将加强,需要加强霜冻等天气防范。该结果与朱媛君等[29]的气候变暖,春夏季物候期提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参考文献 References[1] 翁昆,许燕君,沈红,等.GH/T 1115-2015 西湖龙井茶[S].北京: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2015.Weng K,Xu Y J,Shen H,et al.GH/T 1115-2015 Xihulongjing tea[S].Beijing:All China Federation of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2015.(in Chinese)[2] 黄寿波.茶树生长的农业气象指标[J].农业气象,1981,(3): 54-58.Huang S B.Agrometeorological index for the growth of tea[J].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1981,(3):54-58.(in Chinese)[3] 黄寿波.气象因子与茶树生育、产量、品质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1986,(4):96.Huang S B.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tea fertility,yield and quality[J].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1986,(4):96.(in Chinese)[4] 金志凤,叶建刚,杨再强,等.浙江省茶叶生长的气候适宜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4):967-973.Jin Z F,Ye J G,Yang Z Q,et al.Climate suitability for tea growing in Zhejiang Province[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14,25(4):967- 973.(in Chinese)[5] 金志凤,胡波,严甲真,等.浙江省茶叶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4,33(3):771-777.Jin Z F,Hu B,Yan J Z,et al.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 evaluation of tea planting in Zhejiang province[J].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14,33(3):771-777.(in Chinese)[6] 叶彩华,周孝煌,姜会飞,等.下限温度对北京樱花盛花始期模拟效果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8,39(1):1-8.Ye C H,Zhou X H,Jiang H F,et al.Impacts of different base temperature on simulation effect of beginning flowering date of Prunus discoidea in Beijing[J].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2018,39(1):1-8.(in Chinese)[7] 郁珍艳,高大伟,吴利红,等.气象条件对浙江省泡桐物候期的影响研究[J].气象科学,2014,34(6):666-671.Yu Z Y,Gao D W,Wu L H,et al.Influence of weather conditions on Paulownia phenological period in Zhejiang province[J].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 34(6):666-671.(in Chinese)[8] 姚日升,涂小萍,丁烨毅,等.宁波桃树花期预报方法[J].气象科技,2014,42(1):180-186.Yao R S,Tu X P,Ding Y Y,et al.A method for forecasting peach flowering in Ningbo[J].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42(1):180-186.(in Chinese)[9] 姜燕敏,金志凤,李松平,等.浙南春茶开采前后气象条件分析及开采期预报[J].中国农业气象,2015,36(2):212-219.Jiang Y M,Jin Z F,Li S P,et al.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model establishment on spring tea first plucking date in south Zhejiang[J].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2015,36(2):212-219.(in Chinese)[10] 郭建平,庄立伟,陈玥熤.东北玉米热量指数预测方法研究(Ⅱ):逐步回归预测方法[J].灾害学,2009,24(4):11-14.Guo J P,Zhuang L W,Chen Y Y.Study on forecasting method of corn heat index in northeastern China(Ⅱ):stepwise regression model[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09,24(4): 11-14.(in Chinese)[11] 姜润,钱半吨,蒋文妍,等.‘白叶1号’茶树品种在溧阳开采期预测研究[J].茶叶,2014,40(3):134-137.Jiang R,Qian B D,Jiang W Y,et al.Forecast of first plucking date of white tea cultivar‘White Leaf 1’in Liyang[J].Journal of Tea,2014,40(3):134-137.(in Chinese)[12] 李旭群.雨前“茅山青峰”、“雨花”茶开采期预报方法[J].中国农业气象,1990,11(2):59-61.Li X Q.The prediction method of first plucking date for Maoshan Qingfeng and Yuhua tea before rain[J].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1990,11(2):59-61.(in Chinese)[13] 张玲,智协飞.2008年初中国南方冰冻雨雪天气的多模式集成预报[J].热带气象学报,2013,29(3):393-402.Zhang L,Zhi X F.Multimodel ensemble forecasting of low temperature and icy weather over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during early 2008[J].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2013, 29(3):393-402.(in Chinese)[14] 张涵斌,智协飞,王亚男,等.基于TIGGE资料的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多模式集成预报方法比较[J].气象,2015,41(9): 1058-1067.Zhang H B,Zhi X F,Wang Y N,et al.Comparison of multimodel ensemble methods for western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 forecast based on TIGGE data[J].Meteorological Monthly,2015,41(9):1058-1067.(in Chinese)[15] 熊聪聪,耿世洁,董昊,等.基于混合算法的降水集成预报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6,38(10):2147-2152.Xiong C C,Geng S J,Dong H.Integrated precipitation forecast based on hybrid algorithms[J].Computer Engineering& Science,2016, 38(10):2147-2152. (in Chinese)[16] 宋迎波,杨霏云,郑昌玲,等.美国玉米产量业务预报方法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8,29(4):446-449.Song Y B,Yang F Y,Zheng C L,et al.Research on operational forecast methods of corn yield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SA)[J].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2008, 29(4):446-449.(in Chinese)[17] 邱美娟,宋迎波,王建林,等.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动态集成预报方法[J].应用气象学,2016,27(2):191-200.Qiu M J,Song Y B,Wang J L,et al.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yield dynamic prediction of winter wheat in Shandong province[J].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ical Science,2016, 27(2):191-200.(in Chinese)[18] 杨栋,丁烨毅,金志凤,等.浙江水蜜桃成熟期集合预报模型[J].中国农业气象,2018,39(6):421-430.Yang D,Ding Y Y,Jin Z F,et al.Collection model for maturity forecasting of juicy peach in Zhejiang province[J].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2018,39(6):421-430.(in Chinese)[19] 杨亚军,郑雷英,王新超等.冷驯化和ABA对茶树抗寒力及其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影响[J].茶叶科学,2004,24(3): 177-182.Yang Y J,Zheng L Y,Wang X C,et al.Effect of cold acclimation and ABA on cold hardiness,contents of proline in tea plants[J].Journal of Tea Science,2004,24(3):177-182. (in Chinese)[20] 唐湖,郝心愿,王璐,等.茶树越冬芽在休眠与萌发时期的物质交流变化及其分子调控[J].作物学报,2017,43(5): 669-677.Tang H,Hao X Y,Wang L,et al.Molecular regulation and substance exchange dynamics at dormancy and budbreak stages in overwintering buds of tea plant[J]. Acta Agronomica Sinica,2017,43(5):669-677.(in Chinese)[21] 杨亚军,郑雷英,王新超.低温对茶树叶片膜脂脂肪酸和蛋白质的影响[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5,34(1):5-9.Yang Y J,Zheng L Y,Wang X C.Changes of membran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protein in tea leaves at low temperature[J].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2005,34(1):5-9.(in Chinese)[22] 李湘阁,闵庆文,余卫东.南京地区茶树生长气候适应性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5,18(4):572-577.Li X G,Min Q W,Yu W D.Study of climate adaptability of tea plants in Nanjing Area[J].