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起源和发展

日期:2017.01.01 点击数:672

【类型】期刊

【题名】茶的起源和发展

【关键词】 茶文化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起源 中华文明 百姓生活 文明发展 公益讲座 发展史

【期刊名】《支点》

【摘要】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孕育了无数灿烂的文化。茶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而博大精深。茶叶的发展历程,也可说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无论是文人墨客生活中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大型学术性公益讲座“荆楚讲坛”,本期邀请国家一级评茶师、湖北陆羽茶叶研

【年份】2017

【页码】P59页

【期号】2017年第1期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科联

【正文】

荆楚讲坛

茶的起源和发展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孕育了无数灿烂的文化。茶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而博大精深。茶叶的发展历程,也可说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无论是文人墨客生活中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大型学术性公益讲座“荆楚讲坛” ,本期邀请国家一级评茶师、湖北陆羽茶叶研究会常务理事肖建兵,对中国茶叶发展历史进行了主题报告。

茶的起源

茶的起源众说纷纭,尤以神农煮茶流传最广。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唐代陆羽《茶经》中言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可见“茶圣”陆羽也采信了茶源于神农氏的说法。但经考证,《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后散佚,现行版本为明清时后人辑录,且神农氏应为部族名称而非人名,故而“神农说”只能作为上古神话传说,以证明我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

伴随起源的莫衷一是,还有“荼”与“茶”是否可以等而视之的争议。肖建兵认为,茶是荼的一种,茶源于荼。荼意为苦菜,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西汉中期以前曾长期用作祭品、药品或直接食用。西汉中期以后与其它植物一起用作保健品,因荼具有保健作用而得以推广种植。至东晋时期,茶才作为饮品与荼彻底分开。由此可见,降低茶叶的药效是茶叶的发展趋势。

茶的发展

茶与荼分离后,其品饮方式逐渐由巴蜀地区向中原传播,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但直接晾晒的茶叶有挥之不去的生青味,影响了口感。到唐朝时,出现了第一款具有工艺的茶——蒸青绿茶,即通过高温蒸汽杀青,这也是现代茶叶的雏形。唐朝时茶的饮用方式,是将茶叶碾碎与芝麻、花生等同煮,即煮茶法。到了宋代,茶的发展基本上仍依循唐代的准则,高雅的享受更发扬光大。开始讲求茶品、火候、煮法及饮效等,出现了煎茶法,将茶粉直接用水冲煮,以泡沫多少评定茶的优劣,“斗茶”之风盛行。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本记录茶叶种植、生产、品饮的专著,即唐朝人陆羽写的《茶经》。

经过唐宋茶叶发展的鼎盛时代,到了明清,茶叶进入改革时代。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废团茶改为散茶,改变了茶的品饮方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肖建兵推测是茶作为社交媒介的作用逐渐提升,而传统的烹煮茶伤身,容易醉茶不能久饮,不利于社交,所以必须进行改革。从此烹煮茶道发展为泡茶道,程序也因而缩减,炒青绿茶慢慢取代了蒸青绿茶。随着制作工艺的发展,相继出现了红茶、黑茶、白茶、黄茶、青茶,中国的六大茶类最终形成。可以说,明清时期是茶叶发展的改革期,也是走向更高、更辉煌层面的时期。

但从明朝至今,饮茶的方法、文化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茶的文化

茶和茶道,都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什么是茶?首先茶属于山茶科,所以苦丁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茶。其次茶要符合六大茶类相应的制作工艺,例如绿茶的制作流程就分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绿茶又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四大类。

说到茶道,很多人会想到日本的茶道,误以为茶道属于日本,这其实是错误的。实质上,茶是唐代由日本遣唐使从中国传至日本,延续了煮茶道并进行发展,而中国茶走上了另一条更高层次的道路。肖建兵强调,茶道的本质是泡好一碗茶,而非追求形式与技巧的唯美。大道至简,由繁到简才是茶道的进步,否则便是本末倒置。

(湖北省社科联供稿)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