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1995,18(4):572-577.(in Chinese)[23] 肖静,李楠,姜会飞.作物发育期积温计算方法及其稳定性[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1(2):64-67.Xiao J,Li N,Jiang H F.Calculation and stability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s in the growing season of winter wheat[J].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2010,31(2):64-67.(in Chinese)[24] Vinocur M G,Ritchie J T.Maize leaf development biases caused by Air-Apex temperature differences[J].Agronomy Journal,2001,93:767-772.[25] 宫诏健,刘利民,陈杰,等.基于MODIS NDVI数据的辽宁省春玉米物候期提取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8,49(3): 257-265.Gong Z J,Liu L M,Chen J,et al.Phenophase extraction of spring maize in Liaoning province based on MODIS NDVI data[J].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8, 49(3):257-265.(in Chinese)[26] 陈小敏,陈汇林,李伟光,等.海南岛天然橡胶林春季物候期的遥感监测[J].中国农业气象,2016,37(1):111-116.Chen X M,Chen H L,Li W G,et al.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spring phenophase of natural rubber forest in Hainan Province[J].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 2016,37(1):111-116.(in Chinese)[27] 易雪,王建林,宋迎波,等.早稻产量动态继承预报方法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11,25(3):307-313.Yi X,Wang J L,Song Y B,et al.Study on dynamic integrated prediction of early rice yield[J].Chin J Rice Sci,2011, 25(3):307-313.(in Chinese)[28] 李存军,王纪华,王娴,等.遥感数据和作物模型集成方法与应用前景[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295-301.Li C J,Wang J H,Wang X,et al.Methods for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crop model and their prospects in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J].Transactions of CSAE,2008, 24(11):295-301.(in Chinese)[29] 朱媛君,郝琦,清华,等.呼和浩特自然历主要物候期和物候季节变化特征及归因[J].中国农业气象,2017,38(1):9-20.Zhu Y J,Hao Q,Qing H,et al.Changes of main phenophases of natural calendar and phenological seasons in Hohhot[J].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2017,38(1): 9-20.(in Chinese)Research on the Factors of Xihulongjing Tea Picking Date and Its Prediction ModelZHU Lan-juan1, JIN Zhi-feng2, ZHANG Yu-jing1, WANG Zhi-hai2, LIU Min1, FAN Liao-sheng1(1. Hang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 Hangzhou 310051, China;2. Zhejiang Climate Center, Hangzhou 310017)Abstracts: Based on the picking date of the main species of Xihulongjing Tea (Longjing43 and Longjingqunti) and its meteorological data,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prediction model and the stepwise regression prediction model of Xihulongjing tea were constructed by using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method, also the prediction of multiple regression ensemble method was integrated by these two prediction results, using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prediction model, stepwise regression prediction model and integrated prediction model all passed the significance test of P<0.01. The simulated mean absolute error(MAE)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prediction model were 3.6d and 2.8d, while the prediction MAE of 2-year test prediction were 2.5d and 1.0d for Longjing43 and Longjingqunti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simulated MAE of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0.9d and 1.4d, the prediction MAE of 2-year test prediction were 1.6d and 0.8d for Longjing43 and Longjingqunti separately. The prediction of multiple regression ensemble method was more accurate than single method with the simulated MAE value were 0.7d and 1.1d ,while the prediction MAE of 2-year test prediction were 1.3d and 0.8d, the prediction of multiple regression ensemble method would provide mor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guiding tea production. These three forecasting models are of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picking up period of Xihulongjing tea. The prediction of multiple regression ensemble method is more ideal and with more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than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forecasting model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Key words: Xihulongjing tea; Picking date; Phenophas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Prediction; Ensemble method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9.03.003朱兰娟,金志凤,张玉静,等.西湖龙井茶开采期影响因子及预报模型[J].中国农业气象,2019,40(3):159-169*收稿日期:2018-09-13基金项目:浙江省气象科技计划项目(2015C02048;2017ZD10);杭州市气象科技计划项目(QX201503)作者简介:朱兰娟(1969-),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气象服务研究工作。E-mail: 463339804@qq.com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的西湖龙井茶鉴别方法
作者: 赵明明, 周有祥, 金钰, 胡定金, 严伟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湖龙井茶 高效液相色谱 主成分分析 产地鉴别 
描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50份龙井茶叶样品中21个特征峰,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区分西湖龙井(XHLJ)与非西湖区龙井茶(NXHLJ)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1.3%,21个特征峰中EGCG和CAF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大。
全文: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的西湖龙井茶鉴别方法_赵明明.pdf
论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中国茶叶博物馆探索实践为例
作者: 应玉萍(  来源:《茶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湖龙井茶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描述:西湖龙井茶是全世界茶叶中的珍品,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茶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切实做好抢救、保护和利用工作。
全文:论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中国茶叶博物馆探索实践为例应玉萍(中国茶叶博物馆,杭州 310013)摘 要 西湖龙井茶是全世界茶叶中的珍品,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茶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切实做好抢救、保护和利用工作。关键词 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化,孕育出了六大基本茶类。原产自杭州西湖区一带的西湖龙井茶,素有“绿茶皇后”的美誉,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手工加工工艺、别具特色的品饮方式,声名远播海内外。2008年6月,“西湖龙井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西湖龙井制作技艺以及文化内涵的肯定,同时也是对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契机。现阶段,如何保护、传承好这一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挑战性和现实意义。1 杭州西湖龙井茶的历史源流及文化内涵1.1 杭州西湖龙井茶的历史渊源龙井茶得益西湖而出众,西湖亦因龙井茶而更具魅力。西湖群山自古植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灵隐和天竺在宋代时仍然是西湖的主要产茶区,当时以“香林茶”、“宝云茶”和“垂云茶”最为人称道,屡见于文人笔下。这三种茶分别产于下天竺香林洞、葛岭宝云山和宝严院。元代,虞集在《游龙井》一诗中提到:“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 ,提及龙井所产茶的颜色与采摘时间,这是龙井茶发展史上的重要资料。龙井茶真正扬名得益于明代朱元璋的“罢造龙团”之举,这为西湖茶区早已流行的散形叶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明代,高濂在《四时幽赏录》里指出:“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清代,龙井茶(明代已是贡品)声誉益隆。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茶区,观看龙井茶的采摘与炒制,并品饮龙井茶。他不但钦点了“十八棵御茶”,更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把龙井茶推举为天下名茶之冠。进入民国后,龙井茶的产区范围有所突破。1920年,杭州西湖龙井茶根据品质和产地不同,划式分为“狮”、“龙” 、“云”、“虎”4个字号,从此西湖龙井茶形成了不同的品类,在品质上各具特色。1.2 西湖龙井茶的文化价值内涵西湖龙井茶从自然与历史中走来,凝聚着西湖灵秀山水与人文精华,极大地丰富了西湖文化的内涵。历代名人记叙咏赞龙井茶的诗文、绘画、书法、歌曲作品,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唐宋时期,许多杭州的地方官员和文人雅士,如白居易、范仲淹、蔡襄、赵抃、苏轼等,为杭州留下了许多茶事佳话和历史遗迹。白居易与灵隐韬光禅师汲泉煮茗,现韬光寺内还有当年“烹茗井”的遗迹。北宋高僧辩才住持天竺寺和龙井寺期间,与多位名臣、名士交游,与苏轼、赵抃交情尤厚。他们烹茗品茗,赋诗论道,留下了一段段佳话。明代是我国古代茶学研究最为鼎盛的时期,茶书纷纷涌现。许多文人士大夫对龙井茶青眼有加,在田艺蘅的《煮泉小品》、许次纾的《茶疏》、高濂的《遵生八笺》、屠隆的《龙井茶歌》和陈继儒的《试茶》等名篇佳作中均有对龙井茶的赞赏。龙井茶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清代,龙井茶前所未有地获得最高统治者的垂青,帝王的喜爱进一步扩大了龙井茶的知名度。清代文人对龙井茶也赞赏不已,为龙井茶撰写了不少诗词歌赋,使龙井茶的文化积淀更为深厚。可以说,诸多名茶如过眼云烟,唯西湖龙井茶名重于世!2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湖龙井茶茶文化是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以茶为载体播文化,使茶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还与政治、经济、宗教、文学等不同领域交融,内容十分丰富,博大精深。依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群体和团体随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本身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该“公约”对此定义还有具体说明,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5个方面: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中国国务院于2008年6月公布第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入选(序号:931,编号:Ⅷ—148)。西湖龙井茶的制作过程工序繁复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对茶叶制作技艺水平要求非常高,为其它制茶类制作工艺所不具备的。杭州西湖龙井茶加工制作工艺包括多个步骤,分别为:采摘—摊放—杀青—回潮—分筛—辉锅—筛分整理—收灰贮存等8道工艺。从采摘的角度而言,西湖龙井茶青要求“早”、“嫩”、“勤”。元代诗人虞集的诗《游龙井》栽:“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表明杭州西湖龙井茶自古以来就十分强调采摘时间宜早,尤以“清明节”前在手和加工的西湖龙井茶品质最优,誉为“明前茶”;二在节气“谷雨”之前采摘和制作的茶叶,则称为“雨前茶”。杭州西湖龙井茶生产与大自然紧密相关,茶叶额品质受到气候因素如温度、湿度、雨量、阳光等的影响很大;在不同气候或者季节采摘的茶叶,在形态特征内在品质成分不同,经验丰富的茶师可以根据原料和气候不同,选择最适宜的制作方法,使茶叶品质发到挥极致。除此之外,杭州 茶的采摘非常强调芽叶的细嫩及完整,极品明前西湖龙井茶芽叶细小,每斤干茶要用4万个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细嫩芽叶加工而成,形成外形“扁、平、光、直”的风格,极为名贵。从加工的角度来说,西湖龙井茶的传统加工方式为纯手工,在手工炒茶制作过程中,炒茶师根据手中茶叶大小、软硬程度、茶坯成型程度和茶叶含水量情况,借助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十大手法”,灵活变化,调节力度,在特制铁锅中完成。时至今日,西湖龙井茶的加工也已逐步走向机械化,手工炒茶技术面临失传的危机。3 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抢救、保护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中国茶叶博物馆在龙井新馆区建设过程中,在加强宣传、对档案资料的整理、收集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3.1 加强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继承了先辈茶人师傅的手工技能和文化记忆,为了使其继续得到传承,必须对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适应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化经营,开发并推广了龙井茶的机械加工装备和工艺,使得全程手工制作的工艺成为稀有,甚至面临灭绝,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迫切。“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存在的意义在于将全程手工技艺保持并得以发扬,在传承和保护先人的制茶技艺和文化的同时,还必须做到“旧中有新、新中有根”,这就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达到的状态和要求。3.2 开展对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的整理、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料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广泛收集并建立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史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的各种档案资料,构建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等,通过多种保存和传承,使微观研究成果结合大数据资料,为弘扬和传播茶文化提供有力支撑。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档案资料搜集包括:手工加工的茶叶样品、传统民俗茶艺表演的图片资料、西湖龙井茶生产相关的农具、茶叶加工制作用具、茶歌乐谱、茶舞图片录像、茶史文化遗迹、老茶人老茶师回忆录的文字和录音资料、传统手工制茶过程以及泡茶饮茶程序有关的录音、录像等。中国茶叶博物馆在龙井新馆区建设过程中,对这一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积极展开对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的整理、收集。西湖龙井茶专题展厅于2015年在中国茶叶博物馆的新馆区建成落地,场馆面积206平方米,主要内容包括龙井茶的制茶工具、历史文化、产业工艺、人文往事、茶艺茶俗等多方位展示了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3.3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对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西湖龙井茶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向来是国内外游客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时想要了解的热点。中国茶叶博物馆地处“茶都”杭州且地处西湖龙井茶一级产区,有必要也有责任做好介绍与宣传工作。西湖龙井茶专题展厅的建立,构建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展示的平台,能进一步较好地向社会各界展示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的精粹。然而,欲切实做好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工作,必须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保存和宣传开始,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科学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唤醒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让更多社会群体和个人知道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真实价值,逐步形成全社会都关心、爱护西湖龙井茶非物质遗产的良好氛围。4 结 语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专业人士共同探索和努力。中国博叶博物馆作为国家级茶和茶文化专题博物馆,在如何做好保护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然而,我们更广泛呼吁全社会各界、各社团和个人都能广泛参与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为丰富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 乐素娜,郭丹英.试论对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杭州文博,2007,(1): 3.2 方金华.论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4):23-28.3 宋俊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刍议,江西社会科学,2006,(1):33-37.4 许咏梅.西湖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实施10年后:现状与思考-基于龙井村、翁家山、满觉陇的调查. 茶叶,2012,38(3):158-164.5 黄海涛,余继忠,周铁锋,崔宏春:鸠坑种原产地茶树资源调查与保护研究. 茶叶,2010,36(4):219-220.A discussion on how to protec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est Lake Longjing TeaYING Yuping(China National Tea Museum, Hangzhou 310013)Abstract West Lake Longjing Tea is a treasure in the tea world, and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West Lake Longjing Tea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ea culture. The rescu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est Lake Longjing Tea were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Key words West Lake Longjing Te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收稿日期:2016-04-01作者简介:应玉萍(1975年-),女,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分管行政后勤、茶文化培训、商业、信息化等工作。中图分类号:TS2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77-8921(2016)02-108-03
杭州西湖本山龙井茶叶博物馆让更多人真正了解西湖龙井茶
作者: 谢燕青  来源: 《茶博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杭州西湖 西湖龙井茶 本山 梅家坞 体验型 茶行业 天福 御茶 揉捻机 磐安 
描述:“清代,正宗龙井茶称为‘本山’茶。”杭州西湖本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建财拿出几本茶书,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告诉记者。茶书上,倪建财认认真真做了笔记,在很多重点知识下面划了横线。“在你来之前,我就在看书。”他笑着说。在杭州西湖本山龙井茶叶博物馆,倪建财饶有兴致地讲起了自己一手打造的这家民营博物馆。
全文:杭州西湖本山龙井茶叶博物馆让更多人真正了解西湖龙井茶本刊记者 谢燕青“清代,正宗龙井茶称为‘本山’茶。”杭州西湖本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建财拿出几本茶书,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告诉记者。茶书上,倪建财认认真真做了笔记,在很多重点知识下面划了横线。“在你来之前,我就在看书。”他笑着说。在杭州西湖本山龙井茶叶博物馆,倪建财饶有兴致地讲起了自己一手打造的这家民营博物馆。倪建财是地地道道的杭州本地人,住在樊村,祖上几代人都在云栖种茶、制茶。倪建财茶农出身,但他认为自己是“有点不一样”的茶农。他在1978年从事了几年与茶无关的工作后,又回到了茶叶事业中来。但这段经历带给了倪建财不一样的视角和阅历,让他在从事茶行业的过程中,有着不一样的认知和体悟。博物馆的由来1999年,从事旅游购物茶的倪建财发现,西湖龙井在外面市场上的名气很大,但是真正了解的人却很少。“很多人都只知道龙井茶。”甚至是杭州本地人,对西湖龙井茶也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他对这样的状况很困惑,想改变,却又不知该从何做起。后来,倪建财和朋友一起去外面跑了一圈,看了漳州的天福茶博物院后,倪建财受到了触动。回到杭州,再次来到中国茶叶博物馆,他发现茶博馆都是综合性的,能不能做细一点,单独做一家关于西湖龙井的博物馆?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朋友进行了交流,几经酝酿后,博物馆于2010年正式开张,宣传西湖龙井茶。“刚决定开博物馆的时候,家里人都反对,觉得太冒险。”博物馆去报批的时候,一开始也遇到了阻力。但倪建财有一股“倔劲”,抱着宣传西湖龙井的愿望,硬是把这事儿做成了。让更多人真正了解西湖龙井本山茶庄由御茶苑、博物馆、茶馆三部分组成,御茶苑再现了乾隆多次来到西湖龙井天竺、云栖、梅家坞、龙井茶区,同时作为与博物馆配套的一个游览景点。一进大门右侧是一个炒茶中心,一溜烟排开的炒茶机,到了春天,炒茶师傅就忙活了。游客也可以自由体验炒茶。左侧是博物馆,茶文化历史陈列展示厅。通过图片和讲解,把茶文化的知识融入其中,宣传西湖龙井茶。记者随着倪建财参观博物馆,馆中陈列着一些茶叶用具。“这是50年代的揉捻机,现在还可以用的。”倪建财一边说着,一边转起了揉捻机。整个参观的时间不长,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能简单了解西湖龙井茶。倪建财坦言茶叶博物馆是自己的一个“奢侈爱好”。作为第一家龙井茶博物馆,倪建财一直在用卖茶叶赚的钱养博物馆,但他却还是在坚持。“博物馆就像是一个平台,很多懂茶、爱茶的人聚在一起。”就在采访的前一天晚上,倪建财接待了来自浙江磐安的茶友们,虽然结束时已经很晚,但他觉得很快乐。2014年,马云也曾到访过本山茶叶博物馆,还亲自体验了炒茶,这让倪建财很是自豪。同时,博物馆还把西湖龙井茶的宣传普及到外国友人中,接待来自英国的大学生。做到茶文化普及年轻化、国际化、专业化。通过学习和实践,倪建财对西湖龙井的了解更加深入。他也想着如果条件允许要把博物馆进行调整。现在,越来越多人慕名来参观,博物馆也被评为休闲典型示范单位。这些肯定和荣誉,让倪建财感受到坚持的价值。最接地气的讲解员个性开朗,能说善道的倪建财,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本山龙井茶叶博物馆的“金牌讲解员”。他说自己喜欢茶,喜欢交朋友,希望通过博物馆宣传知识,反映西湖龙井茶真实的一面。倪建财对于讲解这件事情很认真,也很“敬业”。通过不断地学习,他把自己了解的东西介绍给更多的人。他向记者说起关于“狮龙云虎梅”的字号和产制区来,滔滔不绝。“我也是在看书的过程中,学习了很多知识,发现自己以前的介绍有不对的地方,就马上进行调整。要不断系统的学习,才能做得更好。”作为实践性的讲解员,倪建财的讲解更仔细,更接地气。比如关于茶叶炒制,倪建财本身就是炒茶的,对于这方面的解说自然是得心应手,听的人也会更容易接受和明白。“介绍的角度不同,参观者需要的东西其实很多,我们就是要把尽量多的真实的情况告诉大家。”倪建财说道。他还会介绍唐宋茶饼怎么做等一些茶知识,让参观者了解更多信息。在聊到公办博物馆和私人博物馆的关系时,倪建财说:“私人博物馆的规模不大,它是公办博物馆的补充。办得更加仔细,更接地气,和老百姓的距离更近一点。”对于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倪建财有着自己的规划。“如果资金和场地没问题,我一定会把博物馆办下去。”如今,倪建财的博物馆把西湖龙井茶的采、炒、泡、品都结合在一起,大约2个小时,参观者就能亲自体验全方位的西湖龙井茶诞生的过程。“今后要让博物馆更吸引人,一定要增加体验型的环节。”增加和参观者的互动,让更多人参与,了解西湖龙井茶的整个历史,是倪建财未来努力的方向。“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真正了解西湖龙井茶,而不是仅仅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倪建财希望通过博物馆宣传西湖龙井茶,同时打响博物馆知名度的同时,提升企业的品质,让大家通过了解本山龙井茶叶博物馆,来了解本山茶,爱上本山茶。举一己之力办一家私人博物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杭州50多家博物馆中,杭州西湖本山龙井茶叶博物馆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在坚持宣传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地现状分布图
作者:暂无 来源:《茶博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布图 西湖龙井茶 茶园基地 湖茶 基龙 定号 一级保护区 
描述:西湖龙井茶地现状分布图杭州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茶园基地分布图
全文:西湖龙井茶地现状分布图杭州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茶园基地分布图
西湖龙井茶叶的品牌培育和价值提升
作者: 沈青  来源: 《江苏商论》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湖龙井茶叶 品牌培养 品牌保护 
描述: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以其独具的色翠、香郁、味醇、形美以及蕴涵的丰富文化,享誉国内外。近年来假冒西湖龙井茶泛滥,严重损坏西湖龙井茶的品牌形象和声誉。西湖龙井茶发展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强对西湖龙井茶叶品牌的保护,提升西湖龙井茶叶的品牌价值十分重要。
全文:西湖龙井茶叶的品牌培育和价值提升●沈 青(浙江工商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关键词]西湖龙井茶叶;品牌培养,品牌保护[摘 要]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以其独具的“色翠、香郁、味醇、形美”以及蕴涵的丰富文化,享誉国内外。近年来假冒西湖龙井茶泛滥,严重损坏西湖龙井茶的品牌形象和声誉。西湖龙井茶发展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强对西湖龙井茶叶品牌的保护,提升西湖龙井茶叶的品牌价值十分重要。杭州西湖龙井茶生产历史悠久,以其独具的“色翠、香郁、味醇、形美”以及蕴涵的丰富文化,享誉国内外。西湖龙井茶发展的历史使其积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强对西湖龙井茶叶品牌的保护,提升西湖龙井茶叶的品牌价值十分重要。一、杭州西湖龙井茶叶品牌现状目前,产自杭州西湖龙井的茶叶品牌过多过滥。西湖龙井茶叶还只是一个产品名称,而不是一个品牌。西湖龙井缺少一个强大的品牌。西湖地区周围的9个村是西湖龙井茶叶的主要产区,在产茶区有48家茶叶生产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商标品牌,生产的茶叶规格和质量标准不一。各家茶叶生产企业经营分散,各自为战,商标众多,包装五花八门,生产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可以说西湖龙井茶叶是有名茶而无名牌,花在品牌设计、品牌建设、品牌保护和品牌提升的精力和财力太少,没有真正形成西湖龙井茶叶的品牌效应,缺乏领军的龙头企业,没有培养真正有分量的品牌。近几年来,假冒龙井茶叶现象经常发生,许多茶叶假冒西湖龙井,消费者无法辨别真假,购买后大呼上当受骗,认为西湖龙井茶没有正宗的,严重影响了西湖龙井茶叶的声誉和品牌形象。现在不仅西湖龙井茶叶的品牌众多,产自杭州西湖地区以外的茶叶也叫龙井茶叶,如产自杭州萧山、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地的龙井茶称为“钱塘龙井”,产自新昌、嵊州、上虞、绍兴等杭州之外产区的龙井茶则称为“浙江龙井”,使消费品很难辨别真伪,西湖龙井茶叶已被众多龙井茶叶淹没,品牌培育和价值提升任重道远。二、西湖龙井茶叶品牌的培育和提升1、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品牌。没有优良的茶叶品质,就不能培育出优秀的品牌,同时没有强大的西湖龙井茶叶品牌作后盾,即使茶叶的品质再好,也卖不出满意的价格。英国是个不产茶叶的国家,但立顿红茶确是全世界最好的红茶。西湖龙井茶也是高品质茶叶,但在西湖龙井茶叶中确没有知名的品牌。为改变西湖龙井茶叶品牌过多过滥现象,打造“西湖龙井”品牌,政府、茶叶生产销售企业、茶农等各方主体要齐心协力,共同培育西湖龙井茶叶品牌。地方政府对“西湖龙井”茶叶品牌建设进行指导,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打击假冒西湖龙井茶的力度。茶叶生产企业在政府牵头、茶叶协会协调下,可以按“狮、龙、云、虎、梅”等区域对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整合,形成五家茶叶产、销龙头企业“狮、龙、云、虎、梅”商号,共同培育“西湖龙井”品牌。西湖龙井茶叶的主产区的九个村的茶叶都可以在共有品牌 “西湖龙井”下,形成“狮、龙、云、虎、梅”等五个子品牌,注册五个“母子商标”,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出售。在保持“西湖龙井”品牌形象的前提下,五个子品牌协同作战,良性竞争,共拓市场,既可以保证“西湖龙井”品牌价值的不断提高,又可以使子品牌得到发展,同时又可规避因子品牌出现问题对母品牌的伤害,促进茶叶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规范销售渠道,加贴防伪标志,实行连锁特许经营,统一标识和专卖店形象,做到品牌质量保证。茶农也要珍惜西湖龙井的品牌价值,严格区分自产茶鲜叶和外购茶鲜叶,确保西湖龙井茶正宗,不要自砸牌子,以假充真。2、建立新型的“公司+茶农”股份合作产销模式。目前,正宗西湖龙井茶多数通过自产自销的形式直接卖到购买者手中,茶商只能收购到极少一部分正宗西湖龙井投放市场,这也是市场上假冒西湖龙井茶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保护正宗西湖龙井的品牌,提升西湖龙井茶的品牌价值,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可以按照“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与茶农进行股份合作经营,在公司股权安排上可以吸收茶农按户或茶园面积入股,收益共享,风险共担。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在种植技术、优良茶苗供应、茶园管理、土壤改良、施肥喷药、鲜叶保存等多方面对茶农进行技术指导,在产茶季节以合理价格收购茶农采摘的自家青茶叶,由公司组织炒制和销售,尽量做到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减少茶农散户无序经营甚至掺假等混乱局面。为减少茶农无序经营或以假乱真等不法经营现象,公司可以与茶农协商,租赁经营茶农的质量合格的茶山经营权,从生产源头、茶叶加工、茶叶保存期、销售市场等多方面保证正宗西湖龙井茶的质量和品牌。3、加快无公害龙井茶基地建设,减少茶叶铅污染来源。全面推行无公害龙井茶基地建设,加大土壤改良力度,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培育优质茶叶苗木,加大科技种茶、采茶推广和应用力度,禁止使用有机磷化肥农药,从生产源头上提高龙井茶的内在品质。据西湖龙井茶铅来源研究的结果,大气粉尘、土壤污染、采摘技术、加工环节是茶叶最易受到重金属铅污染的主要途径。通过实施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措施,改善龙井茶基地的土壤环境。针对鲜叶采摘环节,推广标准化采摘,减少含铅量较高的茶梗、老叶。在鲜叶存放环节,采用竹匾和篾垫摊放茶叶鲜叶,避免粉尘污染。对加工过程引起的铅污染,全面实施清洁化生产。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要实行清洁化管理,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工、包装,切实提升西湖龙井茶叶品质,为真正做大做强西湖龙井茶产业打下坚实基础。4、传承手工炒茶工艺,规范发展机器炒茶。西湖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土质决定了西湖龙井的内在品质,但以色、香、形、味出名的西湖龙井茶叶,更与炒茶人高超的炒茶技艺分不开。炒茶技艺应当手工炒茶工艺和机器炒茶工艺并重。西湖龙井的手工炒茶技艺沉淀太多的传统和文化,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随着茶叶产量的增长和许多人不愿意从事炒茶职业,发展机器炒茶也是势在必行。西湖龙井的手工炒茶工艺可以往高端产品上走,特级、一级西湖龙井茶用手工炒制,保持西湖龙井茶的原汁原味特色。二级以下的西湖龙井茶可以用机器制茶。(1)手工炒茶工艺要传承。随着老一代炒茶技师的退出,新一代炒茶人对传统炒茶工艺掌控不足,本地茶农不愿炒茶。西湖龙井的手工炒茶工艺要传承,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炒茶技师队伍。要采取相关鼓励措施,吸引本地年轻人学习继承精湛的手工炒制工艺,规范西湖龙井的手工炒制技术,保护传统手工工艺。高级龙井茶的炒制分为“青锅”和“辉锅”两道工序,工艺十分精湛,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不同工序。1000多年历史,形成了西湖龙井茶须经过的数道工序:摊放、炒青锅、回潮、分筛、辉锅、筛分整理(去黄片和茶末)、收灰贮存等。在炒制手法上,十分讲究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等十大手法。其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变化多端,制出的成品茶,扁平挺直、大小长短均匀,恰似兰花之瓣,别具特色。一斤茶叶炒制成功,大约需要4个半小时的时间。西湖龙井茶的独特不仅因为茶叶本身特别,更因为采炒工艺略带神秘的独特传统。(2)机器炒茶工艺要规范。由于本地茶农不愿炒茶,机器炒茶也是茶产业发展的方向。机器炒茶的好处是外形看起来整齐、比较均匀、色泽靓丽,但也有口感差、缺回味、香气弱的缺点。由于高端西湖龙井茶产量不大,可以人工炒制,大量的中低端茶叶可用机器代替手工炒茶,大大提高炒茶效率。使用机器炒茶每个工人每天可以炒制出20斤茶,而手工炒茶每个工人1天最多只能炒制出2斤。要提高机器炒茶的质量,茶叶科研机构应与产茶企业协同攻关,根据手工炒制的工艺流程,设计机器炒茶的规范作业,运用电脑控制技术严格控制炒制时间、炒制温度、炒制火候,使机器炒茶尽量接近手工炒茶状态。5、完善茶叶质量认证,加强原产地保护措施。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假冒西湖龙井茶泛滥,严重损坏西湖龙井茶的声誉,也显现了西湖龙井茶品牌建设和保护的缺失。加强西湖龙井茶的原产地保护,培育西湖龙井茶的品牌和企业字号,坚决打击假冒伪劣龙井茶刻不容缓。茶叶生产和经销企业,要从收购鲜茶叶、加工、包装、保存、批发、零售等环节严格把关,切实维护西湖龙井茶的品牌形象。茶农也要自律,不要外购鲜叶冒充龙井鲜叶以次充好。茶叶协会等机构要充分发挥行业指导和监督,切实在西湖龙井茶品牌保护方面发挥作用。地方政府的有关市场监督部门在新茶开摘期间,要集中力量加强对生产加工企业、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打击假冒西湖龙井茶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违法行为,加大商标、防伪标识的管理力度。根据食品市场准入有关条件,具体指导帮助西湖龙井茶生产加工企业进一步完善必备的生产加工条件,开展市场准入认证。同时,帮助茶农、生产加工企业更好地掌握西湖龙井茶苗木栽培、鲜叶采摘和加工炒制技术。按照质量标准和程序抓好精品、特级西湖龙井茶认定及电子远程监控,公正、高效抓好检验检测,努力维护西湖龙井茶品牌。[参考文献][1]鲍志成,关于西湖龙井茶叶起源的若干问题[J].东方博览,2004,(2).[2]章传政,刘宗岸.龙井茶制作技术的发展[J].中国茶叶加工,2008,(1).[3]毛祖法,罗列万.陆德彪.浙江绿茶产业现状与提升发展对策[J].茶叶,2007,(1).[4]谢丰镐.西湖龙井字号的演变及其品质特征[J].茶叶,2006,(1).[5]徐建.西湖龙井茶叶遭遇品牌困局[N].钱江晚报,2007-3-18.[7]徐建.留下最原真的老龙井[N].钱江晚报,2008-11-13.[8]沈青.名牌战略与连锁经营[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9]詹姆斯.C.柯林斯.基业常青[M].中信出版社,2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61(2010)06-0133-03
HPLC-DAD测定大茶树和小茶树的西湖龙井茶中EGCG的含量
作者: 蒲首丞, 潘立新, 叶玲仙, 陆方明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HPLC-DAD 西湖龙井茶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含量 
描述:(2%乙酸)15∶8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6 nm;柱温:35℃。[结果]EGCG线性范围为0.152~3.040μg,相关系数r为1,平均回收率97.61%,RSD为6.61%。[结论]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良好,稳定性高,能简便、快速地测定大小茶树的西湖龙井茶中的EGCG含量。
全文:HPLC-DAD测定大茶树和小茶树的西湖龙井茶中EGCG的含量蒲首丞,潘立新,叶玲仙,陆方明 (浙江海洋学院萧山科技学院,浙江杭州311231)摘要 [目的]采用HPLC-DAD对西湖龙井茶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4.6 mm ×1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2%乙酸)15∶8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6 nm;柱温:35 ℃。[结果]EGCG线性范围为0.152~3.040 μg,相关系数r为1,平均回收率97.61%,RSD为6.61%。[结论]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良好,稳定性高,能简便、快速地测定大小茶树的西湖龙井茶中的EGCG含量。关键词 HPLC-DAD;西湖龙井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龙井茶位列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1 200多年历史。西湖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1]。儿茶素作为西湖龙井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主要化合物包括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等[2-3]。EGCG是西湖龙井中含量较高的儿茶素,现代研究表明,EGCG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肿瘤、抗突变和心血管疾病等作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抑制肝脂和胆固醇的增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4-5]。西湖龙井的明前开山茶一直都是研究人员和茶叶加工企业关注的焦点,而且明前开山茶价格也十分昂贵。该研究采摘的西湖龙井茶为杭州西湖龙井茶原产地龙坞保护区的明前开山茶。目前对EGCG的分离提取及功效研究的文献较多,但对明前西湖龙井茶青叶中EGCG含量的研究鲜有文献报道。笔者通过对龙坞同一保护区的大茶树和小茶树的西湖龙井茶EGCG含量测定,为人们的实际需要提供参考,为以茶叶加工企业提供试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研究对象:西湖龙井茶青叶,杭州龙坞明前采集。主要试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上海源叶公司,含量98%;甲醇为色谱纯试剂;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试验用水为艾柯超纯水。主要仪器:Agilent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公司,包括DAD检测器,Agilent chem工作站;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恒温水浴锅,精宏公司;真空干燥箱,天呈;RA-25A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1.2 方法1.2.1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C18色谱柱(4.6 mm ×1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2% 乙酸)15∶8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6 nm;柱温:35℃。1.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真空干燥24 h处理后的15.2 m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照品,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对照品溶液,于冰箱中低温保存备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浓度为 152 μg/ml。1.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分别准确称取样品约1.0 g,置于500 ml平底烧瓶中,加入100 ml 80℃水,置85℃的水浴中加热回流1 h,共水浴加热回流2次,经过滤收集滤液,最后减压浓缩滤液,定容至50 ml容量瓶中,摇匀,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待测。2 结果与分析2.1 目标组分的确定 按照“1.2”项色谱条件下,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10 μl,DAD检测器检测分析,在波长为276 nm下是EGCG的最大吸收,DAD检测器检测记录储存200~400 nm的所有色谱,对照品与样品茶的EGCG的保留时间都在8.3 min(图1)。2.2 流动相的选择 测定EGCG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系统和甲醇∶水(2%乙酸)系统,进行对比试验发现,2个系统都能使EGCG分离开来(分离度R>1.5),甲醇∶水系统中EGCG严重拖尾,而甲醇∶水(2%乙酸)系统中EGCG峰形比较好,故选择甲醇∶水(2%乙酸)15∶85为该测定方法的流动相系统。2.3 线性关系试验 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分析,进样量分别为 2、4、6、8、10、12、16、20 μl,测其峰面积,以标准溶液的进样量X为横坐标,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774.33X-10.585,相关系数为r为1,表明EGCG在0.152~3.04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2.4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1.2.2”项配制的对照品溶液10 μl进样,依上述色谱条件测定,重复进样5次,测定EGCG峰面积,RSD为0.38%,结果表明,仪器具有较好的精密度。2.5 稳定性试验 分别取“1.2.3”项制备的大茶树青叶、小茶树青叶2 种供试样品溶液 10 μl,于 0、2、4、6、8、10 h 进样测定,各重复进样6次,测定目标组分的含量,以考察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10 h大茶树茶和小茶树样品EGCG组分RSD分别为2.8%、3.1%。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0 h内基本稳定。图1 对照品与样品HPLC色谱注:A.对照品;B.大茶树;C.小茶树;1.EGCG。2.6 加样回收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茶样品6份,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EGCG对照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样品溶液,依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含量。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表1)。表1 回收率试验结果2.7 样品中EGCG含量的测定 按照“1.2.3”项制备3个大茶树和3个小茶树西湖龙井茶叶供试品溶液,按“1.2.1”项色谱条件进样测定,每样重复进样3次,求峰面积均值,按外标法计算其含量。大茶树中EGCG的含量为:14.151 mg/g(RSD 0.56%),15.534 mg/g(RSD 0.66%),13.526 mg/g(RSD 0.75%),平均含量14.404 mg/g;小茶树中EGCG的含量为:8.645 mg/g(RSD 0.56%),9.326 mg/g(RSD 0.59%),8.957 mg/g(RSD 0.63%),平均含量 8.976 mg/g。3 结论采用HPLC-DAD法对大茶树和小茶树的西湖龙井茶中的EGCG进行了含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大茶树西湖龙井茶青叶中EGCG平均含量为14.404 mg/g,含量较高;小茶树西湖龙井茶青叶中EGCG平均含量为8.976 mg/g,比大茶树含量低。该试验为人们选择茶叶原料提供参考,为企业对原料等级划分提供了试验依据。该测定茶中EGCG含量的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分析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原料茶的质量控制。参考文献[1]张龙,王飞娟,潘家荣,等.近红外光谱和模式识别技术在西湖龙井与浙江龙井茶叶鉴别中的应用[J].红外,2012,33(3):44-48.[2]卢涛,兰先秋,朱斌,等.不同茶多酚中儿茶素的测定及柱层析法提取EGCG 的比较[J].化工进展,2008,27(5):746-752.[3]王霞,高丽娟,林炳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分离与制备[J].食品科学,2005,26(9):242-245.[4]梁晓岚,陈春林.茶多酚的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技术,1994(1):6-8.[5]张瑜,邹国林,彭少君.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8,20(4):51-54.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EGCG of West Lake Longjing Tea from Big Tea Tree and Small Tea Tree by HPLC-DADPU Shou-cheng et al (Xiaoshan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1231)Abstract [Objective]HPLC-DA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ontent of EGCG from West Lake Longjing tea in different periods.[Method]Agilent C18(4.6 mm ×150 mm,5 μm)is taken as the column,methanol solution and 2%acetic acid water solution(15∶85,V/V)as the mobile phase,the velocity o f flow is 1.0 ml/min,the column temperature is 35 ℃,the inspect wave length is 276 nm.[Result]The linear range of EGCG is 0.152-3.040 μg,r=1,the average rate of recovery is 97.61%and the RSD is 6.61%.[Conclusion]The method was precise,accurate,highly stable,simple,convenient and rapid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EGCG.Key words HPLC-DAD;West Lake Longjing tea;EGCG;Content中图分类号 S5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2-03714-02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项目(Y200908478)。作者简介 蒲首丞(1978-),男,浙江杭州人,讲师,博士,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收稿日期 2014-04-04
西湖龙井茶一级产区施肥现状及建议
作者: 郑旭霞, 余继忠, 姜新兵, 邵勇, 林晨  来源: 《茶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湖龙井茶 土壤 施肥 调查 
描述: 对西湖龙井茶一级产区土壤和肥料管理状况的调查表明,基肥的施肥时间和方式较为科学合理,为西湖龙井茶的优异品质提供了基本保障.不同村的施肥习惯和肥培管理有明显差异,但同村有较高的一致性.调查茶园平均肥料投入群体1041.13元/亩,龙井43茶园1281.00元/亩,肥料投入达到每亩800元时,加大肥料投入对春茶产量和产值增加贡献不大,控制施肥对促进西湖龙井茶一级产区节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66.7%茶园中的有机质含量达到优质茶园土壤标准,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速效硫、速效锌基本达到或超过优质茶园土壤标准;55.6%茶园速效镁含量偏少,建议适当增施镁肥.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了该地区茶园肥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全文:西湖龙井茶一级产区施肥现状及建议_郑旭霞.pdf
“后申遗时代”西湖龙井品牌保护的意义、挑战与策略
作者: 陈群峰, 陈富桥, 宋文娟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湖龙井茶 品牌保护 申遗 挑战 建议 
描述:西湖龙井茶是中国茶产业的典型代表,是都市休闲农业的典范,是精致、和谐的杭州生活方式的代表。进入"后申遗时代"的西湖龙井茶供需矛盾会进一步扩大,品牌透支行为的负面影响将被放大,传统发展模式将受到世界遗产公约制约,对西湖龙井品牌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后,品牌保护理念应从"打假"向"推真"转变,深入挖掘西湖龙井茶文化特性,提炼品牌核心共性,建立完善的西湖龙井品牌使用许可制度,鼓励企业品牌的发展创新,实施茶园景点化管理,加强茶叶质量源头治理,提高西湖龙井茶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
全文:“后申遗时代”西湖龙井品牌保护的意义、挑战与策略陈群峰1,陈富桥2,宋文娟2(1.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钱江管理处,浙江杭州 310008;2.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浙江杭州 310008)摘要:西湖龙井茶是中国茶产业的典型代表,是都市休闲农业的典范,是精致、和谐的杭州生活方式的代表。进入“后申遗时代”的西湖龙井茶供需矛盾会进一步扩大,品牌透支行为的负面影响将被放大,传统发展模式将受到世界遗产公约制约,对西湖龙井品牌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后,品牌保护理念应从“打假”向“推真”转变,深入挖掘西湖龙井茶文化特性,提炼品牌核心共性,建立完善的西湖龙井品牌使用许可制度,鼓励企业品牌的发展创新,实施茶园景点化管理,加强茶叶质量源头治理,提高西湖龙井茶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关键词:西湖龙井茶,品牌保护,申遗,挑战,建议中国茶叶加工2013,(2):5~9,18从自然与历史中走来的西湖龙井茶,凝聚着西湖山水的灵秀、渗透着茶禅文化的深意、延续着历史与岁月的文脉,一壶茶,生动了一湖水,美丽了一座城。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湖龙井茶园和龙井茶文化也一同载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龙井茶文化发展史上华彩绚丽的篇章。自此,西湖龙井茶承载的品牌内涵与影响力将呈现质的跨跃,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品牌管理压力和挑战,走好“后申遗时代”西湖龙井茶的保护与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1 西湖龙井品牌保护与发展的意义与必要性西湖龙井茶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被誉为“绿茶皇后”,是中国绿茶的标杆,其名气之大在中国茶产业中首屈一指。如今,西湖文化景观的成功申遗无疑更是进一步提高了西湖龙井茶的知名度,对西湖龙井茶的品牌保护可以说是整个茶产业品牌保护的缩影,是引领茶产业品牌发展的旗帜,具有极为重要的标杆意义。具体而言,进入“后申遗时代”西湖龙井茶的品牌保护与发展具有文化、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重要价值。1.1 文化价值:西湖龙井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代表茶文化历史悠久,渗透着儒、道、佛各家的深刻哲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中国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茶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典型代表。杭州西湖的成功申遗意味着保护、开发西湖龙井茶所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纳入到世界的视角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翻开岁月的画卷,西湖龙井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如涓涓细流蜿蜒而出。据史料记载,西湖群山自东晋时期就已开始栽种茶树。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其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及至北宋,上天竺高僧辩才大师将灵隐、天竺一带的寺庙山茶移种到现在的风篁岭一带,遂使南山一带逐渐成为茶叶的主要种植基地,在明清以后发展成为绿茶之首“西湖龙井茶”[1]。西湖龙井茶不仅历史底蕴丰厚,其文化渊源同样深厚,众多与龙井茶相关的诗词歌舞、饮茶文化传衍至今。如苏东坡的千古绝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唐韬的“如此湖山归得去,诗人不做做茶农”等[2]。龙井一带自古是文人雅士与僧人品茶参禅的胜地,如宋代辩才、苏轼、陆游等,他们通过品茗活动“寄情山水”,或于山间抚琴烹茶,或相聚品茗、以诗会友,追寻着“天人合一”的精神享受[1],龙井茶的品茗与西湖景观的观赏行为建立了不可分割的精神关联,是传统文化载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另外,西湖龙井茶还是中国传统茶叶炒制技艺传承的典型代表,是传统工艺文化的积淀。西湖龙井茶的传统纯手工炒制工艺极为精细,其“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的十大手法更是中国制茶工艺的瑰宝。1.2 经济价值:西湖龙井茶是杭州多功能都市休闲农业的典范“后申遗时代”西湖龙井品牌保护的经济价值不仅体现在龙井茶商品产销经济收益的提升,还体现在促进以西湖龙井茶为基础的杭州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首先,龙井茶与西湖一起成功申报世界遗产获得了国际国内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百姓,从政府部门到新闻媒体,从当地居民到国内外游客。更多的游客将被吸引前往“赏西湖、品龙井、感受龙井茶文化”,西湖龙井茶的品牌认知群体大幅扩大,其消费群体也将随之扩大,这无疑会促进龙井茶商品产销收益的提升。另外,西湖龙井是杭州特有的都市农产品,目前已经发展形成了产业关联度高、功能多样的都市休闲农业产业链,不仅具备基本的龙井茶商品产销功能,还带动观光茶园、旅游茶庄、生态旅游茶村、茶馆、茶叶深加工及茶文化商品等产业的发展。西湖的成功申遗为以西湖龙井茶为基础的杭州都市农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契机,将会极大地促进基于龙井茶园和龙井茶文化的都市休闲、旅游观光、文化娱乐等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实现相关产业链综合经济效益的提升。1.3 社会价值:西湖龙井茶是精致、和谐的杭州生活方式的代表西湖龙井茶是杭州的金名片,它与杭州西湖共系一方水土,代表了杭州的人文气质和生活方式,象征着一种精致、和谐的杭州精神。同样的,进入“后申遗时代”西湖龙井品牌的保护与开发关系到杭州城市形象和生活方式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杭州是“生态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都”,西湖是“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名湖”,西湖龙井茶则是孕育于这一片山水之间的历史名茶。如果说西湖是杭州的根,那么西湖龙井茶可以说是杭州的魂,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品质特征和休闲雅致的品饮趣味渗透着杭州的人文气质,是杭州自然山水与人文气息的融合,将杭州的城市形象极自然地融入到日常的饮茶生活之中。工作生活之余沏上一壶龙井,放松心情、放慢脚步,感受茶于水中再生的自然和谐之美,聆听秀美杭城自然的呼吸——这是西湖龙井赋予杭城人最为珍贵的品质休闲生活,为忙碌的都市生活灌注着丝丝缕缕的精致与和谐。2 后申遗时代西湖龙井品牌保护面临的新挑战西湖的成功申遗丰富了西湖龙井的品牌内涵,是西湖龙井品牌实现由代表产品层次向代表城市形象层次升级跨越的契机。但随着申遗成功后西湖龙井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目前假冒西湖龙井茶充斥市场、以次充好现象频发等市场乱象造成的品牌负面影响也将会更大,西湖龙井品牌的延续与发展也将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2.1 高知名度下供需矛盾的进一步扩大西湖龙井茶已经是公认的历史名茶,其知名度在我国茶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受独特的原产地域特点的限制,西湖龙井茶实际产量非常有限,西湖的成功申遗将西湖龙井茶推向世界的同时,也意味着西湖龙井茶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西湖龙井茶的需求量势必会进一步增加,而有限的产量却无法满足持续增加的市场需求,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不断扩大的供需矛盾会进一步推高西湖龙井茶的市场价格,高价格背后的利益诱惑又会引发更多不正当的机会主义市场行为,非原产地龙井茶冒充正宗西湖龙井茶等假冒伪劣问题将进一步威胁市场的良性发展,协调西湖龙井茶的原产地关系、保护西湖龙井品牌的地域性问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2.2 品牌透支行为的负面影响将被放大西湖龙井茶的真与假是目前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但长期以来,受经济利益驱动、市场违规行为打击不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及茶叶外观上难区别等客观原因影响,西湖龙井茶市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市场上销售的西湖龙井茶品质参差不齐,价格混乱,甚至有相当一部分非原产地龙井冒充正宗西湖龙井茶。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原料做假,用西湖龙井茶产区以外的扁形茶冒充西湖龙井茶,更有甚者用浙江龙井茶区以外的茶叶冒充或者拼配西湖龙井茶;二是产地做假,用景区以外的茶叶标注一级保护区茶,更有甚者在景区挂牌,实则生产、销售景区以外茶叶;三是虚假宣传,一些企业的宣传广告借用景区文化、景区地名误导消费者。这些行为无疑会降低消费者对西湖龙井品牌的信任度,减弱品牌忠诚度,甚至引发市场上西湖龙井茶的质量失控现象,造成对西湖龙井公共品牌的价值透支,进而损害西湖龙井的品牌形象。进入“后申遗时代”,西湖龙井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幅提升将是一把双刃剑,西湖龙井茶不断扩大的市场影响力同时也会放大各种负面效应,市场套利行为将受到更大的短期利益诱惑,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遏制,将会更大地削弱品牌的市场价值,造成更严重的品牌透支。2.3 西湖龙井茶源头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不足西湖龙井今天的品牌地位与市场影响力,离不开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尽管西湖龙井茶的产量、产值逐年在增加,市场影响力更是借申遗之东风将大幅提升,但西湖龙井茶的文化价值的保护、传递与弘扬却没有相应的加强。从西湖龙井茶文化上索取的要大于给予的,尤其是对西湖龙井茶源头文化的保护与挖掘不够。一是目前对西湖龙井茶文化的市场化利用多停留在碎片化、片面化的层面,缺乏对西湖龙井茶文化全面、系统的研究。二是缺乏全面展示西湖龙井茶历史文化的专业化宣传渠道与场所,目前还没有专门展示西湖龙井茶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场所。三是位于西湖龙井发源地的市场参与者,尤其是部分茶农,缺乏西湖龙井茶文化的意识。成功申遗后,西湖龙井茶文化将走进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视线,高市场关注度下,更需要西湖景区充分发挥西湖龙井茶文化发源地的优势地位,有效地开发源头文化资源为产业所用。2.4 世界遗产公约约束下现有茶叶发展模式将受到制约西湖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景区内的生产、建设必然受到世界遗产公约的约束,必须要保持遗产元素的原真性、完整性,作为世界遗产要素的西湖龙井茶也不例外。因此,西湖龙井茶在种质资源、地形地貌、土壤环境、植被环境、种植方法、加工技艺等方面不可能有根本性改变,不能仅为了发展茶产业而忽略了景观、环境。相反,西湖龙井茶生长在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内,更要注意种植、施肥、防病虫害、加工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游人的感受,受到的制约要大于申遗前;并且茶叶生产加工基础建设不能再扩张,这将制约茶产业的发展。2.5 小生产模式下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西湖龙井茶产业生产规模小而分散,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壮大。首先,从规模上来看,景区西湖龙井茶总产值不足1亿元,茶园面积不到700公顷,景区内茶叶企业规模也普遍偏小,规模最大的茶企年产值不足5000万,年产值超2000万的茶企仅3家,而茶叶小微企业就有70余家,茶叶小微企业、茶叶店、茶农自产自销占景区销售50%以上。区域品牌响亮而龙头企业缺失,加上大多数茶企经营理念落后、眼高手低,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的合力。其次,从生产方式来看,目前景区内西湖龙井茶生产销售仍以“一家一户”家庭式生产经营为主,景区2800户农户茶园面积占茶园种植生产总面积的93%以上,而茶叶企业中拥有承包权10年以上面积在6.67公顷以上的不足5家,3.33公顷以上的不足12家。茶企对种植环节的控制主要通过集中或上门向农户收购干茶为主、收购鲜叶为辅的方式实现。这种家庭式生产方式造成了西湖龙井茶难以实现标准化,质量控制难,种植规程不统一,加工工艺不一致等问题。再次,组织化程度不够、抗风险能力较差,国家大力鼓励和提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景区也还不成熟,现有合作社的带头、示范作用并不明显。随着劳动力越来越紧缺,生产成本持续上升,采茶工、炒茶工工资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茶农承担了更大的市场风险,打击了部分茶农种茶的积极性。3 对今后西湖龙井品牌保护与发展的策略和建议3.1 保护理念从“打假”向“推真”转变西湖龙井是典型的区域公共品牌,具有集体共享性,在品牌使用和维护中存在“搭便车”的市场行为,众多中小企业品牌繁杂,数量多、规模小、信誉度不高,不但没有增强品牌的信用度,反而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造成西湖龙井品牌保护的地域性问题更加混乱。为此,合理有效地整合品牌资源,理顺西湖龙井母子品牌的发展关系,将品牌保护与发展的重点从产品打假向产品推真转移,多途径加强原产地西湖龙井的推真力度,将会有效地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协调原产地西湖龙井茶的数量、质量和美誉度。一是,加大力度培育和扶持原产地龙头企业,形成品牌聚集效应和产品推真的示范效应,有利于形成围绕龙头企业的专业化生产基地和区域化布局形式。龙头企业对当地的其他小型生产企业和茶农还具有很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有利于规范小、散、乱的市场现状。二是建立杭州特色的流通模式,通过品牌特许专卖、品牌背书制和品牌经理制度等品牌管理手段,在流通领域形成以茶企(茶叶合作社)的子品牌为主,西湖龙井的母品牌为辅的流通模式,拓宽西湖龙井品牌的推真途径,加强推真力度。3.2 深入挖掘西湖龙井茶文化特性,提炼品牌核心共性由于存在质量特征的隐蔽性、区域性以及生产经营的分散性,目前西湖龙井的品牌形象模糊、识别度低,模仿难度低,消费者选择成本高。为此,西湖龙井的品牌保护首先要梳理品牌资产和品牌归属,提炼出西湖龙井的核心价值与共性,构造区域品牌识别,建立起鲜明的品牌差异。需要组织力量从深入挖掘西湖龙井茶的文化源头入手,对具有历史价值的茶文化碎片进行收集整理,重点对唐、宋代茶文化各个历史阶段进行挖掘研究,对西湖龙井茶之起源、茶之发展、茶之市场、茶之产业、茶之器皿、茶之文化等开展系统研究,提炼基于西湖龙井文化特性的品牌共性。其次,要充分关注和造就品牌成长与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特别是软环境的文化因素赋予茶叶区域品牌更多的人文内涵,形成区域文化,使品牌变得鲜活,更深层次地向消费者传达基于优质产品和区域品牌基础上的地方文化,形成品牌文化差异。具体措施包括:政府可以组织建设西湖龙井茶文化展示馆,全面展示西湖龙井茶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展示西湖龙井茶琴棋书画、展示西湖龙井茶具、茶艺;企业要利用和包装西湖龙井茶文化,营造西湖龙井茶文化氛围,开发西湖龙井茶文化创意产品,开拓西湖龙井茶文化市场;还要提高茶农的西湖龙井茶文化保护意识,形成茶农懂茶、也懂茶文化与艺术的区域文化氛围。最后,还要多渠道、多途径加强对消费者的品牌形象宣传,创新宣传方式,在城市宣传中融入龙井茶文化,在茶产品宣传活动中体现城市形象,引导市场及消费者关注西湖龙井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茶本身的品质及其与城市文化底蕴的融合为宣传点,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形成统一、稳定、独特的品牌形象,建立起西湖龙井差异化的品牌认知,形成差异化的市场优势,提高市场模仿的难度,易于消费者辨识,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促进品牌的良性发展。3.3 建立完善的西湖龙井茶品牌使用许可制度西湖龙井是以地理标志为名的区域品牌,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为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主体,对该商标享有专用权和管理权,当地茶农及茶叶企业授权使用品牌。品牌的授权使用不仅仅是品牌的输出,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西湖龙井品牌使用许可制度,完善西湖龙井品牌使用者的认定、审批、重审、激励、惩罚等管理机制,对市场主体进行动态监管,统一品牌形象、质量标准、价格体系。西湖龙井品牌使用者必须在获得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审核批准,并对其产品进行质量检测认证后方可使用该区域品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守区域品牌的管理规范,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品牌的印制、广告宣传等,以便树立统一的品牌形象,约束与西湖龙井区域品牌整体形象不符的经营行为。同时,需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对假冒伪劣产品严格的约束惩罚机制。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市场管理力度,维护西湖龙井的品牌公信力,包括抽检、调查、接受公众举报等常规性方式保证西湖龙井原产地来源的真实性,防止侵权;对市场上的不合格或假冒产品,实施严厉的惩罚制度,如处以高额惩罚性罚款。3.4 鼓励企业品牌的发展创新西湖龙井的品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区域品牌下各生产者子品牌的发展壮大,根据西湖龙井茶主要产地狮峰山、龙井村、梅家坞、五云山、虎跑等不同生产区域生产者的产品风格,逐步引导形成母品牌打造整体形象、子品牌代表产品风格与定位的品牌格局,即保持不同区块小环境内西湖龙井产品的风格,用整体形象一致、风格各异的西湖龙井来诠释不同韵味的西湖。这就需要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的发展创新,积极开发、提炼自身所产西湖龙井茶的个性,不仅凭借区域品牌的共性传递出统一的形象,同时产区内的茶农、茶企则用自己的产品及品牌个性让杭州这一壶水更生动,让龙井茶在传承中发展,形成企业品牌与区域文化的互动。具体而言,可以鼓励景区有条件的茶叶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开发“狮、龙、云、虎、梅”字号茶叶,突出景区小地域产品特色;合理地引导景区茶企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西湖龙井茶龙头产品,甚至只做某一村、某一山头的极品西湖龙井茶,按照茶叶的品种、采摘时间、炒制方法区别包装,做企业特色品牌茶、百姓认可茶、游客放心茶。3.5 茶园景点化管理西湖列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后,西湖龙井茶除了它本身的农业属性外,还增加了景观功能,已逐渐成为新人拍婚纱照的首选地,背包客、摄影达人的创作基地。这就对西湖龙井茶茶园建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世界的眼光、美学的眼光建设茶园,使茶园的建设管理向景观化、精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实现茶园景点化、景点景观化、景观艺术化,将景区茶地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基地改造成生产、生态、观光、旅游一体化的园区,使更多的人与西湖龙井茶亲密接触,更加喜爱西湖龙井茶。具体而言,茶园的石坎、沟渠、采茶小道、蓄水池、遮阳篷、农药空瓶、袋子池等建设都要考虑用材、颜色、样式,茶园的耕作设施也应成为茶园艺术的一部分;茶蓬的播种方向、品种搭配、茶棚间距都要有标准;施肥、打药时间、方法、药瓶、药袋收集处理都要有规定。在整体提升茶园生态环境的同时,细分梯度产区,作出规划,形成特色,特别要着力营造出几片“野茶地”来,供游人合影留念。3.6 加强茶叶质量源头管理西湖龙井茶的品质质量不仅仅是西湖龙井茶品牌的生命,还关系到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影响力,必须从源头上加强西湖龙井茶的质量防控。首先,在种植环节,要继续加大对西湖龙井茶病虫害防治五统一,统一配备基层农技人员、统一农药进货渠道、统一发布病虫害信息、统一防治技术规范、统一开展技术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政府逐步免费提供农药,坚决杜绝在景区范围内使用未在茶树上登记使用的农药、违禁农药、高毒农药,坚决杜绝在春茶发芽之前使用催芽剂等催早激素,坚决控制打药过量、用药重复现象。逐年降低农药使用量,鼓励开展生物防治、绿色防治。培养一支茶叶植保员卫生队伍,时常开展茶地巡查,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要保护优异的西湖龙井茶群体种种质资源,确保西湖龙井茶群体种种质资源的原生性、安全性、延续性。还要继续施用菜饼等有机肥,少用直到不用化肥,提高西湖龙井茶香气滋味等独特品质。其次,在生产加工环节,景区茶企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茶叶质量安全标准,做到每批茶原料必检测,拼配茶叶更是要分开检测、分批号检测。生产车间、生产用料、生产工具、包装袋盒等安全都要满足食品卫生要求,出品茶叶自觉检测达到标准后才能上市。另外,传承和弘扬龙井茶制作工艺也是保护西湖龙井茶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加大对中高级炒茶师扶持力度,培养新人,进一步发挥炒茶中心作用,使西湖龙井茶十大炒制手法代代相传,发扬光大。3.7 提高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西湖龙井茶产业首先要提高规模化程度,改变产业单一、产品贫乏、规模偏小的局面。只有企业做大做强,西湖龙井茶才有生命力,才有市场竞争力,才能带动景区茶农种茶积极性。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景区企业必须有自己管理的茶叶基地。茶园是企业品牌与产品品质的保证,是茶叶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没有茶园基础可能会造成企业产品无法形成特色和差异化,甚至可能形成倒买倒卖的嫌疑;二是景区企业必须在拥有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品的基础上加长茶产业链、走科技化、创新化道路;三是加快茶企的科技创新道路。景区企业应充分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大学等景区周边得天独厚的茶叶科研机构力量,通过合作开发、技术指导、聘任专家等手段,提高西湖龙井茶科技含量,走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之路,比如利用目前丢弃的夏秋茶加工抹茶、茶食品、茶化妆品等;四是景区企业要积极开展合作,抱团发展、集团化发展。尝试组建松散型西湖龙井茶生产或销售集团,提高景区企业抗风险能力。西湖龙井茶产业还要积极健全各类茶叶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西湖龙井茶产业是景区唯一农业产业,也是茶农的主要经济来源,景区西湖龙井茶企业要尽快成立西湖龙井茶社团组织,进行自我约束、促进自我发展。茶农要以村、社区或者某一地域成立西湖龙井茶茶农专业合作社,开展茶园统防统治、茶叶统一包装,打响统一品牌。春茶期间,景区还可设立临时茶叶销售市场,为茶农解决生产、销售困难,提高茶农收入。参考文献:[1]赵宏权.世遗之行在山水中品龙井[J].茶博览,2011,(7):78-79.[2]周建萍,陈云飞.珍惜瑰宝保护遗产—杭州西湖·龙井茶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综述[J].中国茶叶,2005,(6):26-28.The Significance,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of Brand Protection of West Lake Longjing Tea after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Inscribed on World Heritage ListCHEN Qun-feng1,CHEN Fu-qiao2,SONG Wen-juan2(1.Hangzhou West Lake Scenic Areas Qianjiang Management Service,Hangzhou 310008,China; 2.Tea Industry Economy Research Laboratory of China Agricultural(Tea)Research System,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ngzhou,310008,China)Abstract:West Lake Longjing Tea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tea industry in China,a model of urban leisure agriculture,and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delicate and harmonious way of life in Hangzhou.After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inscribed on World Heritage List,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est Lake Longjing Tea will further expand,the negative effects of brand overdraft behavior will be amplified,and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mode will be restricted by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It will bring a new challenge to the brand protection of the West Lake Longjing Tea.Henceforth,the brand protection concept of West Lake Longjing Tea should be changed from combating counterfeit goods to showing the authentic products.Moreover,it should dig into the culture features,refine the core commonness of the brand,establish a perfect system of the West Lake Longjing Tea brand licensing,encourage the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brands,management the tea garden scenic spot,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source of tea quality,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industry scale and organization of West Lake Longjing Tea.Key words:West Lake Longjing Tea,Brand protection,Apply for the World Heritage,Challenge,Suggestion中图分类号:F30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306(2013)02-0005-06收稿日期:2013-03-18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CARS-23)建设专项建设资金资助作者简介:陈群峰(1974-),男,江苏宜兴人,金融经济师,主要从事景区管理与发展研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